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牢固确立君主立宪制——1933年6月泰国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14.牢固确立君主立宪制——1933年6月泰国政变

114.牢固确立君主立宪制

——1933年6月泰国政变

1932年6月24日,泰国人民党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国长期实行的封建专制君主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了维护政变成果,巩固君主立宪政体,曾在一年前发动政变的一批少壮军官,于1933年6月20日再次发动军事政变,从保皇派手中夺取政权,连同稍后发生的平息保皇派发动的军事叛乱,使泰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终于确立起来。这次政变,对泰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患

1932年6月24日,人民党发生政变成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制定了临时宪法,成立了由15名委员组成的国民委员会,取代了临时军政府。由王室贵族把持的政权转到了资产阶级代表的手中。但在新内阁中保留了旧官僚政客,其中,国王宠臣披耶玛奴巴功被推举为总理。人民党之所以这样做,据说主要是为了“安抚”保皇派,以此表明人民党无意夺取王位,只求实行宪政的诚意。披耶玛奴巴功的上台,使保皇势力在内阁中拥有很大的代言权,而这实际上埋下了危险的祸根。后来的事实证明,人民党的妥协退让,不但未能巩固新宪政,反而使保皇派的复辟活动越演越烈,政变成果几乎被葬送。

6月底,披耶玛奴巴功登上总理宝座后即宣布,政府将继续执行君主立宪体制前的内外政策。同时,为了巩固政权,内阁也采取一些极为温和的改革措施。例如,降低高级官吏的薪傣,改革部队建制,提升中下层青年军官担任军队要职,减免一些税赋等。但是,对人民群众仍实行高压统治政策,限制人民言论、出版自由,查禁书刊,严禁组织政党。

新内阁成立后,即着手制定永久宪法。制宪委员会经过3个月的工作,其间3次修改,最后定稿。12月10日,王宫里举行了一个盛大活动,这就是由国王主持的宪法颁赐盛典。此活动结束后,永久宪法即开始生效。永久宪法肯定“国王神圣不可侵犯”,国王兼任海陆空三军大元帅,国王有权解散议会,有权任命二分之一议员,有权宣布戒严、特赦,对外宣战和对外订约。此外还规定,若遇紧急事件不能及时召开议会时,国王可以颁行紧急法令,以应付时局,“其效力亦等于法律”。这样,政变成功之初制定的临时宪法中对国王权限的约束几乎全被取消,国王的许多特权在永久宪法中得到了恢复。

人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使内阁中以总理披耶玛奴巴功为首的保守势力一步步公开投向保皇派,而保皇派则加紧了反扑。1933年2月,披耶玛奴巴功内阁发布命令,禁止政府官员、公务员参加人民党,已参加者均需脱离。人民党的骨干力量在政变前后大都在军政界任职,这一禁令使人民党受到致命打击。形势向着人民党未曾预料的方向发展。

复辟

1933年2月底,正当保皇派加紧复辟活动的时候,人民党的左翼力量领导人比里·帕侬荣发表了《暹罗统制经济计划之意义》一文,全面阐述了人民党左翼的经济政策和政治主张。

比里提出的经济计划充满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代表了当时不满王室贵族的中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因而在议会中受到不少议员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以实现的计划,也遭到了保皇派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是对王室贵族利益的重大威胁,于是开始“围剿”比里及其计划。

内阁总理披耶玛奴巴功、外长披耶是威汕、国防部长披耶叻差旺讪等人诬蔑这个计划是“共产党人计划”,把比里说成是共产党人。国王拉玛七世亲自出面参与“围剿”比里,他派人组成专门委员会,对比里的计划进行分析,准备给比里定罪。国王甚至蛊惑人心地攻击比里说,该计划不是从列宁那里剽窃的,就是列宁从比里那里剽窃的,以此煽动人民对比里及其主张的不满。

但是,由于比里派在议会中仍有较大的影响,他提出的经济计划仍有可能在议会中获得支持,因此,保皇派开始发动了突然袭击。1933年4月1日,国王突然颁布诏令,宣布封闭议会,裁撤内阁,委任18人组成新内阁。披耶玛奴巴功继续担任内阁总理。议会中的人民党文官议员比里、帕凤裕廷等人被逐出议会。4月2日,在国王的劝告下,人民党宣告解散。4月19日,披耶玛奴巴功新政府清洗了陆军中支持比里计划的82名人民党少壮军人。此外,政府颁布“禁止共党条例”,规定“无论以口头或书面,或在各种印刷品上宣传共产者”,以违法论处。4月21日,人民党不得不改名为“人民党俱乐部”,其宗旨改为赞助公益事业,鼓励国家教育,联络团结精神。至此,以国王为首的王室贵族又重新掌握了国家政权,保皇派的复辟阴谋完全实现,君主专制政体再度复活。

