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顺理成章——1985年4月苏丹军事政变
139.顺理成章
——1985年4月苏丹军事政变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丹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就有原始部族居位。1899年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国。1956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为苏丹共和国。政权几经变化,1969年加法尔·穆罕默德·尼迈里上台执政。进入80年代后,苏丹的形势每况愈下,经济恶化,政治不稳。尼迈里为巩固岌岌可危的政权,在苏丹推行伊斯兰化,使全国的政治陷于混乱。1985年4月6日,以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拉赫曼·苏瓦尔·达哈卜上将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执政达17年之久的尼迈里总统,成立了过渡军事委员会。
尼迈里统治失误
苏丹作为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史以来却从没有因其大而强盛过。独立后的苏丹屡遭劫难,政变多次发生。1969年5月25日,尼迈里通过政变上台。但两年之后,即1971年7月19日,苏丹青年军官哈希姆·阿塔少校率领其同党,在亲苏联的苏丹共产党参与之下,也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尼迈里的统治。然而就在这次政变三天之后,亲尼迈里的军队又在埃及和利比亚支持之下再次发动军事政变,重新拥尼迈里上台,并在同年9月举行全国选举,尼迈里当选苏丹总统,以此开始了尼迈里在苏丹14年的统治。
尼迈里统治初期,政府的政策应该说还算不错。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殖民主义势力的影响、发展民族经济的重大措施,取得较大成功;在政治上苏丹是典型的“非洲社会主义”,执政党是“社会主义联盟”;在对外关系上奉行反帝、反殖、不结盟的政策。苏丹的建设事业在70年代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进入80年代以后,苏丹的形势每况愈下,在连续3年干旱的自然灾害条件下,经济更趋恶化。
苏丹经济的恶化,是尼迈里政府政策失误造成的。80年代后,苏丹工农业生产几度出现负增长,工厂的开工率仅为10~30%左右。从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间,物价上涨了10倍,而同期职工们的工资却仅增加两倍半。作为主要粮食的高粱1983年后涨价5倍,一般食品在政变前4个月内涨价50%,通货膨胀率高达40%。当时,全国灾民已达450万,占全国人口大约20%,另有国外流入的难民120万,这就更加使生活用品的供应日趋紧张。由于经济严重恶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只好靠借债过日子。到1984年,苏丹外债已高达90多亿美元,到期债务17.4亿美元,国家已无力偿还这笔欠款,经济恶化的受害者首先是人民群众,生活困苦乃至流离失所者比比皆是,怨声载道。这就使尼迈里政府失去了很大部分群众基础。
为了巩固岌岌可危的政权,尼迈里1973年9月突然宣布,将推行伊斯兰化。其目的是准备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将废除旧刑法,恢复伊斯兰法典,并着手实施以伊斯兰教法典的圣训来替代非宗教法律。伊斯兰化运动的第一项措施,颁布了禁酒的法令,规定全国一律停止酿造和销售酒类饮料,销毁所有的存酒,违反者将予以严厉的惩罚,直至处以极刑。伊斯兰化的另一项措施是实施伊斯兰传统刑法,如对偷盗者剁手断脚,对饮酒者处以鞭刑,对通奸者由群众投石击毙。要求穆斯林的穿戴必须遵守伊斯兰传统习俗,女子禁戴饰品,外出必须披黑纱穿长袍,否则予以当众鞭笞。
尼迈里还在全国掀起了拥护伊斯兰化的宣誓运动,上至党政军要员,下至普通百姓都要宣誓。这使苏丹的穆斯林们大惑不解,因为对他们来说,每天五次的礼拜就是在虔诚地向“真主”宣誓效忠的活动。但后来苏丹的穆斯林认识到,这场宗教宣誓效忠运动的真正目的是尼迈里企图挽救已失去威望的摇摇欲坠的权力。此外,宗教宣誓效忠运动在苏丹南部引起轩然大波,使本已离心的南部政治危机进一步扩大。因为南部的黑人居民是非穆斯林,他们信奉传统的原始宗教或基督教,尼迈里宗教宣誓运动使南部黑人再次坚信:北部穆斯林的统治将践踏他们的信仰和破坏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结果,南部黑人分裂活动的军事行动加剧,进一步动摇了尼迈里的统治,这是尼迈里本人始料不及的。
在经济领域内也推行伊斯兰化,取消银行利息,将税收制度改变为伊斯兰的“天课”(只征收2.5%)。这一措施,立即引起金融界和工商界的恐慌,他们反对这种不符合现代社会和国际金融法规。存户纷纷提取存款,外国银行中止了在苏丹的业务。结果,多数企业得不到贷款,严重影响生产,有的企业倒闭,使苏丹的经济危机雪上加霜。
