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两极对抗的祸患——1978年4月阿富汗“四月革命”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62.两极对抗的祸患——1978年4月阿富汗“四月革命”

162.两极对抗的祸患

——1978年4月阿富汗“四月革命”

阿富汗原亲王达乌德通过1973年7月17日发动政变上台以后,采取一系列巩固政权的举措,激化了各种矛盾,致使全国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中央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达乌德的政治主张开始向右转。不料,又激化了与苏联、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矛盾。1978年4月27日,人民民主党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推翻达乌德总统的政变,改国号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实施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然而又使国家陷入分裂和内战之中。

政策倾斜的隐患

达乌德通过政变上台以后,身任共和国中央委员会主席、总理兼国防和外交部长,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外交政策上执行了一条亲苏路线。1973年9月,他两度派团访问苏联。10月,苏联一名元帅率军事代表团访问了阿富汗。苏阿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苏联在阿富汗的影响明显扩大。然而,时间不长,达乌德政治主张又发生了变化。

由于阿富汗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新政权打击部落和宗教传统势力,引起部落首领们的对抗和宗教集团的反对。在伊斯兰教团的支持下,出现了部分部落武装的叛乱,使全国的政局出现混乱。在中央政权面临严重威胁时,达乌德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他的政治主张开始发生变化:从原先的一边倒,即向苏开始向右转,缓和或停止了某些改革措施,企图改善与部落和宗教集团的关系;对外努力与伊斯兰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5年2月,达乌德正式就任共和国总统,并筹组“民族革命党”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同时撤换人民民主党人的官职和亲苏的军官。达乌德这一转变,遭到来自以人民民主党为首的阿富汗左翼势力的猛烈抨击,与人民民主党的合作关系破裂。由于人民民主党向阿富汗武装部队的大力渗透,以及苏联克格勃的帮助,一部分阿富汗军官,特别是曾受过苏联培训的年轻军官陆续加入人民民主党,或表示对该党的支持。达乌德感到事态严重,决定加强防范。1977年初,达乌德公开新宪法,规定阿实行一党议会制,除御用的民族革命党以外,其它政党一律非法。人民民主党被下令解散,禁止活动。这一做法自然引起了苏联和人民民主党的愤恨,他们便开始策划推翻达乌德政府。

血腥纷飞的政变

1978年4月17日,阿富汗著名的人民民主党领导人之一、左翼思想家阿克巴尔·卡比尔在首都喀布尔被一名身份不明的刺客杀害。人民民主党宣称这次暗杀事件是达乌德所策划的,发动了上万人走上喀布尔街头举行抗议、示威,且有几百名年轻军官和军校学员参加,高呼“打倒刽子手达乌德”的口号,结果遭到军警的镇压,发生流血事件。人民民主党5名领导人被逮捕,参加示威的200多名军人也被拘禁了。政府这些行为正是苏联和人民党政变策划者所求之不得的。

4月27日清晨,以阿富汗空军副司令阿卜杜勒·卡德尔上校和坦克部队司令穆罕默德·阿斯拉姆·瓦塔拉詹指挥的政变部队陆续开进首都喀布尔,切断了首都与外省的联系。当时,达乌德按原定计划正在总统府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镇压反对派的措施。当坦克部队陆续开进喀布尔市时,达乌德才感到大难的来临,立即命令国防部长胡拉姆·海德尔·拉苏利将军离开会场组织部队抵抗,命令总统府卫队加强戒备。

中午12时,政变部队开始行动,首先抢占电台、国防部、内政部等要害部门,包围总统府的坦克开炮轰击。总统府即旧王宫,是一座四周高墙的堡垒,周围布置了高射炮,装备精良,且拥有一支1800人卫队。政变部队的进攻,遇到总统府卫队的激烈抵抗,坦克被阻于总统府围墙之外。政变部队占领了俯瞰总统府后面的山头,也未能压制住总统府向外扫射的机枪和火箭炮。

