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6)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 雾满拦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6)

第27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6)

就这样,到了今年上半年,董事局正准备开会讨论董秘的人选,会前突然把他叫了去,在座的董事们脸色都很凝重,一个劲儿地追问他和学弟的关系,开始他还懵懂,以为学弟惹出了什么麻烦,还不停地替学弟说项遮掩。可问到最后他才知道,学弟找到董事长,把他给举报了。  举报的事由,无非滥用职权,挪用公款,再就是和几个女同事的关系不清不白,诸如此类。

当时他五雷轰顶,完全不明白他到底哪里惹到学弟了,居然背后挨了他这么一刀。所指控的罪名对他并无影响,所谓滥用职权、挪用公款之类,都是有上面许可的。和女同事的关系也容易说清楚,能够在上市公司立足的,哪个没点背景?

只不过,他的董秘算是没戏了。这件事也证明了他还不具备董秘的能力,连这么点识人的眼光都没有,就算爬到这个位置上,也干不长。

倒是学弟惨了。公司公开表扬之后,就把他流放到一线,重体力强挤压,存心折磨他。学弟坚持了一段时间,实在撑不下去只好弃职走脱,降到了此前的落魄水平。

事情早已尘埃落定,影响也基本上消除。但他心里仍然如鲠在喉,想不明白呀,好端端地,学弟为什么要玩这种两败俱伤的游戏呢?

(05)

听朋友讲了他的事情,我也给朋友讲了刘锡鸿与郭嵩焘交恶的故事。

我说,不能确定你遇到的事情,是否和历史上的刘郭之事类同,也许有些很重要的细节,你认为不重要,但实际上主导了你学弟的行为。我们只能假定你的描述如实,那么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两起事件,有着相同的人际关系格局。

什么叫人际关系格局呢?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定位。人性是隐秘的,但又是共通的。一旦人际关系格局相同,就会受共同的人性规律所主导——历史上,几乎每个留名于史的人物,都有通过人际关系格局推演事件进程的能力。没这个能力,你远在天边的一个小官吏,凭什么一道奏折,就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是做不了大臣的,最多只是个小官员。

大臣之大,大就大在这里。

现在也一样,不好拿个董秘比之于古代的大臣,但古之大臣和上市公司的董秘,职能是相通的。不是要求你英明神武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就是个摆布人际关系,让职场或官场的人际格局,呈现有序运行。一旦发现人际关系格局有隐患,立即着手加以消除。没有这个能力,只想揣摩董事长的心思,是做不了董秘的。否则,就算你做上了,也会面临着四面起火处处麻烦的局面。换个懂得理顺人际格局的人来,他就会平平安安,清闲无比地过舒坦日子。

就拿晚清刘锡鸿与郭嵩焘的事件来说,历史学家为什么一头雾水,弄不明白刘锡鸿为何向郭嵩焘发难?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在明面上,而是在人心里。

这个人心,就是职场人际关系格局不稳定,而导致的人心失衡,合作崩裂。

我们来看看这个刘锡鸿,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存在感太弱!

他是贫家子,又不谙官场秘则,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仕途,没势力没背景没靠山没人脉没关系没积累,甚至连能力都不足,这导致了他长期以来被人蔑视忽视无视,在众人眼里,他是不可见的,这种无视严重地伤害了他那颗脆弱的心。

郭嵩焘帮助刘锡鸿,提携他,这是没错的。但问题是,郭嵩焘这个人,论能力是不亚于曾国藩、李鸿章的,但对于官场人际格局这事,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无师自通,但这两人却从不肯告诉郭嵩焘。结果,这郭嵩焘一辈子,都是个争议人物,几乎天天被卷入各种风波中,活得特别累。

对存在感太弱的人,诸如刘锡鸿,郭嵩焘真要想帮助他,首先要给他个事务性的工作,让他对事件而不是对人抒发内心因存在感过弱而积郁的心理能量。通过具体事务证明他的能力,再慢慢让他往上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就可以心态平和地处理人际事务了。

郭嵩焘之错,错就错在他带刘锡鸿出了国。好家伙,两个人未出国时,还可以在家宴等私下场合,相对饮酒,靠斥骂朝中同僚俱是酒囊饭袋,聊以弥补内心的存在感不足。可是他们出了国,郭嵩焘是洋务高手,到了国外就是他的主场,他顺风顺水如鱼得水,存在感获得了极大满足。

可是刘锡鸿呢?他一句洋话也听不懂,他上哪儿去找存在感?

