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李清照(二) - 笑傲北宋 - 小生没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笑傲北宋 >

第125章李清照(二)

1117年,这时候的蔡京已经年迈,权势渐微,赵明诚竟然得到了起复,到外地做了官。但他此行并未带上李清照,这便导致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又开始长达5年的分居生活。而这个时候,人们脑海中那个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便正式登上文学历史舞台了。

李清照那些表达离情别绪很有名的词,也就开始出现了。比如《一剪梅》,比如《醉花阴》。同时她作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诗可以说是含蓄的表明了她和赵明诚的感情裂痕。赵明诚本就有蓄养侍妾和歌妓的习惯,加上到外地做了官有了俸禄,其行为可想而知。

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知州,这次倒把李清照带上了。本来夫妻团聚,李清照应该高兴才是,但她又作了《蝶恋花》、《感怀》,其中火药味十足。

1127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任命赵明诚江宁府知州,赵明诚先行到达江宁府。而李清照却只身一人押运15车金石字画从青州到江宁府,一路先遇兵变,再遇劫匪,但李清照知道这些都是赵明诚一生心血,拼尽全力终于在次年开春将这些金石运达江宁。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遭遇这般苦难之后,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再一次被激发了出来。而这一刻,她早已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闺中怨妇了。到达江宁府之后,李清照经常登城远望!而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守城最高长官的赵明诚依然在搜集着他的金石字画。

面对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李清照十分不满,屡写诗讽刺!而老天似乎跟她开了个玩笑,她身边竟然也出了一个懦弱无能的投降派,而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丈夫赵明诚。

在1129年的一个晚上,赵明诚的副官收到消息,御营统制官王亦正在谋划叛乱。副官不敢耽搁,连夜将此事上报给赵明诚。说来也巧,赵明诚在当天接到了调任湖州的旨令。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来讲,江宁府的一切跟赵明诚没有关系了。而面对副官,赵明诚也是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

副官苦求无果后,便自己召集士兵,埋伏于城内各个街角。半夜时分,王亦果然起兵造反。但由于副官设下埋伏,早做了准备。王亦兵败,攻破城门而逃。

天一亮,副官便去上报赵明诚,却惊奇的发现赵明诚已经人去楼空。差人寻访之后,才发现赵明诚竟与数位官员连夜从城墙之上用吊绳逃跑了!而他在逃跑之际,竟然把李清照忘得一干二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要不是那位副官比较英勇,李清照就成了王亦的战利品了。

事后,赵明诚才回到城中接上李清照一起前往湖州。经此一事,李清照对赵明诚仅有的一点爱意也就荡然无存了。她在赵家孤立无援的时候,她允许赵明诚无作为,因为赵挺之是他父亲。但她决不允许一个男人,在兵变的瞬间竟然弃城而逃,因为他是江宁知府,是江宁百姓的希望,更是李清照的希望。

面对这样的赵明诚,在路过乌江之时,李清照慷慨激昂的对投降派、对赵明诚发出了强烈的讽刺,挥笔写下一首《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数月之后,赵明诚染病去世。李清照携带着15车金石字画辗转洪州、衢州、越州等地,而到达杭州之时所有金石字画已流失大半。

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金石字画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中,她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再嫁张汝舟。用后世学者的说法就是,李清照晚节不保!其实从这点可以看出,对于赵明诚,李清照其实早就心灰意冷了。

令李清照没想到的是,这张汝舟其实是觊觎她的金石字画。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其实对于当时的李清照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事。因为李清照的表妹夫正是当时手握重权的秦桧,但李清照知道秦桧的为人,并未请求秦桧相助,而是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1135年,李清照避乱金华,一首惊艳的《武陵春》词现世。其中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说句实话,若李清照是男子,恐怕她早就换笔为刀上阵杀敌了。可惜她终究是个女人,既不能像岳飞一样提枪上阵,又不能像辛弃疾那般上朝论政!可惜、可叹啊!

1143年,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晚年的李清照,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子嗣!在写下了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之后,便少有音讯。

大概在1155年前后,在杭州城一个冷清的小旅馆中,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公子,你怎么了?”李忠的声音一下子将蔡义拉回了现实。

蔡义重重的呼了一口气,道:“我没事,只是有种淡淡的忧伤而已。”

蔡义没有理会李忠一副听不懂的神情,对于李清照,蔡义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对这位奇女子感到一阵惋惜!对于李清照的一生,后世有太多太多的评价,但蔡义只能说:这女子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

李清照之所以是李清照,靠的不仅仅是她的才情打动人心,而更多的是因为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不管是她的爱国情怀,还是百折不屈的顽强精神,都深深激励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与领悟。

蔡义不知道该不该去拯救这么一个多苦多难的女词人,毕竟现在的李清照,除了生活清贫了一些,好像还没遭受什么不幸。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要拯救,那又当如何处理?总不至于跑到李清照面前说,你家赵明诚是个渣男,快跟他分手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