护宪运动

保皇派的复辟事件震惊了全国,自从发动“六二四”政变,人民党推翻封建专制君主统治以来,对保皇派采取了妥协退让立场,并一步步倒向了保皇派。他们对国王和保皇派抱有幻想,希望通过新的选举重建议会,来实现君主立宪制。然而,当他们确知,复辟政府根本就不打算举行选举时,人民党对国王和保皇派的幻想破灭了。他们开始考虑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维护宪法。

1933年5月,曼谷驻军的一些军营里,陆军司令披耶拍凤、披耶嵩上校、披耶立上校等频繁往来于海军陆战队、坦克团等地,因为他们都是军队的领导人,视察军营,召开会议,了解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切都显得很正常。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政治风暴已向曼谷袭来。6月10日,披耶拍凤上校、披耶嵩上校、披耶立上校和拍巴塞中校4名军官向政府交了一份“辞职奏章”。复辟政府对军队中几个重要领导人同时提出因病辞职的要求,感到不解。正当复辟政府研究几人的辞职奏章时,披耶拍凤等人按早已策划好的计划,发动了政变。

6月20日黎明5时,曼谷的天还未全亮,街上却响起了隆隆的坦克声和军队士兵的跑步声。等到天亮时,曼谷的各个制高点和战略要地已被配备坦克和重机枪的士兵及海军陆战队所占领。一队士兵包围了王宫,并冲进政府领导成员的官邸,随即逮捕了复辟政府的内阁总理披耶玛奴巴功、国防部长披耶叻差旺汕和外交部长披耶是威汕等人,政变遂告成功。接着,披耶拍凤等发布了公告,声明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促进议会之召开,保护宪法之实行”。6月22日,政变者宣布被国王解散的议会正式复会,会上决定取消国王4月1日发布的复辟诏令。6月25日,组成了以披耶拍凤为总理的新的立宪政府。

保皇派反扑落空

披耶拍风等人发动护宪政变,重建立宪政府后,保皇派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推举政变前任旧政权国防部长波翁拉德亲王为首领,企图推翻新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1933年10月初,波翁拉德亲王在东北部重镇呵叻,建立了叛军指挥部,并联络了一些保皇派首领,发动了武装叛乱。

10月11日,波翁拉德亲王指挥叛军从呵叻向曼谷推进。第二天早上占领了曼谷北郊的廊曼机场,随向向新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敦促新政府投降。13日下午,波翁拉德亲王又发出第二份最后通牒。

曼谷形势十分危急,新政府处境困难。为了抗击叛军,新政府于同日颁布戒严令,要求曾在部队服役两年的士兵重新归队;发出悬赏令,对抓获波翁拉德亲王者赏1万株,抓获另两名叛军头目者各赏5000钵。新政府总理披耶拍凤通过电台发表讲话,重申国王仍是合法政府的首脑,新政府将继续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他号召人们行动起来,支持民主政府,保卫首都。披耶拍凤的讲话受到青年学生、童子军、工人的积极支持。

10月13日下午,銮披汶中校指挥的混成部队开始反击,他们先打击占领首都北郊的叛军。经过4天的激战,叛军被击溃,曼谷的威胁被解除。在政府军胜利消息的鼓舞下,原先持中立态度的海军宣布支持新政府,一些曾支持过叛军的头目也纷纷反正。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政府军的转变。政府军乘胜追击。波翁拉德亲王见大势已去,遂于10月25日逃到越南西贡。保皇派的武装叛乱终于被平息。

点评:

泰国1933年的政变是1932年政变的继续,也是人民党与保皇派新旧势力的一次大比拼。人民党在斗争中抛弃幻想,走向成熟。两种不同的体制,实质上是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及其观念,旧的体制被消灭了,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利益或特权就被取消了,而这部分人拼死也会保住旧体制,因此两种势力的斗争往往是长期的、反复的、殊死的。泰国人民党经过两次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总的看比较温和,付出的代价不算高,因而算是幸运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