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又一幕悲剧——1979年9月阿富汗政变
164.又一幕悲剧
——1979年9月阿富汗政变
时光流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上曾发生若干次政变的阿富汗,一场新的政治危机在即。曾以武力手段推翻并杀害前总统达乌德的塔拉基,1979年9月14日,阿明又以同样的手段杀了他,并摧毁了其政权。阿明上台同样也没有好结果,仅在3个月后,阿明就在苏联军事占领阿富汗行动中被杀害,重演了阿富汗政坛上又一幕悲剧。
化友为敌
1978年4月,通过政变上台的塔拉基执政伊始,马上开始了典型的苏联模式的社会革命和改革。在对外政策上,表面上宣称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奉行不结盟政策、捍卫伊斯兰主义,但实际上却是实行向苏联一边倒政策。塔拉基政府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就是要使阿富汗全盘苏化。不但阿富汗的国旗改为红旗,连街道两边的房屋门窗都涂成红色,以象征阿富汗的革命。塔拉基政府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命令式的,带有强制性。塔拉基政府改革的最大欠缺,是不顾阿富汗的传统和国情,主观盲动,结果只能南辕北辙。
阿富汗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极端落后的国家,要使这样一个国家一朝转变成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例如,政府发出命令,对于以往的旧债全部取消,即借债者不必向债主还钱了,同时不允许私人再发放贷款。但是,国家却无法满足穷人的借债需要,特别是到了耕种季节,成千上万的农民因无钱买种籽和农具而不得不丢掉刚刚分到手的土地。这样,耕者有其田就成了一句空话。再者,阿富汗的文化传统意识相当浓厚而且相当落后,许多传统观念在阿富汗人心中根深蒂固,就拿妇女不能不戴面纱出入公共场所、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而且要绝对服从买卖婚姻等规定来说,在阿富汗人看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但人民民主党偏要强行命令成年人进识字班,让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禁止买卖婚姻。这在大多数阿富汗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伤风败俗之举。其次,阿富汗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全国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而且还有许多古老部落存在,塔拉基政府的改革不但不考虑宗教因素在阿富汗的深远影响和伊斯兰教可能出现的反改革倾向和运动,反而在改革中侵犯穆斯林利益,不但宗教领袖的土地被强行没收和分走,许多宗教习俗也被要求改变。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政府在上台之后残暴地使用武力,对宗教人士和部族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在政变的当天,阿富汗著名宗教领袖大毛拉阿富哈尼就被新政府枪决。人民民主党排斥异己,容不得不同意见,监狱中关押着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并不断地成批地拉出去处死。
此外,在全盘苏化的同时,苏联的“顾问”、“专家”像潮水一样涌进了阿富汗,并充斥和把持了权力机构的各个要害部门。在阿富汗军队中,苏联军事顾问多如牛毛。1978年12月,塔拉基和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两国《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苏联在阿富汗开始建立空军基地,在阿姆河上建起连接两国的大桥,机场上满是苏联的飞机,连悬挂的标语都变成了俄文。所有的这些情景令人觉得阿富汗已经快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了,至少它已经是苏联的盟军了。
塔拉基的内外政策首先引起了阿富汗国内许多人的不满,特别是宗教民族主义者的不满和反抗。1978年6月,阿富汗最大的穆斯林组织“伊斯兰党”在“保卫伊斯兰圣战”的名义下开始了反政府武装斗争。其他一些组织,也相继开始了武装斗争。尽管这些反政府组织和武装还没有统一在一起共同战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翻亲苏派,赶走俄国佬。这些武装遍及全国28个省,威胁首都安全,经常袭击政府军和战略要点,使国家政局越来越严重不稳,并迫使政府不断改组、换马,终于导致了政府内部一场政变。
阿富汗历史上一匹黑马
阿明是这场政变中的核心人物。1978年人民民主党在一部分年轻军官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阿明在策划政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塔拉基上台后,阿明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人民民主党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阿明协助塔拉基清洗了党内的反对派,并充分利用他在党政军三方面工作的条件,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后晋升为总理和国防部长,把他所“尊敬的导师”塔拉基架空为孤立的“精神领袖”。
