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5)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 雾满拦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5)

第26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5)

这个故事说,管宁读书,是非常专注的。因为专注,所以……读傻了。  说过了,管宁是三国时代的人,那时候刘备刘玄德啦,曹操曹孟德啦,为争夺地盘,天天打架。遇到打架时,管宁就划船狂逃。有一次他正逃着,突然间“咣叽”一声,船翻了,把管宁给扣在了船下。

从水里爬上来,管宁湿淋淋的,坐在岸边开始思考:咦,你说这条船,它咋就翻了呢?

——搁咱们这些不读书的人来看这问题,就会觉得很简单。你船翻了,那是你心慌意乱,两臂用力不均衡,再加上水流湍急呗!

但人家管宁,因为读书多,不接受这种智力含量过低的解释。

他思索,思索,思索到日落,思索到月升。终于,他狂喜地高叫起来:我想到了,我知道答案啦!

答案是什么?

管宁说:我的船之所以翻了,那是因为我前天帽子戴歪了。

瞧瞧,管宁这个就叫死读书,瞎琢磨,属于典型的“学而不习之,知行分两岔”。

同为读书人,管宁与同时代的诸葛亮相比,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03)

我们读书,是要应用的,千万不要学管宁。

那如何读书,才能够应用呢?

教大家一套系统办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

先说什么叫古为今用。

第一步,去买本超薄的古先哲经典。《论语》就不错,《老子》也可以……《庄子》先撂下,那本书太厚了。

首推《论语》……最好还是《老子》,因为我认识的朋友,诸如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文德先生鬼脚七,都能将《老子》倒背如流,他们都是从这本书中汲取了思想与智慧。我们应该也可以。

好,就拿《老子》好啦。

然后是第二步。

第二步是做啥子?

第二步,背下来!

啥子……?

背下来!

不是……这本书的文字,这么古怪,没一个字儿是正常的……

《老子》一书,连头带尾,统共才5284个字儿,不难背的。

不是……你想讲哪块,咱们就翻到哪页不就行了吗?现在是网络时代,这本书满网都是,有什么理由还要背下来呢?

因为我们要应用。

——网络上的文字资料,不是你脑子里的。正如网络上许多又美貌又聪明的姑娘,可她们不是你的。

知识,存贮在你脑子里的,才叫你的。好姑娘,到了你家……也未必就是你的,你还得有魅力、有能力、肯努力,还要加上好人品。

网络上的资讯也是这样,不是你看到的,就是你的。了然于心,运用自如,才是你的。

只有属于你的东西,你才能够随意掌控使用。

所以我们先得把《老子》背下来。让它属于你。

……可这本书好难懂,不好背哦。

不好背就对了。智慧与人性是相反的。如果我们脑子里的智慧量不足,对这本书是万难理解的——不要以为这本书中的字,你全认得,就以为这本书简单。《老子》描述的是顶级智慧,如果把它归到文科,那么它相当于文科中的复变函数——实际上它的原理,跟复变函数是相通的。

你懂得,要拿下复变函数,我们至少先拿下打基础的高等数学……可高等数学,就让有些人哭天抢地了。

——所以对《老子》这种顶级智慧,读法只有一种,先背下来,存贮在自己脑子里,再调用,比对,思考。这也是古人的读书法,把书读明白的,就是用这个法子。那些没读明白的……好像也是用这个法子。

明白不明白,我们总得开始,对吧?

……可这本书真的好难背,有没有个……省心的法子呢?

当然有!

现在我们教大家一个省心的背书法子。

(04)

最有效的记忆方式,莫不过自然而然,一再重复。

——拿好这本书,找个没人的地方,瞪俩眼珠子囫囵吞枣,也甭管是什么意思,“哇哇哇”往下念。

连念三遍。

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一天念两次,每次各三遍,总计四个小时。

以前琢磨过这本书的,大概当天就能背下来。没琢磨过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天。

这样就把这本书背下来了。

第二步完成。

然后是第三步,读一本现代人的《老子》释解,推荐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因为整本书都在你脑子里,读释解之书,就会轻松又容易。而且释解中有错的地方,你还会一眼辨识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