伊斯兰化运动,使全国的政治陷于混乱,使经济难以维持,广大人民的生活陷于绝境。于是人们认为惟有推翻尼迈里的统治,才能挽救国家。有影响的军政界人士作出了发动政变的决定,其主要领导人是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哈卜上将,他早已有替代尼迈里的打算。
武装政变
就在工会、学生组织和其他团体组织已公开宣布准备举行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苏丹的局势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状况下,尼迈里总统却作出了出国访问的计划。1985年3月27日,当尼迈里及其随行人员的专机离开国际机场时,上万名工人和学生已走上喀土穆街头,举行抗议物价上涨和政府取消物价补贴的反政府示威游行。他们同军警发生冲突,致使数人被枪杀,2600余人被捕。苏丹武装部队中也有不少人对尼迈里推行伊斯兰化运动这一倒行逆施的做法表示反对,同时对尼迈里使苏丹南部再度爆发内战一事表示不满。以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哈卜将军为首的将领们决定发动政变接管政权,使苏丹渡过政治危机。
4月6日凌晨,在达哈卜将军的指挥下,驻扎首都地区的军队和治安部队控制了首都,占据了政府机构。上午9时30分,达哈卜将军向全国发表讲话,说:“为了制止流血,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武装部队一致决定站在人民一边,顺应人民的意志,夺取了政权。”宣布免除尼迈里的总统职务,中止宪法,解散苏丹社会主义联盟和人民议会,并命令各地区军区司令接管各地的政府。还发布了在全国实施宵禁、关闭边境和机场的戒严令。达哈卜呼吁罢工职工立即复工,恢复正常生活。这次军事政变完全是和平的,没有流血,只是逮捕或软禁了副总统和内阁部长。
武装部队的政变获得了几乎是全民的支持。首都的居民倾城而出庆贺尼迈里的倒台,喀土穆市区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全国各地驻军和各兵种部队、警察和治安部队纷纷致电达哈卜将军表示支持。各反对党(除了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人也相继发表支持政变的声明,甚至南部反叛武装领导人乔根·孔格和阿卜杜勒·舒勒·登格也通电支持,希望与新政权举行谈判。
6日这天,尼迈里总统从美国返国途中在开罗作短暂的停留,他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机场会晤后,在走向专机的舷梯旁时,得悉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并免除了他的总统职务。然而他对此似乎早有思想准备,不但没有显示出惊讶、不安、悲伤,而是暂时取消了回国的决定,并向政变领导人发电,对导致他下台的局势表示“理解”,希望能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返国。
新政府新举措
达哈卜将军接管政权之后,下令逮捕了苏丹前副总统和各部部长,但没有枪杀他们。他还同工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劝说人们停止罢工和游行,相信新政府有能力解决大家面临的问题。结果十分奏效。国内局势很快恢复了正常。4月9日,达哈卜成立了以他为主席的15人组成的“苏丹过渡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新政权表示,在对内政策上,执政当局将优先考虑南方问题,消除旧政权在全国强制推行伊斯兰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并通过双方直接对话来实现民族大团结。与此同时,政府将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多党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政策上,新政权坚持奉行不结盟政策,强调发展同埃及的特殊关系,同时致力于消除同一些邻国的分歧。此外,达哈卜还重申,军政府执政是暂时的,它将努力在国内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一旦政权稳定,它将通过选举还政于民。4月22日,苏丹成立了以达法拉为总理的16人文官过渡政府,作为军事过渡委员会领导下的一个执行机构,它很快就开始了正常工作。
点评:
大多政变都在人意料之外,而这次政变似乎顺理成章,是意料之中的事。其根本原因是尼迈里政权已经风雨飘摇,风一吹便倒,这不仅符合民众的意愿,就连尼迈里本人也不感到愤怒、惊讶。达哈卜等发动政变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成为很正常的事。因而,这次政变不仅结束了尼迈里的独裁统治,而且瓦解了伊斯兰化运动,使苏丹的政治又沿着一条正常的轨道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