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4)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 雾满拦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4)

第25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4)

(07)  耶鲁大学校长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人格心理学教授琼·梅耶,将情商分为三个维度:

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

2.以自身感受辅助思考与判断。

3.管理情绪,以利于个人成长或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一个维度的感知,又可称为心意解读,你能够解读对方,也能够理解对方——当然,如果你有杜审言、贾岛的才能而不屑为之,这也由你——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才干恐怕还不如谢万,毛病却比谢万更严重,这才是常态。如果我们不想如谢万那般活得悲催别扭,就应该体恤他人的脆弱与敏感。这一点说得容易,做到却极难,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被第三个维度困住了。

第三个维度,就是管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我们在前面列举的高情商者,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就非常典型。而那位毒舌兄,却是典型的放任自己的情绪,只为了怒刷存在感的人。

比较此二人,高情商的说话方式,不过是凸显别人,让别人获得存在感,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欢迎,从而也为自己赢得存在感。

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08)

由此我们获得启发:

第一,千万不要把尖酸当成直率,更不要视刻薄为机智,这只是极度的愚蠢罢了。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从伤害别人反而最终伤害自己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第二,要学会曲线凸显自我,直奔着凸显自我而去,期望借此获得存在感,是极低弱的蠢事。自古“花花轿子人抬人”,先突出别人,也未必就会耽误你。曲线思维才是价值思维,直线思维只能撞个头破血流。

第三,不要把自己视为他人人生的批判者,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评价别人,而是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个人事业——一旦你考虑到人生事业,许多低情商的表现,就能够得到克制。

最后一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记住批评是不需要智力的,但首肯或认同,这才是天下最难的事儿。容易的选择只会让你下滑,选择难的,才会让你缓步上升。

最后一句话,微笑面对别人的尖酸,但万勿让自己沦为刻薄之人。哪怕你有杜审言那样优秀的子孙,有贾岛那样的才华,有谢万那般的背景,也仍免不了为刻薄而付出代价。何况你我?我们的生存资源远不够多,不值得如此浪费,真的。

我们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矫正性格上的缺陷

(01)

隋末年间,英雄四起,有个叫窦建德的人,崛起于草莽之间。

隋炀帝杨广很上火,叫来名将薛世雄,说:老薛呀,你虽是天下名将,但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哦,要继续为朕立新功嘛。现在,朕交给你个光荣的任务,你带上三五万的人马,出去巡查,凡是遇到祸乱四方的贼寇,可以先斩后奏,统统给朕杀光光。

薛世雄立正:请陛下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薛世雄率师出征,强兵猛将,络绎不绝。一路上斩贼杀寇,势若破竹。

闻知薛世雄来了,窦建德的手下人全都吓哭了。说:那薛世雄,可是天下无人可御的名将呀,他这番出马,咱们都死定了,赶紧逃吧。

于是大家落荒而逃,窦建德跟着大家一边跑路,一边琢磨,越琢磨越不对味,就招呼大家暂停,说:薛世雄这么厉害,咱们逃也逃不了的。要不,干脆跟他拼一架?

老窦你疯了?众人道:敢跟薛世雄打?谁把这么愚蠢的念头,灌你脑子里去的呢?

窦建德道:反正咱们也逃不了。要不这样,咱们现在往薛世雄大营方向走,我率一小队在前,抵达薛世雄大营时,如果天还没亮,咱们干脆就打他。如果天亮了,咱们就投降。

众人商议一番,就说:那好吧,反正也没活路了,就按你的法子试试吧。

(02)

于是窦建德率二百八十人先行,一边走一边催促大家:快点走,最好趁天黑赶到,咱们好进攻,如果天亮了……那就只能任薛世雄宰割了。

但这二百八十人,也是个个胆战心惊,怎么也走不快。终于行至薛世雄大营,天已经亮了。

天亮了,这么几个人是不敢进攻的。窦建德沮丧道:算了,咱们投降吧,爱杀爱剐由他……咦,那片黑乎乎的,是什么东西?

是雾。

山野间突然弥漫起浓浓的大雾,刚刚亮了的天,一下子又黑了。

当时窦建德就乐了:赶紧,天还没亮,咱们马上进攻。

他率二百八十人,各执茅草点燃,突然呐喊着,冲入了薛世雄的大营。

此时,营中数万人正自酣睡,突然间听到喊杀声,又见火光四起,所有人都骇得狼哭鬼嚎,自相践踏。

名将薛世雄被吓醒,他不知道敌军来了多少,惊慌之下,光着脚板跃出栅栏,在大野地里发足狂奔。他一口气逃到安全的地方,打听敌军来了多少,听说才二百八十人,他无法接受这个令人羞耻的现实,就被活活气死了。

窦建德打出威名,成了时代枭雄。

(03)

俞敏洪先生有一段演讲。他说:有个男仔,他在大学时期,没参加过一次学生会活动,没跟女生说过一句话,没拉过女生的手,没交过女朋友。

为啥呢?

因为这个男孩,他内向,胆小,不敢抛头露面。

俞敏洪先生说:这个男仔,就是我。

哦,原来俞敏洪先生,大学时期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

那他怎么变得有胆量了呢?

俞敏洪先生说:我从北大辞职后,不再教书,要自己开学办班。那天我拎着糨糊桶,夹着小广告,走在校园里,心里相当难受,我害怕,害怕被以前的学生看到……但没有办法,我必须迈出这一步。

真不容易,俞敏洪先生突破内向胆小的自我,迈出这一步,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实在是让人钦佩。

可知人生许多事,只是迈出第一步而已。

(04)

李开复说,学生时期,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国际关系专业。当时的他,内向、胆怯、紧张、胆小,连前排座位都不敢坐,就坐在最后一排的左边。是班里最胆小的学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