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以情感真挚的话打动人心 - 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 - 舒天姚秋华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章以情感真挚的话打动人心

人是有情之灵物,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是商品社会,有人说:“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讲情感真挚的话,能让人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受人欢迎;讲情感真挚的话,多一份真心,多一份赤诚,就能多得到一份回报。讲情感真势的话,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心灵的沟通。促进彼此的感情不断进展。

1.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

2.示人真情更易动人

3.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4.真情实感,激发共鸣

5.态度真挚,以情感人

6.入情入理,以情说服

7.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8.以情服人,强调共同点

9.即景生情,微妙过渡

1.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要想让别人动心,自己先要动情,要有真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动人心者莫先于情。”唯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演说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从的眼睛打动人心的。

已故美国总统林肯非常注意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着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演说者的座右铭。

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于你的宣传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观点。

一个演说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

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骗取不到听众的心。因为心弦是不会随随便便的让人拨动得了的。

着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够使听众信服。”

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次演说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真情是演说的最好的技巧。

美国着名演说家卡耐基有一次在给学员们演讲“生命如何度过”时,随身携带了一件物品,用一方手巾蒙着。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它置于桌子的右侧,并数次在情绪激烈时默默地抚摸一下它。所有的听众都在听卡耐基慷慨激昂的声音。卡耐基的声音充满感情,而他抚摸这件物品时更显得感情凝重,人们心里在纳闷,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呢?注意力便都集中起来了。

卡耐基接着讲道:“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个战士名叫来特,他不过是数百万北方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士兵。他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他说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解放南方黑奴,让自由和民主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勇敢受到了无数次的嘉奖。在刚刚接受一枚英雄勋章后,莱特,亲爱的莱特,却遇到了不幸!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倒下了。

临死之际,他手握着那枚英雄勋章说:‘把它送给我的母亲。’人们照着他的话做了,却发现他是母亲唯一的亲人。

他的母亲宁愿自己忍受孤苦寂寞的晚年生活,也要把儿子送到前线……,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他的儿子都已死去,但这枚勋章却保留了下来,它永远鼓励着我们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看,它就在这儿!”说完,在全场听众的注目下,卡耐基揭开手巾,露出了一个盒子,他再打开盒子,一枚金黄色的勋章躺在红色的绒布之上。所有的听众在那一刻静默无声,有的人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人们不仅在为英雄的伟大而感动,而且在积极地思考着人生应当如何过才有意义。

成功的演说,不是卖弄华丽的语言,它必须凝聚着演讲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联系演说者和听众心灵的纽带。

演说人能将人的丰富情感如实地表达出来,那么听众一定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人的感情不能造假。演说者真情实感萌发的全部过程都必须有感情的积极参加。感情的冲动,推动演说的进行,把内心的情感依附事理表现出来。简而言之,人的感情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用叙述方法把事件介绍出来,又把情感抒发出来,这种叙述因事而动情,寄事而含情,不仅演说者动情,而且听众动容。效果甚佳。

2.示人真情更易动人

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您问我靠什么魅力聚集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

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说话者的法宝,是高明的交际者的妙诀。

高明的口才家总是用真实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吁人们的心灵,使它振奋、感化、慰藉、激励。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以发生磁铁般的影响。

大家都熟知《左传》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刚掌管国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求救于齐,齐王却要求用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出兵,赵太后决不答应。大臣们竭力劝谏。赵太后生气地说:“有再说要长安君做人质的,我就要啐他的脸。”大臣们因此都不再敢说这件事了。但左师触龙却认为必须设法说服太后。他去太后那里,首先委婉地说明,他是来看望太后的,让太后消了怒气;然后他表示对太后生活起居的关心,语气轻柔,娓娓动听,最终使太后神气缓和了。继之,触龙又引导太后说起儿女情长的话来,至此,触龙见时机巳到,便故意道:“我认为太后您对燕后(太后的女儿)的爱,胜过对长安君的爱。”

左师触龙明知太后更爱长安君,偏偏这样说,为下面的话作铺垫。他说太后为燕后作了长期打算,而没有为长安君作长期打算,并举例说明无功而封以高官厚禄,只会给子女带来杀身之祸,这次正是为国立功的机会,立了此功,长安君今后在赵国就站得住脚了。左师触龙的这番话,用真挚情感,将心比心,达到感情上的融洽,最终说服了太后,同意将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解除了赵国的军事危机。

袒露情怀、敞开心扉的讲话则会达到语调亲切、说理真诚、激情进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宇字吐深情,句句动心魄。

3.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一个小伙子因考学名落孙山想自杀,村里的一位老汉这样劝他:“如果都像你这么想,我早该死了!我都70岁了,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心里还是热腾腾的,想多活几年!因为我觉得活着还是有意思的。我用这双手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我栽下一棵树时,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人在那棵树上摘果子吃,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栽下的……”

这位老汉通过自我人生体验的解剖,激起了小伙子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希望。因为这种方式给人以推心置腹的平等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走进了对方的心里,让他接受了你的观点。

现身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呢?因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这比只讲大道理当然更易说服人。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是楚国的相国,廉洁清正。死后,家徒四壁。他儿子孙步安贫困无依,靠给人背柴来维持生活。

艺人优孟很同情他,就穿上孙叔敖的衣冠,摹仿他活着时候的言谈举止,摇头晃脑地在楚王面前唱道:“贪官不可做而可做,廉吏可做而不可做。贪官所以不可做,因为他行为污浊卑鄙,可子孙却享不尽荣华富贵。廉吏所以可做,因为行为高尚无比,然而一朝身死,家贫子孙乞食栖荒野。劝君勿学孙叔敖,楚王不念前功劳。”

庄王看了他的表演,听了他的歌声,潸然泪下,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封给他做采邑。

杰出的说辩者在辩说过程中十分重视入情入理,缺乏情感的议论,往往不能使人动情。只有赋予说话以感情,才能发挥鼓动、激励、引导的作用。

4.真情实感,激发共鸣

不管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语言,只要饱含真诚的感情感,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就能唤起群众的热诚,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国一位小说家说得好:“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这如同英雄有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任何语言,情不深,则无以动人。

演说者具有真情实感必须能够平等待人,虚怀若谷,他的话语方能如滋润万物的甘露,点点滴入听众的心田。

盛气凌人、眼睛向上把自己打扮成上帝,以教育者姿态自居的人,是无法和听众交心,赢得听众的爱戴的。

演说者不是鼓击铜铃,而是鼓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才是最悦耳、最动人的乐器。因此,演说家应该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振奋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励之;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挞。让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使黑白贬褒,泾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

鲁迅说得很深刻:“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这个真就是真实和笃诚。

真情实感是演说成功的第一乐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