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道不同剑相向——1568年瑞典宫廷政变
【三】
政见分歧引发的政变
统治集团内部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派系或持不同治国政见的领导人,当各方产生严重分歧或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特别是当被压抑的一方握有足够推翻另一方武力工具时,在适宜的政治气候条件下就可能发生政变。这种政变有时谈不上是与非、正与谬,但其结果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73.道不同剑相向
——1568年瑞典宫廷政变
16世纪初,北欧瑞典完成了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的阵痛,推翻了丹麦人自14世纪以来的统治,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王国。古斯塔夫·瓦萨——这个瑞典王国史上最享盛名的人物,是完成这一伟大转变的领袖。古斯塔夫·瓦萨为了防止王权旁落,他在瑞典第一次确定了王位世袭制。1560年,瓦萨去世,他的大儿子埃里克即位。埃里克在执政期间,实行的各项政策、治国办法与其弟等人主张大相径庭。因而,在其弟约翰公爵和查理公爵周围形成了一个反抗国王的集团,1568年,他们以国王神志不清为由,将国王逮捕、废黜并判处他无期徒刑。这实际上是一次因政见不同而导致的宫廷政变。
瑞典的艰难处境
丹麦人对瑞典曾统治了近两个世纪,直到16世纪初,瑞典才取得独立。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瑞典的处境依然相当困难:去北海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丹麦沿海和挪威沿海之间的一条狭窄的陆路;从波罗的海通往西欧的航线还掌握在丹麦人手中,这是北欧的主要航道;德国人律贝克控制着瑞典到德意志北部去的南方路线,这就控制了瑞典与东欧各国之间的贸易;而北部的芬兰毗连俄罗斯,那时的俄罗斯边界比今天要靠西,极北的荒凉地带由芬兰、挪威和俄罗斯分别占有,漫无定界,时常引起争端。
在瑞典独立与建国初期,古斯塔夫·瓦萨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领导瑞典人民同丹麦人进行了顽强斗争,从而取得了民族独立;在取得独立后,他领导瑞典人民同外部势力依然进行了坚决抵抗,把国家建设得初具规模,民众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因而他赢了广大民众的认可,被推举为终生领袖。古斯塔夫·瓦萨有3个儿子——长子古斯塔夫·埃里克、次子古斯塔夫·约翰和古斯塔夫·查理。古斯塔夫·瓦萨尽量以和平方式来克服这种因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困难,而他的儿子们则不同,希望用向外扩张的政策来替代父亲的和平政策。
各把一方,互不相让
国王瓦萨三个儿子都有能力和主见。于是,瓦萨将其三个儿子各分封领地并加官封爵。二儿子约翰公爵从他在芬兰领地的有利位置,密切注视着16世纪50年代末条顿骑士团崩溃的迹象,以及1558年俄罗斯征服纳尔瓦之后,如何享有通往波罗的海的捷径。三儿子查理准备渡过属于瑞典的芬兰湾,到海南岸建立一个坚固的基地,以待机向东扩张。而王位继承人埃里克公爵则留心观测丹麦的政局,打算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求婚,借此婚姻在西欧取得立足之地,但始终没有得到对方的允诺。1560年,国王瓦萨驾崩,埃里克即位。国王埃里克和他的弟弟立即开始施行他们在父王统治时期未实现的计划。
埃里克首先对丹麦企图控制厄勒海峡、通过斯康耐各省份和哥特兰岛一直到芬兰湾出口的野心给予还击。他又采纳了查理占领芬兰湾南岸的方案。如此一来,瑞典就可把取道芬兰口岸,特别是取道维堡的俄罗斯贸易掌握在手,并像丹麦在厄勒海峡那样,取得丰厚的关税。他还准备与俄罗斯联系,准许他去吞掉条顿骑士团,一直把矛头指向波兰。1561年埃里克使勒瓦尔、爱沙尼亚境内的一些地区承认瑞典的统治权。
埃里克的计划遭到大弟约翰的反对,他对波罗的海省份有很大的占有欲望。国王试图用强硬手段来限制约翰的权力,结果无效。约翰娶了波兰国王的妹妹卡特琳·雅杰朗尼加为妻,得到波兰的支持。然后他靠着岳父的援助夺取了爱沙尼亚以南几个要塞的控制权。兄弟之间意图不一致,导致了激烈的冲突。1563年,埃里克利用手中的王权将大弟送进了监狱,他的党羽都被杀死。这些人中有他的异母兄弟约翰的舅父及一些贵族和先王时代一些有名望的人。
埃里克无情地发挥着中央政府的权力,用来对付他不满的贵族阶级。他设置了王家高等法庭,只要国王怀疑大臣中有谁不忠就送去受审。对付丹麦的战事在紧张地进行着,国王渴望保持国内安定,因而镇压是十分严酷的,这一切导致了贵族对国王的仇恨,不满之语常被人传到国王的耳中。国王开始怀疑有人在进行阴谋叛乱活动。1567年,他将一批贵族送进高等法庭受审,并在当年5月把他们统统处死。
国王的婚事也令人极为不满,他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联姻的愿望遭拒绝后,娶了一个出身微贱的女子为妻,这与人们希望他的婚事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相悖。人们认为他的行动说明他的神智已失常,在已被释放的约翰公爵和查理公爵周围形成了一个反抗国王的集团。他们在对丹麦战争还在进行的1568年,以国王神志不清为由,将国王逮捕、废黜并判处他无期徒刑。这是一次兄弟之间发生的宫廷政变,外界几乎无人知晓。
1577年,埃里克去世。对他的死,人们一直议论纷纷,虽然约翰三世也宣布哥哥病逝狱中,但人们一直私下流传着埃里克是被谋杀的说法。
点评:
政见分歧导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这确实人间一大悲剧。谁之祸?其父老国王已有预料而明确了王位继承人,但对治国安邦仍寄托在国王或几个人身上,而无根本的法律制度,这又怎么不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呢?其实,政见分歧很正常,关键是,分歧之后怎么办?能不能通过法律制度和科学决策的方法来解决。政见分歧并不是坏事,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和法规制度,把分歧变成统一,那将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更不会出现骨肉相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