阿明还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主张利用在大国之间搞平衡的手段来抑制苏联在阿富汗的势力。在内政方面,他是一位中央集权主义者,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地方的封建割据,主张以武力镇压一切反对派,包括穆斯林游击队。1979年3月27日,阿明又被任命为总理,不久又兼任国防部长。从此,阿明成为塔拉基政府中的最强硬人物,因为他实际上控制着阿富汗的武装部队。
阿明公开表示不满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并认为阿富汗穆斯林游击队发动的叛乱与苏联控制阿富汗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极力主张奉行一种独立的民族主义路线,反对塔拉基对苏联的投降路线。阿明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言行,获得大部分阿富汗人的支持,特别是来自年轻军官和政府官员的支持。塔拉基亲苏的立场,不断受到阿富汗舆论的抨击,甚至在左翼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也转变了支持塔拉基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塔拉基的“得意门生”阿明一反过去吹捧塔拉基的态度,不时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借此打击塔拉基的威望。
随着国内局势的不断恶化,阿明与塔拉基在内政上也出现了分歧。阿明属人民民主党内的强硬派,或称激进派,主张大规模围剿穆斯林游击队,并继续推行土改、国有化等激进政策。塔拉基属稳健派,又称“温和派”,主张对激进措施降温,同时塔拉基也不甘心大权旁落,受人掣肘,准备伺机剪除阿明。
苏联此时对阿富汗局势也异常关注,并逐步扩大对阿富汗军事干涉的力度。1979年7月,苏联派遣了一支约400人的伞兵部队驻扎在喀布尔以北60公里的巴格拉姆机场,这是苏联正规部队首次进入阿富汗,揭开了苏联武装干涉的序幕。
始料不及的结果
1979年9月10日,塔拉基参加在哈瓦那举行的第6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后返国,途经莫斯科时,与苏联领导人就阿富汗局势问题进行了密商,最后双方作出决定,降低阿明在政府中的地位,削弱阿明对军队的实权。另外,苏联向塔拉基作出干掉阿明的诺言。塔拉基于9月11日返回喀布尔后,即着手除掉阿明的安排。因阿明势力强大,塔拉基不敢贸然下手。9月14日,阿明为防不测,再次改组政府,解除了塔拉基派的3名部长职务。身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的塔拉基拒绝签字批准。塔拉基、阿明、两派的斗争已公开摊牌,苏联人决定协助塔拉基尽快杀掉阿明。
根据塔拉基、苏联人商讨的计划,塔拉基在人民宫(总统府)召开商讨内阁成员任免问题的会议,在会场上逮捕阿明,如他抗拒则当场枪杀。然而阿明也早已作好公开决斗的准备,秘密调集忠于他的部队,准备发动政变。
1979年9月14日下午,塔拉基在电话中通知阿明,当天晚上在人民宫他的办公室召开主要阁员会议,还邀请苏联大使普扎诺夫参加,会议的目的是调解部长任免纠纷的问题。阿明拒绝去人民宫出席会议,他在电话中对塔拉基说,他已得知会议上将用武力对付他。苏联大使普扎诺夫立即与阿明通话,他保证阿明的人身安全。阿明勉强地答应出席会议,但阿明去人民宫前,先将其部队包围了人民宫。当他们一进大门,塔拉基的警卫部队便开了火。
阿明早有防备,他迅速逃到国防部,开始组织军队向总统府发动进攻。战斗从当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阿明取得了胜利,塔拉基被打死在总统府。阿明在政变取得胜利后,即逮捕塔拉基的亲信,严密监视忠于塔拉基的部队。当然,阿明向苏联大使作了将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保证。苏联领导人研究了阿富汗局势事态的发展,考虑到在阿富汗的少量苏联驻军还不足以压制阿明的武装力量,决定在既成事实面前,暂时承认阿明的权力,等待时机再动手除掉敌视苏联的阿明。
阿明上台后,虽然仍高唱“阿富汗与苏联牢不可破的友好、兄弟般的关系”,但事实上,对苏联人日益冷淡,力图摆脱苏联的控制。但为时已晚,因为苏联的势力已深深地扎根于阿富汗的军政部门。苏联人也面临两难选择,无论支持还是搞掉阿明都要冒极大的风险,最后,苏联还是决定除掉阿明这匹难以驯服的野马。于是,1979年12月27日苏联10万大军武装入侵阿富汗,阿明政府军在激烈的战斗中抵抗3小时后失败,阿明被击毙,全家均被杀害。
点评:
1973年至1979年,在短短6年时间里,阿富汗先后发生了3次政变。政变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凄惨,每次政变的结果,都加强了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最后终于酿成苏联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从此之后,开始了阿富汗历史上最动荡、最惨烈的时期。回顾阿富汗这一段悲惨历史,我们不禁汗颜,阿富汗的亲苏政策,无疑是引狼入室的第一步,后一步步的沦陷,最终丧失自己的主权,只能任凭苏联摆布。而苏联则要阿富汗做一个听话的、驯服的、服从苏联利益需要的附庸。当这一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苏联便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它,寻求新的代理人。这是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久惯用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