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 露水红尘 - 击云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露水红尘 >

七夕节

七夕节

第七十五章

兜兜转转,这枚玉佩,终究还是到了他的手上。

羊脂白玉,入手生温。

他摸着熟悉的温润触感,低头喃喃自语:“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1】

上辈子,她那样决绝地与他决裂,她临死之际,最后的那句“魏缙,愿以后,下辈子,下下辈子,永永远远,我都不要在遇到你了。”

让他记忆犹新。

让他在重生之后的每一个夜里,总会反反复复梦见她挥刀自刎的场景。

那个满是鲜血的画面,和她冰冷绝望的遗言,像是对他们过往之情的一个诅咒。

她厌恶他,憎恨他,永生永世都不愿意再见到他。

让他从此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为上辈子伤害过她,造下的孽而辗转不安,锥心悔恨。

在重生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放下了,想通了。

只要这一世,她活得安好,能好端端的过着本属于她的贵女生活,能与她最看重的亲人和睦美好的生活在一起。

即便他从此消失在她的世界,他也心甘情愿。

他入寺出家,抄得每一句佛经,念得每一句佛偈,都是在为她祈福,为自己赎罪。

这一世,他改头换面,隐匿于此,分明已经没有再去主动招惹她。

可为何,她还是将这枚玉佩送到了他手上?

细细想来,上辈子对她情起,就是缘自这枚玉佩。

彼时天真善良的女郎,认真地担忧他的以后,怕他生活在多战之地不得安,便细心地为他谋划前程,跟他说只要他再来长安,就会给他行方便让他落户于此。

转而给了他这枚玉佩,当作找她兑现的信物。

女子的贴身玉佩,给了一个男人,教他不禁多思,渐而生出些其他的意图。

从此午夜梦回,他经常会捏着这枚玉佩,想起那个女郎。

思念她一丝不茍绘制壁画地认真模样,思念她喋喋不休的声音,思念无意撞见她在后山玩水时的褪下鞋袜的画面……

凡此种种,日复一日地牵动他的心神,让他对她越加想念。

他才后知后觉,原来是自己对她动了情。

而玉佩,也被他视为是两人之间的定情信物,日日佩戴于身。

上辈子最后的记忆,是她咽气之后,他腰间的这枚玉佩也随之坠落,断裂在染血的地上。

此时,玉佩竟然又到了他的手上。

这让他本来无一物的心,忽然有了一丝动摇。

莫非是天意,在给他第二次机会?

是了,今日是七月初七——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聚的日子。

人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

他与她,既已相逢,又如何不能再续前缘?

*

郑泠离开茶园之后,直接去找住持查了悟悔的佛牒。

住持费了一些时间,才从众多僧侣的佛牒之中找出,将此交给郑泠:“悟悔生于长安,幼时无父无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在遇到觉光师弟之前,他连个名字都没。偏偏是这样的出身,却又被觉光师弟发现他过目不忘,学什么都快,有着极为不凡的智慧。因此,觉光师弟为他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他这一世是来赎罪的,故而无父无母,半生凄凉。”

“觉光师弟慈悲惜才,在遇到他那年,就将他收为俗家记名弟子,为他赐名悟悔。”

郑泠听完这些,再打开佛牒,只见上面记载的,与他和住持口述一般无二,实在看不出来什么破绽。

只是郑泠有了前车之鉴,自己当年便是假扮过女尼;她就多了个心眼,打算从觉光大师这里继续查:“有劳住持了,我想见一见觉光大师,还请为我引荐。”

住持告诉她:“觉光师弟云游在外,行踪不定,已有半年不再寺中,如今老衲也不知他的去向。”

说完,住持略带疑惑地问:“敢问郡主,可是悟悔犯了什么错?”不然何至于惊动郡主又是查看他的佛牒,又是过问他的亲传师父。

一切都只是郑泠的怀疑,多说无益,只会打草惊蛇。于是她否决,临时编了个由头,“并非犯错,而是有功。今晨我在茶园收露水,险些掉下悬崖,幸得悟悔小师傅出手相救;本想对他论功行赏,奈何小师傅四大皆空不予接受,故而我过来,将此告知住持,也想告诉他的师父,想由你们来褒奖他,或许更好些。”

闻此,住持欣慰地点头:“善哉善哉,原来是这样,悟悔救了郡主,是一件无上功德,老衲既已知晓,便会代表本寺,在功德簿上为他记上一笔。”

无功而返,还折腾了一早上,郑泠的五脏庙都在敲锣打鼓,她便带着金钏去斋堂用斋。

熟料,她们到了的时候,斋堂已经收拾完毕,正当关门了。

一早上的运动,让她饿的眼冒金星,金钏去沟通间隙,她差点就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亏得旁边有人扶了她一把。

接着她的眼前递来一碟香喷喷的包子,有个声音道:“吃吧,这是最后一份。”

人在饥饿之时不挑食,郑泠从未对寺中的素菜包子这样馋过。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拿,即将触碰到的时候,却停了手。

因为她发现这个声音,正是她怀疑的对象——悟悔。

她擡眼去看,见到果然是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