喀布尔周围已被政变部队所控制,达乌德只有命令距喀布尔800公里外仍忠诚于他的空军前来支援。由于路程远,往返的耗油量大,战斗轰炸机只能在喀布尔上空停留十多分钟,又因未能与地面取得无线电联系,未掷一弹而返。因为无线电联络设备已被克格勃暗中破坏。下午3时后,支持政变的一支空军的米格战斗轰炸机从临近机场起飞,向总统府俯冲。总统府的高射炮因事先被损坏而失灵,只有听任飞机轰炸。密集的炸弹摧毁了抵抗的据点。晚上,政变部队攻占了总统府,达乌德等人被俘。

政变领导人对失败者采取了消灭肉体的血腥手段。据透露,被俘的达乌德总统和他的弟弟穆罕默德·纳伊姆拒绝投降,政变部队当着他们的面枪杀其亲属,达乌德的3个儿子和儿媳、孙子和孙女被杀后,再枪杀其本人。达乌德一家30余口,除一孙女幸免遇难外,全部被屠杀。

政变得手后,政变领导人仍命令大批屠杀被俘或投降的前总统府卫队、警察部队和其他治安部队人员。据估计,在这次政变中,死亡的人数达一二千人。随着喀布尔总统府的陷落,阿富汗各地的驻军相继宣布效忠新政权,但仍有一部分忠于达乌德的部队拒绝效忠,出现了局部的战斗。

4月30日,政变当局宣布将阿富汗共和国改称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归新成立的革命委员会,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这标志着自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人民民主党完全掌握了阿富汗政权。此后,在喀布尔街头出现了青年人戴红领巾的特殊景象,反映了人民民主党政权的性质。

苏联政府在政变当局宣布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的当天,就宣布承认这个新政权。塔斯社在评论阿富汗政变时得意地说,阿富汗新政府的诞生是“阿富汗民族解放运动史的转折点”。

引狼入室

塔拉基把推翻达乌德政府的军事政变称作为“四月革命”。为了执行人民民主党的政治纲领,以及感谢苏联在推翻达乌德中的“兄弟般的无私帮助”,新政府成立后即执行依附于苏联的外交路线,苏联教官、顾问和专家源源不断涌入阿富汗,仅几周内,阿富汗的政府部门和武装部队内部都充斥了苏联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上实行“全面的合作”,苏联成了阿富汗的保护人。塔拉基政府还允许苏联在阿富汗建立军事基地,阿富汗被看作为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塔拉基政府丧权辱国的一面倒的外交路线,极大地伤害了有抵抗外来侵略传统的阿富汗人民的民族感情。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塔拉基政府不顾阿富汗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绝大部分居民是虔诚的穆斯林、部落割据力量强大的这一特殊情况,硬性推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新左翼政府还宣布取消贫穷者的一切债务,引起了富有者的强烈反对。此外,禁止买卖婚姻、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等,招致保守势力、宗教集团的反对。塔拉基在革命的口号下,大规模镇压“反动分子”、“反革命分子”,把所有在野党、反对政府改革法令的人士一概斥之为“人民的公敌”。结果,监狱里人满为患,成千上万的政治犯遭枪决。

新左翼政府的统治引发起全国各地反抗的暴动。在政变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现了十几个穆斯林武装组织,政府军与穆斯林武装力量的战斗从东部、南部发展到西部和北部,遍及全国大部分省份。风起云涌的反政府战斗震撼了塔拉基左翼政府的统治基础。

点评:

国际舆论和阿富汗几乎一致认为,苏联人不但是这次政变的支持者,而且是发动政变的幕后参与者。当达乌德改变倾向苏联的外交路线时,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作出了铲除达乌德政府的决定。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政变呢?因达乌德的转向已影响到了苏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已影响到苏与美在西南亚、西亚争夺势力范围。所以,这场政变的根本原因仍是两极对抗、意识形态对立引起的祸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