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布迈丁上校的崛起——1965年6月阿尔及利亚军事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83.布迈丁上校的崛起——1965年6月阿尔及利亚军事政变

83.布迈丁上校的崛起

——1965年6月阿尔及利亚军事政变

1965年6月19日,阿尔及利亚在国防部长阿里·布迈丁上校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艾哈迈德·本·贝拉总统,随后组成了以布迈丁为首的20人的革命委员会,改变了前总统贝拉推行的“(工人)自管社会主义”的性质,对阿尔及利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密友决裂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8世纪初,被阿拉伯人征服,逐渐形成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19世纪中叶,阿沦为法国殖民地。1954年,阿“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发动反法武装起义,后组成民族解放阵线,不久又建立了民族解放军。

布迈丁和本·贝拉均是民族解放阵线重要成员。布迈丁一直参加武装斗争,曾任第5军区司令,1960年奉命组建民族解放军,任总参谋长。许多民族解放军官兵是他的部下,因此深受老战士的拥护。

本·贝拉是“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创建人之一,也是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后从事民族解放阵线的对外联络工作,被法国政府绑架囚禁。他不屈不挠地斗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被缺席任命为阿临时政府第一副总理。

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布迈丁和本·贝拉曾共同反对阿临时政府首脑本·赫达,布迈丁被免去民族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本·贝拉任首届政府总理后,任命布迈丁为国防部长,不久又提升为第一副总理,但两人却是执政集团内部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政见和思想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分歧。

法属阿尔及利亚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阿独立前夕,法国资本撤出后,造成工厂倒闭、农场荒废和商店停业,约有250万失业者流落街头。阿民族解放阵线忙于接管政权和恢复社会秩序,无暇顾及经济的管理,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人在工会领导下,自发地组织起来接管被法国业主抛弃的工厂、商店和农场,出现了工人自管运动和合作社运动。本·贝拉总统非常赞扬工人自管运动,把它称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萌芽。

布迈丁则认为,“自管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不适合阿尔及利亚国情的“外来社会主义”,工人自管运动助长了工会权力和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集权,也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的应是符合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并且有阿尔及利亚特点的社会主义。因此,布迈丁与本·贝拉的政治主张发生正面的冲突。

阿武装部队约有10万人,装备精良,在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已锻炼成为一支政治化的军队,独立后,在阿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贝拉对此怀有戒心,努力扩大他在武装部队中的影响,在政府中尽少地委任老战士重要职务。为了削弱布迈丁的势力,本·贝拉于1964任命认为亲于他的塔哈尔·兹比里上校为陆军参谋长,并调动亲布迈丁高级军官的职务。兹比里上校却忠于布迈丁,将本·贝拉企图最后除掉布迈丁的决定告诉了他。布迈丁决定先发制人,发动政变,铲除本·贝拉。

夜半惊变

鉴于本·贝拉总统的威望,以及他在武装部队中的影响,布迈丁策划的军事政变具有保密与突袭两大特点。1965年6月下旬在阿尔及尔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届时各国首脑莅临。本·贝拉为了保证各国首脑的安全,调集一部分军队至首都阿尔及尔警卫,本·贝拉则集中精力忙于会议的筹备工作,放松了对周围动态的注意。布迈丁决定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政变。

6月19日凌晨3时,布迈丁率领的政变部队悄悄进入阿尔及尔市区,随后一支部队在部分宪兵部队和警察配合下,占领了电台、通讯机构和政府大楼,基本上控制了市区;另一支部队包围了总统官邸的花园,切断了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此时,本·贝拉还沉睡于梦乡之中。政变部队在总统府内应的配合下,迅速地缴获了总统卫队的武器。

一队士兵冲进总统的卧室,将本·贝拉从床上拉起。士兵不理睬他的大声抗议,架着他送到一个秘密的囚禁之地。布迈丁政变部队基本上是在没有开枪的情况下,完成了抓捕本·贝拉总统和占领首都的计划。

