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罢三公之二 - 三国:穿成刘辩,诸君不造反了? - 子颜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章罢三公之二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惶惑不安的时候,一道大笑声传来,在惶惑不安的人群中格外突兀。

众人循声望去,发笑之人正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个年轻官员。

刘弘眉头微皱,沉声问道:“曹孟德,你为何发笑?”

曹操双手抱胸,笑意渐渐敛去,眼神犀利,昂首答道:

“我笑袁本初这般人物,竟聪明反被聪明误!打着为国除害的旗号,最后却把自己推入火坑,偷鸡不成蚀把米。

笑你们都低估了当今天子的圣明和手段。

还有各位同僚,身居高位,却不察明辨,都被袁家之人蒙在鼓里。

我曹某人,早已看透了此局,你们却依旧云里雾里,岂不令人发笑?”

听得此言,众人面面相觑,不禁惊讶且好奇,都忽略了他的出言不逊。

刘弘一脸疑惑,问道:“孟德何出此言?宫中之变昨夜才起,你缘何断定袁家有此谋逆之心?”

曹操环顾众人,脸上带着几分傲然之色,冷哼一声道:“众位大人难道还看不出其中关窍?我问你们,袁绍为何会纵兵宫中?”

众人一时哑然,心思各异。

过了片刻,才有一人答道:“自然是为铲除阉宦,除去国贼,扶汉社稷。”

曹操闻言,冷笑一声:“这便是袁绍的高明之处了!

打着铲除阉宦的旗帜,肆意召集四方精兵入京勤王。

可各位却未曾想过,区区一群阉人,若陛下一声令下,杀他们不过如屠猪宰狗,何须劳师动众?

偏偏袁绍要召兵入京,表面堂皇,实则包藏祸心。

他这等谋算,当今天子圣明,岂能看不透?”

曹操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在这场宦官、外戚、世家三方博弈的赌局里,完美胜出的却是谁也没想到的天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天子手段,当真深不可测啊!汉室复兴,指日可待!曹操心中又燃起一团火。

众人闻言,心中惊骇,低声议论:“这么说来,袁绍的确是借此谋划篡权啊!”

曹操复有问道:“你们知道是谁第一个反对袁本初召兵入京的建议吗?又是谁最早看出他的图谋不轨吗?”

众人互相看看,谁也不知答案,只好茫然摇头。

曹操忽然提高了音量,大声道:“是我曹孟德!”

百官中又是一阵惊叹,纷纷佩服地看向曹操,不少人不由得对他的先见之明心生敬佩。

曹操眼神透出几分得意,继续道:“当日,袁绍与大将军何进密谋召兵时,我便站在他们身边,听得清清楚楚。

我当时便劝说大将军:‘大将军手握重兵,宫中区区阉竖之辈,若立刻出手,如火炉燎毛发一般,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将他们悉数拿下,又何须召外兵?兵势如火,汇聚一堂,恐生祸端。’”

他微微摇头,继续道:“可惜,何大将军被袁本初四世三公的名望蒙了双眼,自以为袁绍比我曹操有见识,偏偏不听忠言。结果呢?大将军冤死,袁绍的诡计也被陛下识破,袁家一家老小全数入狱!”

人群中顿时一片唏嘘,不少人喟然长叹,纷纷说道:

“原来孟德早已识破袁绍的奸计,若大将军当日听从孟德之言,又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曹操冷笑一声,环视众人道:“这就是他们不听我曹某人忠告的下场!若非当今天子英明,只怕袁绍早已图谋得逞。

诸位都该感念天子英武,仁明宽厚,方才使得大汉江山免于祸乱!”

这番话让众人如梦方醒,若是袁绍的图谋未被识破,众人心头都生出几分后怕,纷纷感慨道:“陛下实乃英明之主,孟德果真深明大义!”

曹操哈哈一笑,目光锐利,带着狂傲自信道:

“不错,今上不但有主见,更有谋略,识人之清明,我曹某人佩服!但愿尔等也能看清时局,慎思己行。若再有异心之辈,怕是会如袁家一般,身败名裂!”

众人纷纷称颂天子圣明,在这不经意间,他们也逐渐对天子多了几分忌惮,这位少年天子,似乎不是前几任皇帝那般易于掌控啊。

这时,宫门缓缓打开,内侍小公公快步出来,朗声传旨:

“陛下有命,宣司空刘弘入宫议事!”

众大臣闻言,纷纷围上,焦急询问宫内情况,压低了声音问:“陛下安否?可有进一步指示?”

小公公眉头微蹙,不耐地看了众人一眼,冷声道:“陛下只召司空进宫,其他人没有传召,不该问的少问!”

小公公的态度让众人瞬时噤声,纷纷后退不敢再问,目送刘弘跟随内侍入宫。

曹操在旁看着,冷笑一声,心知今日不会有朝议,当即整了整衣襟,拱手作别,转身回家。

刘弘跟随小公公入了宫门,沿途不断见到宫内小黄门们正从各处运出尸体。

血迹沿着宫道残留在石板上,空气中依稀弥漫着血腥气,惨烈景象历历在目。

刘弘不由得心惊肉跳,不敢想象昨夜宫中究竟经历了何等惨烈的变故。

到了殿内,刘弘一眼便看到刘辩端坐于御座之上,虽显得有些疲惫,但神情冷峻镇定,颇有威严,不似以往。

刘弘立刻拜道:“臣司空刘弘,参见陛下。”

刘辩抬手示意他起身,随即看向其身后,开口道:

“为何不见太尉和司徒大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