第104章一世家三豪门 - 开唐烟云 - 誉宸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开唐烟云 >

第104章一世家三豪门

两日后,谢轩一行到达扶风郡治所雍县。扶风郡大小官员自长史罗技以下,皆出城三十里相迎。

谢轩现下深得玄宗恩宠,又被杨国忠视为肱骨,张九龄对其亦是赏识有加,自身也以才名席卷天下,为天下文宗,海内名士。

是以,虽然他今年只有22岁,然扶风大小官员对其却是丝毫不敢轻视。

谢轩下了车架,风不羁与裴娇儿紧随其后,罗技带头跪拜在地:“扶风长史罗技率扶风郡官员拜见太守。”

谢轩快步上前,扶起罗技,笑道:“诸君请起。”

罗技站起身来,拱手道:“下官已设宴为太守接风,请太守移步晴雪阁。”

谢轩点头道:“辛苦罗君了。”

实际上,这所谓的接风宴乃是官员到任后的惯例。参加宴会的不仅仅是当地的官员,还有当地的权贵勋爵、江湖势力、富商巨贾。

设宴的目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接风,更主要的是,让新任主官与这些人能有一个初步的交流。

新任主官能对治下的诸方势力有个大致的了解,好权衡利弊,明确自己的施政方征。而这些势力,也可以对新任父母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其喜好厌恶,防止不察之下,犯了别人的忌讳。

扶风自两汉被并作三辅以来,人才辈出,明士如云。晴雪阁内,今日也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谢轩在罗技的引领下走入晴雪阁,众人纷纷起身相迎,齐声呼喊道:“拜见太守。”

主客一到,这宴席自然是就开始了,酒过三巡,谢轩除了寒暄之外,说的就竟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与以往的历届主官皆不一样。

这顿时就让众人心中一阵打鼓。关于谢轩的传言,他们听过不少,相比于其卓然的声名之外,他们更在意的是其狠戾的手段。

自其在京师扬名以来,皇帝亲卫因夜袭一案,获罪者数百;五子谋逆案,数千人因其举告魂断;灞桥一战,扶风柳氏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被其连根拔起。

在众人心里,这是一个面善心狠,手段超卓的人物,若是摆明车马倒也罢了,他们也好有个对策,像这样一言不发,反而是让他们心惊胆颤,忐忑不已。

众人坐在席间,眼神交流,突有一人起座道:“太守清名,海内共知,今掌牧扶风,实乃扶风二十万百姓之幸也。我等不才,愿驱赴太守,使我扶风治内,财富民丰,道德宣野。然我等虽欲略尽绵力,却愚顿蛮昧,不知从何着手,还请太守赐教。”

谢轩看向说话之人,拱手笑道:“阁下客气了,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道:“在下姓周,贱名一个清字,扶风茂陵人士。”

谢轩闻言,心中明白此人应该只是一个小角色,被其幕后的人推出来试探自己。

念及于此,谢轩笑道:“原来是周君,久仰大名。本官初来乍到,对扶风一切还不熟悉,不敢说赐教二字。不过自入扶风境以来,沿途所见,经济繁荣,民众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权勋乐善好施,官员清正贤良。想来扶风在前任太守治下,吏治清明,政令通达,既然如此,依本官来看,便依旧例也就是了。”

众人闻言,顿时大喜。

实际上,他们最怕的就是谢轩到扶风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这位在长安之时,就是出了名的喜欢折腾,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稷下书院,各种众人闻所未闻的东西,层出不穷。如今既然谢轩说了要依仿旧治,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他们对于谢轩这样的说法,没有丝毫的怀疑。

这些人在朝中皆有消息来源,事实上,早在一月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已经得到了谢轩即将牧狩扶风郡的消息。

他们在朝中的靠山,皆言谢轩此来扶风,只为积累治理地方的经验,很快就会被调回中枢,让他们只要不触及根本,诸事皆全力配合,切莫不要无端获罪与他。

在他们看来,谢轩这样的决定,恰好是印证了从京中传来的那些说辞,让他们不由地心下大定。

因为没有了心思,宴会的气氛顿时就热切起来,唯独扶风长史罗技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坐的位置离谢轩颇近,其情绪的变化顿时就被谢轩尽收眼底。