为了防止亲本·贝拉部队进入首都,政变部队切断了首都与外省的一切通道。

阿尔及利亚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获得独立的,全国各军区大多拥兵自重,如果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政变就会出现危机。

清晨,市民发现街头停放坦克和手持武器的军队,知道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首都的秩序保持平静,全国等待着电台关于政局的广播。直到上午11时,阿尔及尔电台才广播了由副总理和国防部长布迈丁签署的政变公告。公告宣布,在阿尔及利亚已成立了一个“革命委员会”,它接管了全部国家的权力。公告谴责本·贝拉行使个人专权,并企图丑化和消灭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圣战者”。公告称阿尔及利亚的局势已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出现了极端的无政府状态、严重浪费国家资财和个人非法集权。公告保证将结束作为本·贝拉统治特点的“贪图钱财、内部争权和虚伪的君主制”。革命委员会将“重新估价我们的制度,通过团结来实现政治的稳定;在公正地尊重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巩固革命政权,并且建立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报宣布革命委员会将以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名义尊重它的国际义务,将履行东道主的责任,如期在6月29日举行第二届亚非会议。

政变遭反对

军政权并没有获得普遍的支持,因为不少阿尔及利亚人,包括军人和政界人士对政变的目的深表怀疑,他们静观着政局的发展。一部分人不赞成政变,在青年和学生中间出现了强烈亲本·贝拉的情绪。在政变的当天,发电支持革命委员会者为数不多。在首都却出现反对政变的示威游行。直到6月底,阿尔及尔几乎每天都出现反对军政权、要求释放本·贝拉的示威。在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侨民,在埃及、苏联和东欧留学的阿尔及利亚学生均发生了支持本·贝拉的示威活动。

布迈丁一面加紧与各军区举行谈判,争取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政变部队控制的地区逮捕亲本·贝拉分子。到7月初,全国的局势才平静下去。7月5日,布迈丁才正式宣布就任革命委员会主席。7月20日,宣布组成新内阁,布迈丁任总理兼任国防部长。军政府巩固后,宣布取缔反对党派,逮捕反对派人士和工会领导人,并对民族解放阵线、政府和武装部队进行清洗。

对布迈丁发动推翻本·贝拉的政变,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数舆论持反对的态度,赞扬本·贝拉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英雄。阿拉伯国家的青年和学生组织以及工会,纷纷发表支持本·贝拉的声明。许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要求释放本·贝拉,有的表示接受他的政治避难。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中,也出现声援本·贝拉的活动。在国内外的压力下,以布迈丁为首的军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处理本·贝拉的问题,但鉴于本·贝拉的号召力,一旦释放将会直接威胁到军政权的统治,最后决定采取不审判、不释放、保证安全和良好生活条件的长期监禁的方式。

“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

本·贝拉政权被推翻后,国内外舆论大多认为军人政权将改变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方向,结果却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布迈丁却实施具有阿尔及利亚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宣称,新政权的目的是重建阿尔及利亚的革命原则,建立以健全的经济为基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布迈丁所宣传的理论是:依靠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布迈丁认为,从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工人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必须依靠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布迈丁在他的生产资料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惟有实施大规模的国有化,建立强大的国营经济,才可能加速工业化的发展,阿尔及利亚的经济和文化教育才能获得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文化革命、土地革命和工业革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大要素。布迈丁声称,第三世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通过这三大革命才能实现。

点评:

这次军事政变对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在这次政变中,开始建立了以武装部队为后盾的政权。军人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扩大了,扮演了左右政局的角色。其二,布迈丁政府以生产资料国有化和扩大国营经济替代前政权推行的“工人自管制度”,并配以工业革命、土地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措施,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模和深度远远超过本·贝拉政府设计的蓝图,使阿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一激进的改革措施,有的不合乎国家的现状,孕育了危险的因素。其三,由于强调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传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阿的文化教育阿拉伯化,削弱了法国文化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清除殖民主义残余,增强了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