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硬软兼施——1997年5月塞拉利昂军事政变
68.硬软兼施
——1997年5月塞拉利昂军事政变
非洲塞拉利昂共和国,国土面积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60万(2002年),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自然条件差,长期受两方殖民统治,一直积贫积弱。贫穷导致国内各利益集团夺利矛盾不断加深。1996年3月,塞拉利昂举行大选,卡巴当选总统。他当政后为了改变国家经济落后的面貌,试图进行一些政治改革,其中之一是削弱军方涉政势力。他的做法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1997年5月25日,以科罗马为首的政变军人占领了议会和政府办公地,卡巴领导的文职政府被推翻。
大选中胜出,政变中落难
1996年3月,塞拉利昂举办了独立2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选,政务活动家卡巴在这次大选中胜出。11月,卡巴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签署了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6年的内战,塞拉利昂开始走上了和平统一的道路。但由于塞拉利昂长期以来经济凋敝,财政拮据,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给卡巴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为此,卡巴总统决心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其中包括削减军队人数,削弱军人干政势力。但他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部分军人曾于1996年9月、11月和1997年1月三次策划政变,企图推翻民选的卡巴总统,但都未能如愿。
1997年5月25日凌晨,满载全副武装士兵的大型货车队驶入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内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军人占领了监狱,释放了包括因策划政变而被判入狱的9名军人在内的全部囚犯。其中陆军少校约翰尼·保罗·科罗马出狱后立即成为政变军人的首领。军人们占领了议会和政府办公地,控制了国家电台和电视台,并通过电台宣布军队已接管国家政权,卡巴领导的文职政府已被推翻。卡巴政府猝不及防,很快土崩瓦解,中午时分,总统逃亡几内亚避难。29日,政变领导人宣布关闭塞拉利昂陆、海、空边境,禁止国际航班出入塞领空。一起政变几乎在平静状态下取得了成功。
合法政府被废,谴责声四起
军事政变发生后,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塞政变当天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将坚持“政府权威应建立在民众意志之上和不允许以武力推翻民选政府”的原则。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也指出,“塞拉利昂的政变在非洲大陆不受欢迎”。
一些西非国家呼吁塞尽早恢复合法政府和宪法秩序,维护西非的和平、发展和民主进程。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维和部队也迅速作出反应,于当日加强了对利、塞两国边境的封锁,并于次日用飞机和军舰将3000名士兵运入塞拉利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主席、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阿巴查将军同西非各国领导人进行紧急磋商,共同寻求解决塞危机的途径。在英国的斡旋下,尼日利亚国防参谋长和加纳外长赴塞拉利昂参加了与塞政变领导人科罗马的和平谈判。
6月1日,科罗马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协议包含国际社会所要求的一切条件:允许卡巴回国,要求发动政变的军人交出政权;同时要求卡巴对其内阁进行改组。但就在1日夜间,科罗马撕毁协议,宣布成立由20名成员组成的执政委员会。2日清晨,西非维和部队向政变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以军事干预方式迫使政变当局交权。3日,在国际红十字会的调停下,也迫于国内外政治和军事压力,科罗马提出18个月后举行全国大选。
政局不稳,战火不息
6月17日,在未经选举的情况下,科罗马宣誓就任塞拉利昂国家元首,并许诺将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民族、政党以及民间武装卡巴乔斯在内的“基础广泛”的新政府。保证将在未来最终建立一个民主的、选举产生的政府。
针对塞拉利昂政变当局拒绝交权,西非维和部队与政变军人的交火不断。7月18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负责监督塞和平的“四国委员会”和塞政变当局就恢复合法政府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实现停火的协议:在塞拉利昂停止一切敌对行动;立即在全境实现停火,继续为和平解决冲突而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关塞的所有问题,为立即恢复宪政秩序而努力。
7月25日,科罗马政变军队再次违反停火协议向西非维和部队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行动。7月31日,政变当局违背18个月交权的诺言,提出于2001年11月举行大选,这使“四国委员会”与政变当局的谈判再次中断。
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发表声明,要求塞拉利昂军政权放弃继续掌权的企图,无条件恢复民选政府。11月19日,塞拉利昂革命统一阵线的部分人士和一些现役军人,由于对科罗马的现行政策不满,发动了一起未遂政变,参与政变的80多人被科罗马政府逮捕。
点评:
塞拉利昂这次政变与其它国家政变有所不同:科罗马通过强硬的政变虽然夺得了政权,但在其政权还未稳固的情况下,联合国、西非组织、周边邻国对政变者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维和部队派3000多人入驻塞拉利昂,要科罗马交出政权,维护民选总统。然而,科罗马却采取了承诺、拖延、反悔的策略,即采取软的办法来对付国际社会的强反应,最终也未交出政权。这种政变时以硬对软、政变后以软对硬的策略,不实为科罗马夺权、维权的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