晚宴结束之后,浩气盟分盟盟主韦若愚随同谢轩回到了太守府。

韦若愚虽然年长谢轩十余岁,但是对于这位近两年之间,名传天下,掀起疾风骤雨的年轻人,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再加上谢轩与王逸之之间情同兄弟,与浩气盟同气连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谢轩也算是他的半个主子,是以,他对于谢轩的到来,显得十分振奋。

而对于谢轩来说,在扶风这一亩三分地上,韦若愚也是他最大的倚仗和助力。扶风原为柳氏根基,韦若愚能被王逸之安排到这里,足可见其人的能力,绝非凡俗。

两人寒暄之后,分宾主坐定,谢轩开门见山道:“韦盟主,在下初来扶风,诸事生疏,想要有所作为,却不知从何下手,扶风境内之事,还请韦盟主不吝赐教。”

韦若愚拱手道:“不敢,谢君可听说过扶风一世家,三豪门的说法?”

谢轩摇头道:“未知也。”

韦若愚倒是并不意外。

世间早有传言,这位身患失魂之症,该知道的事,不分巨细,勿论繁杂,皆如同亲历;不该知道的事情,哪怕是常识,皆是一问三不知,犹如痴傻。

于是韦若愚耐心道:“所谓的一世家,便是武林世家,扶风柳氏,其因灞桥之战,对赌失败,已被连根拔起。其残余势力,这段时间以来,亦皆为我等铲除殆尽,已成不了大的气候。匹夫之勇,或许有之,但若是说再掀起什么风浪,肯定是不可能了。”

扶风柳氏诸事,谢轩是亲身参与者,知道的远比韦若愚要详尽。闻言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三豪门又是?”

韦若愚道:“三豪门指的是扶风当地的三家世家豪门,虽然比不上五姓七望,但是族中多有子弟在朝中为官,本身又在扶风根深蒂固,亦不容小觑。”

谢轩熟知历史,对扶风当地的世家豪强,不无印象,只是记得没有那么真切,闻言拱手道:“还请韦盟主赐教。”

韦若愚道:“其一,便是平陵窦氏。平陵窦氏,其先祖为东汉窦融。窦融以军事起家,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窦融率兵归附,为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其后百年之间,平陵窦氏名人辈出,又时常与历代皇室联姻,可谓是煊赫一时的外戚世家。”

“不过今日之平陵窦氏,与东汉窦氏并非全是一支,除却已然势衰的扶风旧人之外,大多数乃是河南窦氏与代北窦氏攀附名门,自承为扶风窦氏之后。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融合,三支窦姓已经彻底联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要从这方面着手分化,肯定是不可能了。”

“时至本朝,扶风窦氏依然是名人辈出,宰相窦威,民部尚书窦静,司空窦抗等人,皆为一时之俊杰。最重要的是,窦氏依然与皇室有密切的姻亲关系。太宗生母太穆皇后,当今圣人生母昭成皇后,皆是出自平陵窦氏。陛下自继位以来,对窦氏一向是恩宠有加,谢君若是想对窦氏动手,还需三思而后行。”

谢轩点头道:“多谢韦盟主提醒,不知其余两家世家豪门又是?”

韦若愚道:“其二便为茂陵马氏。茂陵马氏,其先祖为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氏在东汉时,不光名将辈出,还出现了名满四海的经学大家马融等人,既有土地,又精儒学,家族迅速崛起,不但为军事经学世家,同时又身兼外戚的身份,权势风头,一时令天下侧目。”

“其后,如马腾、马超诸人,亦皆为一时之豪雄。时至本朝,马氏子弟,仍多有在朝廷做官为将者。比如前些日子,大爷在西域的那一场大胜,安西都护府中左金吾卫将军同正马璘即为马氏子弟,乃是将门世家,其祖父马正会,曾任右威卫将军,父亲马晟,曾任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谢君若想对马氏动手,同样是要慎行。”

谢轩闻言点头道:“韦盟主放心,在下初来乍到,即使是要有所动作,也不会是现在,必然是谋定而后动,未知这最后一家是?”

韦若愚道:“其三,便是万年韦氏。”

谢轩闻言顿时忍不住道:“万年隶属京兆,治所在长安之内,与扶风郡何干?”

韦若愚道:“韦家根基虽在万年,但大多家业却都置于扶风,谢君所欲在扶风有所作为,首当其冲便是万年韦氏,如何能没有关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