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起死回生
李星沅咸丰元年正月二十九日《与向欣然提军书》:
武宣获犯邹观南,据供贼目适通湖南吴姓,邀匪二千人,须三月到此,好与官兵打仗等语。
常胜将军惨败官村
拜上帝会在新墟被各路官军攻逼,似乎已到了穷途末路。这支已经残破的农民武装,被困在弹丸之地,盐粮将尽,只能拼死突围,才有一线生机。他们做了两手准备,首先扎了竹排,企图从南渌和石嘴渡江。如果此路突围成功,便可潜往贵县和郁林等处,与天地会军会合。但是,官军早已觉察他们的这一企图,在沿河严密设防,过渡难度太大。他们的另一个方案是从陆路突围,而他们选定的路线,正是官军将领认为已经严密封锁的鹏化和花洲一路。
咸丰元年八月十六日夜晚,拜上帝会的会众放火烧毁新墟一带村舍,全军从大简翻越山岭,向东北方向开进。
太平军向东北方向突围的企图,很快就被平南团练及东勇发现。这些编外部队比绿营兵更为强悍,对着太平军横截过去,一通冲杀,打乱了敌军阵势。正规军闻信追到,四面围攻,昼夜开炮轰击。太平军依托山地与官军周旋,两军之间展开了游击战。
第二天,乌兰泰通知各路部队严防佛子岭、登高庙和胡村,又通知李能臣会同张敬修搜剿敌军,令刘长清带兵赶赴莫村和新墟搜捕余敌,然后从登高庙进山。
乌兰泰带兵来到黄茅界,接到探报:几百名敌军冲到平山,夺占了练勇营盘。乌兰泰连忙赶去围剿。到平山交手之后,才知情报有误,面对的敌军是一支主力。官军刚到山口就遭到炮击,太平军一共开了几十炮。乌兰泰命令抬枪抬炮向山下还击。由于射程不够,部队向山下推进,只见道路已被挖断,只得返回岭上开火。太平军没有恋战,向东撤去。
官军炮击时,敌方倒下了四五十人,其中有五六名执旗骑马的首领,可见这支敌军中有重要人物。为了掩护他们撤退,村内冲出五六百人,与官军对射。官军后队从一旁横击,将他们击退。官军在西边找到一条小路,鱼贯而下,绕过山头,但前方道路又被挖断,只能开炮轰击村庄。太平军全部撤下山顶,从南北两路撤退。忽然,黄茅界出动一股太平军,抄袭乌兰泰后路,乌兰泰只得将接应后路的部队撤回黄茅,令其攻上西山,遥见山腰有敌军埋伏,便留下开隆阿照料这一线,把秦定三的部队调到登高庙接应,自己转回平山扎营。
这一天的战况令人眼花缭乱,官军似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碰上敌人。李能臣和王锦绣率部跟追一股,在新罗村交手,太平军落败而走。张敬修率部赶到水枧村,太平军绕了一圈,又杀了回来。张敬修下令开炮,太平军抛弃辎重,爬山越涧。张敬修追杀二十多里,也到了新罗村。眼见得前方有一名乘轿的敌军首领,张敬修策马紧追,由于山径崎岖,马行不稳,被掀下马背,脚骨受伤。知州冯玉衡率队冲击敌军后队,毙敌二百多名。敌军尸体内,有一名头戴红风帽,身着黄衣,据俘虏供认,是军师周锡能。还有一名女官,头戴黄风帽,身着黄绸衣。
杨继昌率领的团练在独峰山遇敌,交手之后,毙敌几十人,正规军赶来接应,开炮轰击,毙敌一百多人。太平军共有几千人,回身反扑,分三路抄截官军。杨继昌退到冷水冲,与乌兰泰会合。王锦绣追到罗碧村,毙敌二百多人,再也无力追赶,下令扎营。
经过一天折腾,官兵饥乏已极,乌兰泰令部队暂在黄茅界、登高庙一带分别驻扎。
经文岱负责东面防御,从古狼渡河,发现满山都是敌军。他只带了一千名贵州兵,不敢抵敌,慌忙撤走。巴清德和向荣闻信,连夜拔营,企图赶到佛子岭堵截。
这是一场令官军晕头转向的游击混战。太平军为了突围,从所有缝隙往外钻,同时留下部队缠住跟追的官军。主力不时绕回来打突袭,敲一下就走。领导核心所在的部队,一直朝东北方向挺进。
八月十八日,太平军突围已有两天,巴清德和向荣得到探报,敌军取道石门,已抵达思旺。两人会商,打算率部东去横岭拦截,但见天降大雨,便暂缓行动。乌兰泰的追兵游击一圈,又回到了平山口,探知营盘村驻有敌军,赶紧催兵前进,果然有七八百名太平军从村内冲出,被官军堵住,又撤回村内。
