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老师,您辛苦了
第三十七章老师,您辛苦了
为了祝贺夏予竹的乔迁之喜,李明明特地给她送来一台微波炉:“祝贺你如愿住进了新房子!”
“谢谢喽,最懂我是人是你!”夏予竹高兴地说,“我正缺一台微波炉哎!”
“心有灵犀!”
李明明刚刚做了一个羊毛卷,头发像一只阿尔比斯山羊,夏予竹忍不住摸了一把。
“新发型花了多少银子?”
“五百块钱啊哦,干掉我三分之一的工资!”
“好看!好看!值了!”
李明明得意地甩了一下头发,双腿平行站立,双手相握放在左腰间,膝盖略屈行了一个优雅的屈膝礼,“承蒙您夸奖,不胜荣幸!”
闺蜜二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她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每个音符都充满了爱与幸福。
“竹子,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我们单位的季丽丽老师又住院了,你还记得她吗?”
“当然记得啊,她不是肺病一直请病假吗?身体这么样了?”
“季老师的情况不容乐观,自从做完手术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化疗后秀发全无,现在瘦的成一把骨头了。”
“天呐!多可怜呀,那么好的一个人,咋偏偏得上这种病!”夏予竹心疼地说,“你们去探望她的时候,想着告诉我一声,我也去看望一下季老师。”
季丽丽老师年近半百,她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上班。按说她和老公本该过着悠闲的二人世界,可是季老师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自从她入职一来,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即使当年她怀孕的时候也没有闲下来,挺着大肚子一直上课,坚持到生产的那一天。
孩子们都很喜欢温柔可亲的季老师,那时孩子们会好奇地摸着她硕大无比的肚子说:“季老师,里面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呀?什么时候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呀?”
多年如一日,季老师早晨是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她是名副其实的辛勤园丁。
她不允许自己的班级成绩差,不允许自己的教学成绩差,事事都要争第一,凡事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每次的在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之前,季老师都会很焦虑,担心成绩会不如别人,于是她就拼命占课,把音乐、体育、美术的课擅自都停掉,改成她的数学课。
不仅自己私自改课,她班的语文和英语t老师她也不会放过,她也替他们占课,如果语文和英语老师无法多上课,她就亲自卷胳膊上阵自己去教。语文课、英语课、道法课和科学课,她都代替老师们上过。
她是学校的出了名的好老师,她带的班号称“子弟班”,她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老师家的孩子或熟人家的孩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优秀的学生真正做到了出类拔萃,顽劣者走上正途,平庸者努力向上。她也收获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和领导的感激、尊敬和赞美。
有人把中小学老师当做知识分子,其实这种说法严重错误。
何为知识分子?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他们主要是以创造、积累、传播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
国外的主流看法是:所谓知识分子,是指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
如此看来,知识分子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不是传授知识不得法的人。所谓知识,不仅是知“晓”主义者,还要是知“识”主义者。也就是他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践行知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回头来看我们国家的中小学老师,他们所教的那些知识,仅仅限于教材或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老师教,学生学,然后师生们一轮、二轮地复习,就是为了混个熟能生巧。那些所谓的考试秘籍,应试宝典不就是一块敲门砖吗?
中小学的科任老师,循坏教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反反复复几十年,所以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真的不算知识分子,顶多是一个教书匠。
大众所说的好老师,也主要用成绩好这一个指标来衡量。而大多数好老师的好成绩来自于多上课,是靠大量的时间磨出来的。当然,也不能否定老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职业素养。
季老师的病和她多年如一日的劳累有很大的关系。她年纪刚到五十,正是有经验,有能力,出成绩的时候,却倒在了她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了。
其实在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的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像季老师一样的人。老师可以说是上班最早的一类人群了,他们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领导要求七点前必须到校。然后,他们开启了陀螺模式,陪学生搞清洁,陪学生晨读,陪学生跑操。上课,备课,改作业,反馈。课间盯学生安全,放学得护送学生过公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接待家长来访,填写数不清的表格要,还不是穿插个小会。假期也不是清闲之时,那些接连不断的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新课标学习和技能比赛,桩桩件件,老师你想按下暂停键,可没那么容易。
这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不辞辛苦,应该说这些人才是民族之脊梁。有人用蜡烛来比喻老师,从根本上来说不太恰当,因为这个比喻的背后意味着牺牲和熄灭。老师也是一群普通的人,他们需要孝敬父母养育儿女,他们要在清晨沐浴金色的阳光,他们需要体验清风拂面的美好。如果他们必须要做一只只通体流满泪珠子却依然在顽强燃烧的蜡烛,他们的牺牲和熄灭,让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情何以堪?所以广大的中小学老师们,应该是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是广阔无垠的大海,是屹立不倒的高山,他们自信、阳光、幸福,有幸福感爆棚的老师,才会培育出更快乐、更向上、更有希望的花朵。
一年后,尊敬的季丽丽老师,癌症第三次复发,她百般留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像普通的中国人一样,王丽珠老两口也希望有一个大孙子。他们并不是让孙子来传递香火,本也没有皇位要继承,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子嗣兴旺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圆满。
姚家好事连连,王丽珠最近心情不错,她天天如沐春风,感觉日子很有奔头。大儿媳妇怀孕了,小儿子住进了新房,女儿生病有惊无险,一切向好,老百姓不就图个平安喜乐嘛!
