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河水改道之法
卢植刚到殿外,便看到董卓和丁原一脸怨气、怒容满面的从殿内走出来。
他略一思索,便猜出二人多半是求兵权不得,难怪失望而归。
他轻叹一声,暗自摇头,心想这二人还当真以为陛下好糊弄不成?
卢植整了整衣冠,在内侍通禀后才进入殿内。
殿内,刘辩和马日磾正围着一张铺开的舆图认真研究。
“臣卢植参见陛下!”
看到卢植进来,刘辩便让他上前,开门见山地道:
“卢公来得正好,朕正和马公商议,派何人随杨彪赈灾安抚,然一直未定合适人选,卢公以为何人可为?”
卢植略一沉吟,答道:“陛下,臣以为,近来新收编的北军中倒有几员勇武之将,然军纪较为散漫,未曾完全磨合,急用尚需时日。”
他稍顿,又转身看了一眼旁边的马日磾,毫不避讳地继续说道:“不过,臣以为西园八校尉中的淳于琼倒是个人选。”
“此人虽然出身寒微、无甚背景,但性情忠诚,为人持重,陛下若有意,将他历练培养一番,未尝不可用之。”
此话出口,等于是当着朝臣的面让陛下提拔心腹。
马日磾闻言,眉头微微皱起,目光沉沉地看向卢植。
朝中有不少大臣对天子培养私人势力颇为戒备,若心腹势力一旦形成,担心将来专权跋扈,危害朝纲。
刘辩听罢哈哈大笑道:“卢公当真坦荡,爱才之心无愧!既然如此,此行便让淳于琼随杨公同去赈灾,至于派多少兵力,劳烦卢公安排。”
卢植拱手应道:“谨遵圣旨。”,倒不是他自己有私心想专权,他是担心自己死后陛下无可信任之人接管北军。
随即刘辩又请卢植一起来看看舆图,毕竟卢植早年也是经常行军打仗的,对舆图很是熟悉。
这时期的舆图没有现代标注那么详细,但是也勉强能看出大体形势。
刘辩指着上面的标记道:“卢公且来看,这些灾区皆在黄河下游,灾情较为严重。”
“朕已标注过一些重点区域,此处许县也是受灾地区,从这之后的地区,河水泛滥,受灾越来越严重。”
卢植和马日磾细看着舆图上的标记,再结合灾情,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刘辩继续道,手指移至怀县之南、恵济之北的一个区域。
“此地中间这座山,正好守在洪水向南的方向,南面地势低洼,村落不多,若能提前迁走这些村民,再让洪水改道流经此地,是否能减缓下游灾情?”
马日磾和卢植两人再次点头,“是倒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两人都一脸迷茫的看着刘辩,马日磾皱眉踌躇问道,“改道非易事,尤其这山体阻挡洪水,如何改道?非人力所能及啊!”
刘辩见二人疑虑,略微一笑道:“此事何难?若能降下天雷将山峰劈开,自然就能给洪水开个口子!”
“真正难的是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疏通河道,确保水流改道后不至于再淹没村庄。”
听到“天雷”二字,卢植和马日磾顿时怔住,愣愣地望着刘辩。
心中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天雷?陛下竟会信这等荒诞之事!
一瞬间,他们的怒火便涌上心头。
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宫中内侍究竟是干什么的?
竟敢让陛下沾染这些无稽之谈!太后又是如何教导的,竟放任陛下阅览些无良画本,简直不可理喻!
马日磾随后苦口婆心规劝道:
“陛下,切莫被一些荒诞传闻蛊惑!这些传闻,乃坊间无良书册中所载,实不足信!怎可如此轻信!”
刘辩却没急着解释,双眸微垂,似乎陷入了深思。
他脑海里立刻跳出一句顺口溜:一硝二硫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这个时代没向后世开发那么严重,山里挖点硝石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过可能调配过程要麻烦一些,他虽然知道这顺口溜,但没真正玩过这个东西,至于具体威力,还需要不断试验才行。
火药若真能制成,不仅对赈灾有益,更能强化汉室军备,乃至震慑北方诸部,提升大汉威势。
眼下,不是忙着统一的时候,重中之重还是先将这破败的大汉修缮一番,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刘辩心里暗自思索。
卢植见刘辩真的在思考,神情严肃,竟不像戏言,似乎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他突然感觉浑身一震。
从天子之前的种种手段来看,当今陛下可不是那种不着调、玩物丧志的人。
卢植竟感到一丝莫名的期待,试探着问道:“陛下,当真有良策?”
刘辩随口说道:“确有一策,但尚需时日,还需从民间召些方士,试一试方法是否可行。”
言语间,倒并未流露半分戏谑。
卢植闻言,怔然不语,看着陛下沉稳自若的神情,心中竟不自觉地相信了几分。
马日磾却是面色凝重道:“陛下,臣以为方士之流,乃祸乱之源,多少前朝之君皆因听信妖言而乱政致祸!”
他深吸一口气,言辞恳切,继续道:“近者如张角,假托方术,以妖道惑众,最终引发黄巾之乱,致生灵涂炭。”
“更不必提如始皇帝,方士徐福蛊惑圣心,求仙不成反耗尽国力,终至始皇帝病死沙丘之地,臣请陛下三思!”
刘辩听了马日磾的一番劝诫,语气平静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