乌兰泰不愿绕道,下令将道路填平,部队鱼贯下山,忽闻风门坳炮声响起,太平军五六百人开火阻截。乌兰泰部无法通过炮火封锁,只得在平山驻扎,开炮与敌军对射,虽然杀敌三百多人,却被拖住在平山口一带。王锦绣等部当天毙敌几十名,也无法向前追赶。
经文岱没有挡住敌军,跟在造反军后面,伺机小打一下。这一天,见敌军正在过河,下令枪炮齐射,毙敌二十多人。太平军不理睬他,继续东进。经文岱追到大旗岭,看到山径陡险,不敢跟追,在风门坳驻扎下来。
八月二十日,乌兰泰对面之敌撤走,官军终于能够拔营前进。又据探报,敌军尚有十之三四在山内游击。这时乌兰泰才嗅出了太平军的策略。江忠源叹道:“逆贼之中,确有高人。他们既已预留兵力牵制官军,节节阻击,主力恐怕已前去甚远。逆贼既然是向东突围,就看巴都统和向军门能不能挡住此贼了。”
乌兰泰说:“向荣兵力最厚,想必能将逆贼遏止。我部且将山内余逆搜剿干净,再往前追。”于是乌兰泰一路追剿山内余敌,颇有斩获,一直追到龙街,才扎营休息。张敬修一路东追,从下窑赶到平南县境内的得胜桥,探得太平军已从思旺东行,号称要打藤县。
巴清德和向荣为避雨耽搁了一天,拔营后向横岭推进,前锋已经渡河,探得树林中有敌军埋伏。巴清德催促后队迅速过渡,抵达距思旺墟六七里的官村庙,正要扎营,太平军主力已从思旺扑来,双方互射枪炮,激战一场,各有伤亡。忽然,松林中有七八百名太平军冲出,欲抄向荣之后,向荣急忙调兵从岭后压下,枪炮连环射击,却无法击退敌军。
湖南营由于火药全部被雨淋湿,遭到攻击时失去还手之力,全部退回选好的宿营地,太平军紧追不舍。官军营盘未定,工事未竣,当即溃逃。赶来接应的部队也被溃兵冲散。太平军又从左边山梁抄袭后背,巴清德和向荣所部突然遭到几路夹攻,不得不拼死突围,从都统到总兵,一概上阵,千总杨成贵中枪阵亡。
巴清德与向荣且战且退,担心敌军趁势杀进平南县城,于是迅速撤进城内。一路上,他们丢失大量锅帐武器。东路官军遭此沉重打击,几乎一蹶不振。鹏化团练也撤退到蚺蛇界内。洪秀全主力毫无阻碍地离开了思旺。
巴清德和向荣的这路官军暂时瘫痪了。达洪阿已被咸丰根据赛尚阿的建议调回北京,金田附近的战场上只留下乌兰泰这一路官军。太平军放出风声,说他们要东进藤县,使官军误判了他们的进军意图,实际上他们从思旺脱身以后,行抵藤县的太平墟,便迅速地分水陆两路北上,朝永安方向推进。
赛尚阿总结官军未能阻止敌军突围的教训,将之归咎于古城坳和邓塘水的驻军;至于巴清德和向荣的官村惨败,则被描述为一次意外。他说,敌军从新墟焚烧根据地奔向思旺之后,占据鹏化七十余村。巴清德和向荣绕道拦截,前路扎营未稳,突然被敌军冲扑,致使帐房军械全被敌军夺去。副将李瑞和王梦麟带兵驻扎古城坳,是敌军必经之路,却任其兔脱。经文岱驻扎邓塘水,兵力单薄,一见敌军满山,不敢抵抗,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请旨将李瑞和王梦麟先行摘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湖南营管带李伏及经文岱交部严加议处,均责令留营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巴清德、向荣、长瑞也请旨交部议处,以示惩儆。
战略性转折悄然发生
巴清德和向荣在官村大败之后,暂时废了武功。向荣照例患了失败综合症,意志消沉,借酒浇愁。官军只有乌兰泰部还在活动。他们在山内游击了一天,于八月二十一日冒雨向思旺前进,从尖石顶大山抵达马头山口,遥见四处火起,立即派兵爬上左右两岭,令贵州兵从中路出击。拜上帝会断后部队五六百人见官军登上山峰,全部撤回思旺。乌兰泰部开抵龙门,驻扎两日,从山内追出,搜杀了敌军余部几十人。
