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无可奈何花落去——1889年11月巴西军事政变
107.无可奈何花落去
——1889年11月巴西军事政变
1822年9月7日,巴西摆脱葡萄牙统治后,经半个多世纪建设,建立起了巴西帝国。但巴西帝国政局并不稳定,仅经历了两位皇帝,即到了1889年,帝国陆军元帅马诺埃尔·戴奥多罗·达·丰塞卡发动军事政变,封建帝国所推翻,彼得罗二世皇帝携家带口离开巴西利亚去欧洲流亡,巴西则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共和运动
巴西争取建立共和政府的斗争,早在殖民时期就已开始,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822年巴西独立,1824年7月2日,在伯南布哥州便宣布成立带有共和国性质的“赤道联邦”,并迅速向帕拉伊巴州等州扩展。面对民众起义,彼得罗一世皇帝毫不手软,立即派重兵镇压,并将起义的所有领导人被判处绞刑或枪决。1835年9月20日,本托·贡萨尔维斯推翻南里奥格兰德州州长安东尼奥·布拉加,1836年11月6日宣布成立“皮拉蒂尼共和国”,但到1845年2月28日被彼得罗二世用软硬兼施的策略招安。从此,在以后的30年间,巴西共和运动销声匿迹了。
1870年,巴拉圭战争结束之后,共和思想犹如野草遇到春风,又开始在巴西出现。1873年4月26日在圣保罗州的伊都市,“圣保罗共和党”宣告成立。随着共和思想的传播,不满君主制的巴西军人也行动起来,纷纷参加到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里奥格兰德州等地的反对帝制团体中来。
1889年7月15日晚,彼得罗二世皇帝及皇后一行刚从里约热内卢市桑塔纳剧院出来,当皇帝正要抬腿上马车时,一个枪手向皇上开枪射击,并高呼“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因射击技术不佳,皇上无恙,但枪手却被抓获。皇帝受了一场虚惊。尽管如此,皇帝还专门指示对此青年人宽恕。看来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斗争,只有在军人介入的时候,才得以成为现实。
政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军人马诺埃尔·戴奥多罗是巴西出类拔萃的领导人物,1884年被彼得二世皇帝授予元帅军衔。由于他具有浓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于1889年下半年,戴奥多罗开始导演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的军事政变活动。当时帝国内阁由奥罗·普雷托子爵所领导,因为一个并不大的事情,财政部警卫队长官彼得罗·卡罗利诺中尉、赛阿拉州军校校长若昂·德·梅德罗斯·马莱特中校和里约热内卢高等军校教师边若明·康斯坦特等或被解职或被调动,引起军内普遍不满。立即动手,结束君主政体已成为军内大多数军官的普遍呼声。
1889年11月4日,戴奥多罗元帅在家中接见了一批年轻军官。军官们告诉戴奥多罗,奥罗·普雷托子爵为了压制军中不满情绪,正在着手改组国民卫队,同时要加强里约热内卢的警察。戴奥多罗元帅严肃地说:“必须改变政府的形式。”
11月9日晚,一些军官在里约热内卢军人俱乐部开会,讨论军人地位问题,认为8日之内军人如不能掌权,就将经受铁与血的洗礼。11月11日晚,戴奥多罗元帅在家中召集博卡尤瓦、洛博和海军中将埃德华多·万登科尔克以及边若明·康斯坦特中校开会。康斯坦特开门见山地要求宣布成立共和国。当时在场的人们担心陆军第二号人物、戴奥多罗元帅的同乡弗洛里亚诺·佩绍托元帅的立场。戴奥多罗介绍了不久前他与佩绍托的一次谈话情况,那天佩绍托元帅说:“戴奥多罗先生,君主制是我们的敌人。如要推翻它,我随时准备着。”但当戴奥多罗后来真有意向组织政变时,佩绍托的态度却有些模棱两可。
以推翻君主制为目的的政变暗中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数天以来,政变积极分子弗雷德里科·索隆少校一边到处散布当局要逮捕包括戴奥多罗元帅在内的大大小小军官的谣言,一边对陆军中亲戴奥多罗的部队进行部署和调动。
王朝的末日
11月14日,彼得罗二世皇帝为了躲避里约热内卢的炎热,正在距首都67公里的山镇彼得罗波利斯的行宫里休假。午夜,普雷托子爵从警察署长若泽·德·米兰达·奥索里奥打来的电话里得知,第一骑兵旅已全副武装并开始了政变行动,于是便登车前往警察署。在警察署,普雷托把政府军毫无抵抗的罪责推到弗洛里亚诺·佩绍托元帅身上。普雷托子爵决定在海军部召开内阁紧急会议。然而,佩绍托元帅却前往戴奥多罗元帅住处去了。在等待各位大臣到来之时,普雷托子爵给彼得罗二世皇帝发了一个电报,这时已是11月15日凌晨。皇帝看完电报意外地冷静,如同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陆军大臣来到了海军部,建议大家到陆军司令部去开会。普雷托子爵接受了建议,来到陆军司令部,这时已是早晨7点钟。普雷托一跨入陆军司令部大门便被扣押起来。