这天阳光明媚,又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她在阳台上侍弄几盆仙人掌。仙人掌是楼上的邻居送的,这几盆仙人掌不同于其它品种的仙人掌,这是一款可食性的仙人掌。
这钟仙人掌长着一个个硕大的叶片,像竖起的男人的皮鞋底子,掌面上的刺儿很少,怯生生钻出的零星毛刺软软的,摸一下也不扎人。过上一段时间王丽珠就会剪下几片儿仙人掌,切成丁,打上鸡蛋液,炒一下当菜吃。炒出来的仙人掌丁,看起来和炒西葫芦丁差不多,比西葫芦的汁液要粘稠。
食用仙人掌性寒,味苦,入心、肺、胃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美容养颜等功效。它是一种低糖、低脂、不含有害物质的植物。食用仙人掌的味道,通常被描述为清新可口,具有浓浓的酸味和少许甜味,口感肥厚,质地脆嫩。它吃起来有一点点黄瓜的口感,但比黄瓜更酸、更苦,还发涩。
姚家其他人都不喜欢这种味道,只有老两口爱吃。其实他们俩也不喜欢吃仙人掌,可是楼上的邻居刘大爷极力吹捧仙人掌的诸多优点,说吃了以后对老年人心肝脾好的不得了,在他老人家的口中,这种酸不拉几的东西,堪比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仙丹般神奇。
毕竟食物的口感和健康相比,健康毫无争议地排第一,吃仙人掌总比吃药要好吧,于是姚培宇老两口就硬着头皮往下咽。可是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太适应仙人掌的独特味道,他们一般象征性地浅尝辄止。
李秀英建议婆婆把仙人掌制作成果汁或凉拌菜,也可以可搭配上其它蔬菜和调料,以此来增加仙人掌的口感,王丽珠坚持认为那样会破坏仙人掌的营养,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不断地用这种独特的味道刺激自己的味蕾。
一次李秀英用筷子扒拉着盘子里的仙人掌丁儿说:“妈,也不能为了所谓的健康,勉强自己吃这么难吃的东西。再说,一片仙人掌而已,能有那么神奇的疗效吗?难道吃下去身体就倍棒了?”李秀英说话直来直去。
王丽珠白了她一眼:“吃啥都是吃,你不想吃就别吃!”
“哦,不和你的口味啊,你想吃什么?我去做!”看着多少有一些侍孕而骄的李秀英,姚培宇笑呵呵地说。
他们老两口现在是李秀英的服务生,天天变着花样给李秀英做好吃的。蒸包子,包水饺,炖排骨,熬鸡汤等等,他们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考虑今天为大儿媳妇做啥好吃的。
李秀英还在车间继续上班。为了掩人耳目,现在她穿着肥肥大大的外套,这个冬天她要努力把肚子隐藏起来,一定不能让别人发现。
中午她一般不回家吃饭,她可以吃食堂,也可以自己带饭。
自从怀孕之后,她的午饭就全部自带,姚锦熙负责打理她的饭盒。这段时间,李秀英手里的饭盒就好像小当家附体一样,往外发出bulingbuling的光,把同事们清汤寡水的午餐衬托的无比寒酸。工友们注意到最近她的带的午饭比较硬,打趣说:“李师傅的伙食不错耶!”
“嗨,最近身体不太好,气血虚,医生要求补补!”李秀英打哈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工友的玩笑让她很紧张,生怕被人看出端倪,从那之后,吓得她再不敢和人扎堆吃饭了。
她怀孕后,在姚家的地位陡增。相比于姚家其它的兄弟姐妹,她和姚锦熙心里都很自卑,他们两个学历不高,没有体面地工作,他们总感觉在这个家人轻言微,低人一头。虽然这么多年来,其他人从没有表现出对他们一丝丝的的怠慢。
她家是农村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两个弟弟也没有啥文化,在工厂打螺丝。最近两年娘家弟弟盖房子、结婚、生孩子,样样都需要花钱,土里刨食的父母的生活很艰苦,日子过得紧巴巴。她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婆家经济条件优越,明里暗里她对娘家接济不少。厂里发的福利和奖金,她从来不会告诉姚锦熙,总是偷偷地藏起来,再悄悄地补贴给娘家。姚锦熙脾气古怪,在家里说一不二,在丈夫面前李秀英过得小心翼翼的,她早已习惯了察言观色的生活,从不敢戗姚锦熙的毛。
不仅对姚锦熙如此,对公婆、小叔子一家家她也不敢轻举妄动,对姚家的姑奶奶姚锦初更是不敢僭越,她平时做事谨小慎微。尽量谁都别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