不抵抗将军李瑞从古城坳退到佛子岭,接到探报,敌军已行进到界水。平南县和藤县团练预先在水冲埋伏,等到敌军开来,从两边发起攻击。太平军没有恋战,撤到大合水驻扎。乌兰泰、秦定三、张敬修等部当日驻扎在平岭,其余各镇部队驻扎思旺,巴清德和向荣暂时驻扎平南大将桥一带,理由是防堵平南要路。他们借口部队需要补充武器锅帐,迟迟不肯拔营,赛尚阿紧催硬逼,这两人仍然毫无动静。
乌兰泰虽在尾追敌军,却不知他们要去往何方。他率部追到麻油坪,终于看到了敌军的影子,探知敌军前锋驻扎在大旺墟,另一股分往南行。此地是分叉路口,南可通藤县,北可通永安。巴清德和向荣既已驻扎南路,乌兰泰为防北路不测,提议派刘长清带兵到修仁和荔浦一带堵截。他担心北上兵力单薄,令李能臣一同前往。
乌兰泰急于探明敌军行踪,跟踪追击。他听从江忠源的劝告,派出大批哨探,得知敌军已到藤县的太平墟,很可能北上永安。乌兰泰决定从山上绕路到北面堵截,八月二十八日拔营前进,得知有翻山小路可通永安,边开路边行军,行走七十多里,抵达豆田,又翻山越岭,来到马林市。闰八月一日进入二江峡、藤洞峡等处,越过了六梅岭。上午九点,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匹快马疾驰飞来。来人是永安州的衙役,翻身下马,跪在乌兰泰跟前:“启禀大人,州城被围,知州吴大人请乌都统救急。”
乌兰泰二话不说,催队急行。第二天赶到夏宜村,正在造饭,探子来报:永安州已于昨日被敌军攻破。永安州兵力单薄,代理知州吴江指挥守城,坚守了三天,被敌军攻入,文武官员全部阵亡。
乌兰泰不再等待各部到齐,率领已到部队前进,抵达离州城十多里的文墟,听说城外的水窦还有敌军据守,忙下令赶筑营垒,一面派人前探敌情。几个时辰后,探子回报:敌军占据了州城,以及城外的莫家村、卫龙村和水窦村等处。乌兰泰部连续行军三百多里,马匹已经累倒,乌兰泰和江忠源都要每天徒步行走二三十里,何况兵卒。将士体力实在难以支撑,只能让部队休整几天。
乌兰泰沉沉睡去,开隆阿和江忠源强打精神,料理营务,派人前往桂林,向赛钦差禀报军情。由于乌兰泰部走的是山路,第二天炮械还未赶到,部队无法投入作战。
在太平军后面追击的另一路官军,是张敬修率领的东勇。他们没走山路,跟乌兰泰的行军路线不同。他们行抵华锦村时,探知敌军在永安以南八十里的大黎也驻扎了部队。大黎距华锦村只有十几里,张敬修立刻提高了警惕,派人继续打探。
哨探回报,敌军分成两股,各有一二千人,分赴三江口和藤县所属的太平墟,主力部队及首领等三四千人,已先从大黎进入永安州境内,但大黎也有部队驻守。第二天,哨探又报,敌军纷纷拔营离开驻地。根据浔州府知府张其瀚的情报,敌军进入永安州城以后,城外还有三起,一起在距平南百里之处的大黎,一起在距大黎九十里的榕树江口,一起在距榕树江口三十里的太平墟。
从大旺墟前往大黎的太平军,八月二十八日于上坡村遭遇平南县令倪涛的团练部队。太平军乘坐三十多艘船只,沿河陆地还有一千多人。两军交战,各有伤亡。太平军继续行走,在藤县三江口又遭团练截击,太平军弃船而逃。
三路太平军左冲右突,在官军截击中各有伤亡,最终都到了永安,跟大部队会师。
永安州城失陷以后,巴向二人才有了动静。巴清德于闰八月一日起程,从平南赶到东北方约六十里的太平墟,向荣也于当天起程,从平南赶到东南方约六十里蒙江镇。他们一北一南,相距约五十里,两地有蒙江水路可通。这条水路从太平北行近两百里,便可抵达永安。
藤县代理知县张鹏万接到情报,说洪秀全打算从蒙江前往广东,他赶紧令乡勇在三江口蚺蛇岭旁埋伏。这是一条虚假的情报,也许是太平军故意散布的。虽然确有一股太平军走此路线,但洪秀全不在其内。闰八月二日,太平军有十三艘船开到,乡勇开炮击沉五艘,太平军上岸逃走,其余船只仍从上游驶回。大坡乡勇当天也跟太平军遭遇,交战之后,太平军直奔永安州。
