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和平”行动——1987年9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41.“和平”行动——1987年9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141.“和平”行动

——1987年9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是个内陆国家。16世纪,图西人到此建立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1962年独立。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并自任总统兼总理。此后政变频繁,部族冲突惨烈。1987年9月3日,驻扎在首都的陆军和伞兵在皮埃尔·布约亚少校的率领下,进入首都布琼布拉,随即占领电台、政府机构等要害部门,切断了布琼布拉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控制了市区。接着解除了巴加扎的总统、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政府首脑等一切职务。9月9日,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布隆迪第三共和国,布约亚出任总统,后在乌普罗纳党特别扩大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主席。整个政变过程,没有遇到有规模的抵抗,成为一次“和平”的政变。

矛盾冲突加剧

1976年,布隆迪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让·巴蒂斯特·巴加扎中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任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后又任全国惟一的政党——布隆迪民族统一进步党主席。巴加扎上台后,曾实行民族和解政策,但后来他的一些做法偏离了方向,使部族矛盾加剧,后又出现新的宗教纠纷。

布隆迪天主教的势力很大,全国6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会经常干预政治和社会事务。巴加扎总统强调政教分离,限制教会的活动,驱逐外国教士。1936年9月,巴加扎指责教会“对教育系统的控制”形成了“国中之国”,命令关闭教会办的乡村小学,使大批儿童和少年失学。1987年6月4日,巴加扎又下令禁止天主教徒在周末做礼拜,引起广大教徒的不满。

巴加扎打击教会的做法,在西方国家也引起强烈的反应,致使布隆迪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经济上遭到报复。巴加扎推行“小商业布隆迪化”,盲目排斥外商,导致物资短缺,市场萧条。布隆迪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国家的经济是咖啡生产。随着国际市场咖啡价格的下跌,使布隆迪的经济进一步遇到困难。

巴加扎曾多次许诺给公职人员和军人增加工资,但由于经济困难难以兑现,这使公职人员和军人深感失望。在武装部队内,由于下级军官和士兵待遇非薄,不足以养家糊口,特别是士兵的生活清苦,不满情绪日增。

巴加扎曾试图使胡图族人进入政府和武装部队,他任命了一些胡图族人的部长,并将一些胡图族人拉进到执政的民族统一进步党的政治局。布隆迪武装部队一直为图西族所控制,巴加扎却批准招收胡图族军官。巴加扎这一部族平衡的措施遭到不少图西族人的反对,图族人担心胡图人进入武装部队后将会挑起更多的部族冲突,他们还害怕胡图族的报复。于是,图西族人武装部队参谋部作战和训练局局长皮埃尔·布约亚少校积极组织政变。预谋政变集团的还有布隆迪第二大城市基特加驻军司令鲁菲里少校、布琼布拉伞兵突击队第一营指挥官热拉尔西沙·哈约少校、布琼布拉军事学院让·克洛德·恩迪约中校和埃德蒙·恩德加卡齐上校、军事法庭庭长艾蒂安·辛达赫布拉等。他们决定趁巴加扎总统赴加拿大参加国家首脑会议的时机发动政变。

凌晨突袭

1987年9月3日凌晨,在政变指挥中心的命令下,驻扎在首都的陆军和伞兵进入首都布琼布拉,随即占领电台、通讯设施、政府机构等要害部门,切断了布琼布拉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控制了市区。政变部队逮捕了国家保安局局长恩达巴内泽中校,武装部队参谋长卡伦佐上校和国防秘书长波罗塔上校被软禁。在整个政变过程中,没有遇到有组织的抵抗,几乎没流一滴血。

下午5时40分,以陆军最高司令部的名义发表公告宣布,布隆迪武装部队在分析了国家严重的社会经济形势后,决定解除巴加扎的总统、乌普罗纳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政府首脑等一切职务,解散乌普罗纳党中央委员会、国民议会和巴加扎政府,并停止实施宪法,还决定成立救国军事委员会接管政权。公告还宣布,政府所有的部长、乌普罗纳党和布隆迪司法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全部被解职。公告指责巴加扎随心所欲的经济政策以及不顾后果的内政外交,使布隆迪经济出现危机、社会陷于混乱、与邻国的关系不正常,过激的宗教政策引起教育系统的混乱和教徒的迷惑。

武装部队接管政权后,要求各省省长继续行使自己的职责,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官员和职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政府各部的日常工作由各部秘书长负责处理,并呼吁全国各族人民保持平静,以保证国家的安全。

阻止反政变

被废黜的巴加扎总统得到国内发生政变的消息后,即乘机离开加拿大返国。巴加扎返国的消息引起政变当局的紧张,他们害怕巴加扎回国后组织反政变,便命令在布琼布拉机场跑道设置障碍并封锁边境。法航班机因布琼布拉机场被封锁,只有将巴加扎和他的16名助手运载到肯尼亚内罗毕机场。5日晚,巴加扎从肯尼亚飞赴乌干达,在国家宫受到乌干达穆塞韦尼总统的接见,后乌干达政府宣布给予巴加扎政治避难权。巴加扎还通过使者要求坦桑尼亚阿里·哈桑·姆维尼总统提供一支“远征军”,帮助他重新获取政权,但遭到姆维尼总统的拒绝。因此,政变当局一直防范巴加扎潜返布隆迪。

9月5日晚,布约亚少校通过电台向全国发表讲话,他解释了武装部队发动政变的原因,谴责了巴加扎统治下,经济政策杂乱无章,有关政策特别有利于投机倒把、贪赃枉法的官员、商人和其他违法分子等。布约亚强调新政权将注意全国民族团结,准备建立图西族和胡图族两族名额相等的“民族团结协商会议”;将组成两族内阁成员均等的政府,其目的是扩大胡图族参政和议政的权利。

布约亚表示他将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将尊重教会的一切合法的活动。关于经济问题,新政权将重视直接的生产部门,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粮食的供应和提高出口的经济作物的产量。将大力整顿财政,惩处贪污腐化。布约亚正式宣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救国军事委员会的名单,由31名高级军官组成,其中有7名中校、11名少校和11名指挥官,布约亚任委员会主席。

为了实现全国的和解,新政权首先宣布无条件释放被巴加扎政权监禁的政治犯。到9月7日,就已释放了600名政治犯。新政权这一行动受到普遍的赞许。

9月9日,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布隆迪第三共和国,布约亚出任总统,后在乌普罗纳党特别扩大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主席。到10月1日,布约亚总统才宣布组建新政府的法令,布约亚兼任国防部长。布约亚说,布隆迪军人“并非是职业性的政变发动者,他们将不会继续执政”,表示了他还政于文官政府的想法。

布隆迪几个世纪以来的两大部族之间的矛盾和仇杀,极端落后的经济状况,根深蒂固的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现象,不是仅靠军人执掌政权所能解决的。布约亚中校执政后不久,就爆发了新的部族流血冲突,布隆迪的经济继续滑坡。

点评:

巴加扎上台后的一些做法激化了民族矛盾。他不顾历史和现况,盲目地强调政教分离,限制教会活动,驱逐外国教会,引起了广大教徒及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致使经济恶化。这些是巴加扎倒台,也是政变得以顺利进行并受到民众欢迎的基本原因。布约亚夺取了国家政权后,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两大部族之间矛盾与冲突依然存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仍然无法扭转。可见,要使国家长治久安,特别是在民族宗教矛盾激烈的国家中要使这一矛盾得以较好地解决,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民族宗教政策,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有一个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民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必须不断得以提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