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内篇杂上第五(2)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 春秋晏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章内篇杂上第五(2)

景公登东门防1,民单服然后上,公曰:“此大伤牛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

晏子对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2,殆有为也3。蚤4岁溜水至,入广门,即下六尺耳。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矣5。夫古之重变古常6,此之谓也。”

[注释]

1防:堤。2不为:指“不下六尺”。3殆:大概,恐怕。4蚤:通“早”。5则无齐矣:指齐国都城将被水淹没。6常:常行之法。

[译文]

景公打算去登东门外的堤防,百姓累得只有穿着单衣,然后才能登上去。景公说:“这太伤害牛马的腿脚了,堤为什么不降低六尺呢?”

晏子回答说:“过去,我们的先君桓公,是圣明的君主;管仲,是贤德的相国。国家有如此贤德的相辅佐圣明的君主,东门外的堤也没有降低丝毫。古时候之所以没有降低堤防,恐怕是有原因的。早年淄水汹涌而至,奔流进广门,水位仅低于堤岸六尺而已。先前东门外的堤防假如降低六尺,大水很快就淹了都城,就不会有如今的齐国了。古代对改变旧法都如此的慎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原文]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1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3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注释]

1长年:年纪大的老人。2不肖:本指不贤之人,这里是指生活贫困的人。3秩:本指官吏的俸禄,这里是指供给钱粮,使老弱有所养,鳏寡之人得以成家。

[译文]

景公到寿宫游览,看见一个面露饥饿之色的砍柴老人。景公为此很是悲伤,长叹一声后说:“叫官府把这老人养起来。”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良而怜悯贫困,这是立国的根本。如今君王爱怜老人,恩惠遍及全国,这是治国的根本了。”景公笑起来,很是高兴。晏子说:“圣明的君王看见贤良就喜爱贤良,看见贫困就怜悯贫困。如今我请求体恤那些年老体弱、鳏夫寡妇没有供养的人,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而供给钱粮。”景公说:“好。”于是年老体弱的人有了供养,鳏寡的人有了家室。

景公探雀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原文]

景公探雀1,弱,反之。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2,晏子曰:“君何为者也?”公曰:“吾探雀,弱,故反之。”

晏子逡巡3,北面再拜而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

公曰:“寡人探雀,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探雀,弱,反之,是长幼也4。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5,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注释]

1(kou):需要母鸟喂食的小鸟。2惕(ti)然:小心谨慎的样子。3逡巡:徘徊不进的样子。4是:此。长,用如使动。5曾禽兽之加焉:(仁爱)连禽兽都施加给了。“禽兽”是“加”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禽兽”。

[译文]

景公探取巢中嗷嗷待哺的幼鸟,但看见幼鸟体弱,又将它放回了鸟巢。晏子听说这件事后,一刻也没耽搁就入宫拜见景公。景公满脸大汗,神情紧张。晏子说:“君王做了什么事?”景公说:“我探取巢中嗷嗷待哺的幼鸟,幼鸟体弱,所以又将它放回鸟巢。”

晏子往后退却几步面朝北拜了又拜恭贺说:“我们的君主就称得上具有圣明君主的道德了!”

景公说:“我探取嗷嗷待哺的幼鸟,见幼鸟体弱,所以又将它放回鸟巢,这样为什么说就称得上具有圣明君主的德行了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探取嗷嗷待哺的幼鸟,见幼鸟体弱,又将它放回鸟巢,这是爱恋幼弱的表现。我们的君主仁爱,连禽兽都能给予爱恋,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圣明君主的道德啊。”

景公睹乞儿于涂晏子讽公使养第十

[原文]

景公睹婴儿有乞于涂者,公曰:“是1无归矣!”

晏子对曰:“君存,何为无归?使吏养之,可立2而以闻。”

[注释]

1是:此。指小孩。2可立:指小孩长大成人,可独立生活。

[译文]

景公看见一个小孩在路上乞讨,说:“这个孩子看来是无家可归了!”

晏子回答说:“有君主在,怎么能说无家可归呢?您可以让官吏抚养他,等他长大成人,能独立生活的时候,再把情况向您报告。”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

[原文]

景公正昼被1发,乘六马,御妇人2以出正闺3,刖跪4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

晏子睹裔款而问曰:“君何故不朝?”

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

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5,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晏子对曰:“君勿恶焉6。臣闻下无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7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

公笑曰:“可乎?”

晏子曰:“可。”

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8。时朝无事也9。

[注释]

1被:同“披”。2御妇人:车上载着妇女。3正闺:宫中正门。4刖(yuè)跪:指被砍掉脚的人。刖,古代砍脚的一种酷刑。跪,足。古代常用刖足者守门。5见戮于刖跪:受到砍掉脚的人的羞辱。见,被。戮,辱。6君勿恶焉:您不要厌恶这件事。7明:用作使动词,使……彰明,就是显示的意思。8倍资无征:加倍给他钱财,不征他的赋税。9时朝无事也:当时朝廷没有变故。这是因为采纳了晏子的意见,君主好善纳谏,所以朝廷无事。

[译文]

景公竟让在白天,披头散发,驾着六匹马拉的车,载着宫中后妃从宫中正门外出,受过刖刑的看门人拍打景公的马,让景公回去,并说:“你这个邋遢的样子不是我们的君主啊。”景公感到羞惭,就此不上朝理政。

晏子看到裔款便问道:“君主为什么不上朝理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