政变部队在戴奥多罗元帅率领下,返回桑塔纳广场大院。这时已失去行动自由的普雷托子爵大声对戴奥多罗元帅吼道:“戴奥多罗元帅!你没有从政府那里得到任何军事指挥权,你现在却站在武装部队面前,这是一种敌对行为。你难道还想对大家讲话?”这时弗洛里亚诺·佩绍托元帅跟着海军大臣若泽·达·科斯塔·阿泽维多回到桑塔纳广场。戴奥多罗元帅命令将海军大臣逮捕起来。海军大臣立即拔出手枪对戴奥多罗元帅开火,但没有击中。当他打算再次开火时,在场的劳罗·米勒和阿道尔夫·佩纳二位中尉一齐朝他开火,他连中两弹,应声倒下,其中一枪中在臀部。
戴奥多罗元帅高声叫道:“不要打死这个人!”因海军大臣没有伤到致命处,便自己爬出院子,在别人帮助之下回到家中养伤。他是这次推翻巴西君主制斗争中的主要牺牲品。原内阁首脑普雷托子爵并不甘休,他煽动佩绍托元帅说:“在巴拉圭战争中,我们的士兵在极坏的环境下还夺回了炮兵阵地。”佩绍托元帅冷冷地回答说:“是的。但巴拉圭的那些大炮是敌人的,阁下现在看到的都是巴西的大炮,而且我首先是国家的一名士兵。”
戴奥多罗元帅向所有在场的官兵表示问候,同佩绍托元帅、陆军大臣马拉卡儒子爵等进行了友好交谈。戴奥多罗庄重宣布解散普雷托子爵领导的帝国内阁,并对普雷托子爵道:“由于你们排挤军队,你和你的同僚均被解职了。你们过去和现在从来没有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属于军队,这在巴拉圭战争中得到充分证明。军队在当时作出的牺牲,阁下你是想像不到的。”已经没有人身自由的普雷托子爵无奈地说:“将军阁下,其实政治生涯也有它的苦楚,现在的情景就是证明,我现在就不得不听你讲话。”
在桑塔纳广场,军队中高呼“共和国万岁”的声音震耳欲聋,大批群众也前来观看。戴奥多罗元帅的朋友们都盼望他在大众面前宣布共和国的诞生,但元帅说:“大家休息吧!我们的事业胜利了。”一位军官又喊了一声“共和国万岁”的口号,戴奥多罗元帅说:“让人民作这个表示吧!”
1889年11月15日下午,彼得罗二世皇帝从彼得罗波利斯回到里约热内卢皇宫。此时政变运动已经过去,但“共和国”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于是,戴奥多罗等来到里约热内卢市议会,说服君主主义者黑人议员若泽·多·帕特罗西尼奥转变立场。帕特罗西尼奥不负众望,立即召集在场的所有市议员和路过的上百名群众召开大会,他说:“按照现行法律,在巴西取消君主制的革命成功之后,就是共和制政府。”当日下午6点钟,一队游行的人们穿过桑塔纳广场来到戴奥多罗元帅家门口,庆祝共和政变的成功。
无可奈何花落去
皇帝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对普雷托被解职虽然接受,但却要找南里奥格兰德州参议员加斯帕尔·席尔维拉·马尔丁斯来顶替,组织听命于皇室的政府。戴奥多罗元帅断然拒绝了彼得罗二世的决定。之后,彼得罗二世皇帝决定任命66岁的咨政若泽·安东尼奥·萨拉依瓦来组阁。戴奥多罗元帅看过皇帝的御批之后说:“太晚了,共和国已经成立,新政府已经组成。”这时,政变领导班子便将商定的共和国内阁名单拿出来,请元帅过目并批准生效。戴奥多罗元帅为总统,博卡尤瓦为外交部长。
共和政变的第二天,即16日,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局势已与前不同。皇宫门前戒备森严,皇室一家已不能私自出入。下午3点钟,弗雷德里科·索隆少校来到皇宫,宣读了让皇室全家离开巴西的命令,流放地点为欧洲比利时。伊莎贝尔公主表示抗议,驸马德伯爵表示愿留下来为新政府效力,而皇上则顺从地表示愿去欧洲。17日,彼得罗二世一家终于离开了皇宫,出门登上一辆马车直奔不远的法罗克斯码头,登上“阿拉戈阿斯”号商船离开巴西,11月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891年12月5日,彼得罗二世在巴黎逝世。
点评:
推翻巴西帝制的军事政变不是偶然的。在国际上,拉美多数国家这时已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不少已宣布成立共和国。反对帝国、要求共和的思想也激励着巴西的共和主义者的斗争。在巴西国内,人们对保守的彼得罗二世皇帝旷日持久的统治早已厌倦,争取共和的斗争日甚一日。内地新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也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而君主制却限制着资产阶级的成长。帝国这种政府形式已经过时、衰竭,没有能力为国家指出一个更好的前景,更不能扩大公民的权利,而共和制度可以使巴西实现民主化。于是,推翻帝制、实现共和在巴西就成为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