张敬修在官军各部将领中算得上积极的一个,可是此次追击,他也陷入了绝境。他于闰八月二日从锦华村开拔,企图追击太平军,因地势险窄,乡勇前后拉开了距离,张敬修竟然无法集合部队。乡勇害怕悬崖陡壁,一个个开了小差。三天后进抵樟村,探知山门有敌军船只,第二天早晨下令出战,竟无一人敢进。张敬修领头追赶一里,还未见敌军踪影,乡勇呼喊“贼军来了”,纷纷四散。张敬修愤懑填胸,情急投河,经乡勇救起。虽然捡了一条性命,但部队锐气尽失,张敬修的武功,算是暂时被废掉了,朝廷前次对他的奖赏也已作废。赛尚阿只好将他的部队裁撤,需等广东增募的潮勇和东勇开来,交给他统领,他才能立功赎罪。
闰八月四日,乌兰泰恢复了体力,急不能待,不等炮械到来,便领兵向永安州城前进。行至佛子村,距水窦仅八九里,听说水窦有一千多名敌军驻守。江忠源说:“全军去攻州城,恐怕水窦逆贼抄我后路。大人不妨留下几百兵力,由经大人和我带队,在此村后岭驻扎,以防水窦之敌。”
乌兰泰说:“此计甚好,可无后患之忧。”
安排妥当后,乌兰泰、开隆阿和秦定三率兵前进,行至佛子村中间,忽见八九百名敌军从圝岭蜂拥而来。江忠源领兵抵挡,将敌军击退,乘胜追过圝岭。城内太平军闻警,派兵救援,水窦太平军也赶来增援,共有二千多人,从两旁抄袭。江忠源指挥若定,将抄出之敌击败,直追至永安南关。太平军撤入城中踞守。这一仗,先后毙敌七八百人,俘虏十一人。乌兰泰目睹江忠源的身手,对身边的开隆阿赞道:“江岷樵不仅多谋,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开隆阿哼了一声,并不答言,满脸不忿之色。此人现在已是头等侍卫,官居正三品,擅长骑射,在马上发枪射箭,无不命中,曾经射杀十几头老虎,在军中有“打虎将”的称号,深得乌兰泰和军士们的好评。江忠源一到军营,就抢他的风头,令他心中十分不快。还记得这个七品小官初次见他时,只是一揖而过,并未给他充分的尊重。因此,每当听见乌大人夸赞这个湖南人,他心中就不服气。
乌兰泰微微一笑,也不跟他理论。他想,终有一天,开隆阿会懂得江忠源的价值。
直到闰八月上旬为止,开到永安州城外面的官军,只有乌兰泰一部。他们在永安城外孤军作战。闰八月六日,部队开到圝岭。乌兰泰查看地势,此处共有三座山峰,圝岭居中,又名秀才岭。此岭以北十几里处有个莫家村,遥见村内驻有敌军。乌兰泰令副将和福带兵在松岭后埋伏,令开隆阿带兵驰往新村,秦定三等人随同接应。
太平军得知官军占据了秀才岭,从各处出动迎战。乌兰泰令火器营发射火箭,击中敌军,官军乘势而进,将中路敌军压退到山脚。西面山岭的太平军齐扑而下,湖北营冲上前去,连续开枪射击,击倒敌军一片。黔滇营轮流射击,将山根太平军击败。中路太平军被湖北营击退,只有莫家村的太平军隔河抗拒,坚守不退。东南面的太平军包抄过来,立即被官军赶走。太平军合而为一,用大炮轰击,经文岱赶来接应。秦定三所部勇气倍增,奋力冲杀,毙敌颇多。太平军中有一红衣黄帽将领骑马督战,也被官军击毙。太平军群龙无首,阵势大乱。官军趁势渡过蒙江,追杀到永安城下。守军关闭城门,败军无法退入,多被官军杀死。乌兰泰大获全胜,收兵返回秀才岭。
冯云山见官军两次冲到城下,找出外围阵地的纰漏,令部队连夜在各要隘赶造木垒炮台,加固阵地。
赛尚阿连次飞催向荣前进,向荣心情沮丧,迫不得已,于闰八月十日拔营赶赴昭平驻守,口上承诺将要进攻永安。赛尚阿又迭催刘长清和李能臣迅速拔营逼近州城。他认为,只要把这三路兵马催到,加上乌兰泰的部队,官军便可四路进攻,一举收复永安。
闰八月十一日,乌兰泰尚未等到援兵,但他不愿无所作为。他决定利用秀才岭一线的地势打伏击。他在窦村附近设伏,交代伏兵将领:“等到逆贼渐近,你们便沿左右二岭缓慢退过山脊,严阵以待。”分派停当后,他自率火器营在秀才岭最高峰建立中军旗鼓,帐前竖立红盖,向敌军显示大帅所在,预埋地雷,等待敌军来送死。
诱敌之兵出动之后,太平军五六千人分路攻扑,乌兰泰的左右营皆退。太平军争相扑来,都想拔掉官军大帅的红盖。他们接近秀才岭时,官军火机忽发,地雷爆炸,天崩地裂,太平军死伤惨重。官军大队从岭后突出,枪炮齐发,杀毙二三百人。太平军仍然退归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