只能来郭嵩焘这里找。

刘锡鸿攻击郭嵩焘,不是他人品太渣忘恩负义,而是他非如此做不可。不如此,他的存在感彻底消失。存在感彻底消失的人,跟死就没什么差别了。后世的史学家及郭嵩焘本人只知道责骂刘锡鸿窝里反的龌龊,可谁又想到过他内心的痛苦?当他开始搜集郭嵩焘的罪状,拼死一击之时,他的心,已经是生不如死了!

职场、情场、官场、交际场,只要是人待的场子,对方的存在感,就是你必须要考虑的事儿。

几年前,社会上还有潮流,保护女性反对冷暴力。这个冷暴力,特指家庭中的男人,以无视妻子的存在,折磨妻子。这种无视,让女性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伤害,甚至是一种生不如死的伤害。因为一个被忽视的人,一个存在感丧失的人,就会失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希望。

而人们之所以需要交际场,除了青年男女的正常求偶之外,还因为人们需要从外界获得存在感的证明。所以你会看到夜幕下的酒馆里,坐着一群群的成年人唾沫四溅地在吹牛,不是大家喜欢狂吹,只是所有人迫切地需要存在感,没有钱还可以对付,没有存在感,那是连对付都没法对付的。

(06)

世上的人,普遍性地缺乏存在感。职场、情场、官场、交际场,更是时刻上演着存在感争夺大战。而我们写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大家:

第一,你需要强大的心灵力量,以抵御外部世界给予的存在感不足,同时把自己作为能源,为别人输入存在感。

第二,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需要我们善加呵护。你必须要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对方获得存在感。如果你帮助了对方,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人性、人生及职场,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及认识,这时候你就不会再在意存在感了,因为你已经从自己的心灵获得了强大力量。

第三,学会认知人际格局,但不要期望好的人际格局会对你有什么帮助——除非你想问鼎企业高管,又或是独立创业做老板,那么你就知道安排什么样的人际格局,最有利于你的事业——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好的人际格局能够让你避免无谓的冲突,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的事儿。

生命有限,人生短暂,我们只是普通人,只想快快乐乐地过一生。对于任何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心情的枝节,花点时间适当维护,有助于保持我们心灵的安宁。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世界听懂你

(01)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这是一位帝王写的诗。

极美。

他5岁时,嗜读。父亲曾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呀?

他回答说:父皇呀,我喜欢书中那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接近心灵的净土。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帝,最喜欢读书的皇帝,写下著作最多的皇帝,知识面最广泛的皇帝。他是最了不起的诗人,是学者,是画家,是书法家,是音乐家,他的围棋水平,搁现在至少是九段高手,他写过棋谱,他是姓氏研究专家,他是玄学宗师,他写过传世兵书,他对马的研究,据说已经超越了伯乐。他是收藏家,收藏了超过14万册的古书。

当然,他也是国学大师,对《老子》和《易经》研究之深,在他统治的疆域内,找不到能够与之对话的人。

此外,他还很亲民,甚至折节与贫寒士人结交。

他是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萧绎,几乎是个完美的皇帝。

可是史学家权当这个人不存在。从不提起他,也不研究他。听到有人提他的名字,就赶紧去厕所。

为什么呢?

……大概、可能、或许……这么多的学问,全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02)

公元554年,史上最有才华的梁元帝,于龙光殿召集群臣,开课讲《老子》。朝臣们全体戎装,黑压压地跪在地上,认真听讲。

他说:那啥,这个做人呢,一定要善良,要有一颗爱心,老子不是说过的吗?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总之,为人处世,就是这个善字,这是最重要的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