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短暂的“汉城之春”——1979年12月韩国“肃军”政变
60.短暂的“汉城之春”
——1979年12月韩国“肃军”政变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之后,韩国政局一直不稳定,1961年发生了政变,1963年朴正熙当选为韩国总统。1979年10月朴正熙被刺,韩国政府开始改变以往的高压独裁政策。韩国政治生活呈现空前活跃,民主化运动蓬勃兴起,一时称为“汉城之春”。可是,陆军保安司令全斗焕少将对政府的温和政策和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十分不满,于1979年12月12日夜间,他发动了军事政变并获得成功,使“汉城之春”很快进入“严冬”。
朴正熙被杀
1979年10月26日,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掉了韩国总统朴正熙,他本人也于第二天被捕。接着,崔圭夏总理出任代理总统,宣布全国紧急戒严,并任命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上将兼任军事戒严司令部司令,下设一个专门调查朴正熙被杀事件的联合调查司令部,由陆军保安司令全斗焕少将担任该司令部调查本部部长。
同年12月,崔圭夏被推选为韩国第10任总统。崔圭夏走马上任后,出于安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宣布废除朴正熙时期的“第9号总统紧急措施”,释放了被捕的许多反对派人士,并答应修改朴正熙时期的“维新宪法”,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先后约有1600余名政治犯得到释放。韩国政治生活空前活跃,各派势力纷纷登上政治舞台。爱国学生和各界社会民众要求民主的斗争也空前高涨,从而迎来了“汉城之春”的民主化运动的高潮。
实事上,当时是韩国军队势力左右和控制韩国政局,外交官出身的崔圭夏总统并没有多大政治实力。但军界又分成了两派,陆军参谋总长兼军事戒严司令郑升和、国防部长官卢载铉等人属于稳健派,主张改变朴正熙时期的军事独裁政策,要求推行军队及韩国政治的民主化,而与之相对立的是以全斗焕为代表的少壮派势力。
全斗焕于1931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毕业于韩国陆军士官学校,1958年至1960年间,两次赴美国陆军学校接受特种训练。1960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时,全斗焕积极参加,从而成为朴正熙的亲信。1979年2月,他成为以陆士第11期毕业生为主体的少壮派军官势力的代表。朴正熙被杀以后,全斗焕根据郑升和、卢载铉的命令派人逮捕了杀害朴正熙的金载圭,使金载圭的“军事革命”计划在不到5个小时后即告流产。接着,全斗焕利用自己担任负责调查朴正熙被杀事件的联合调查部部长的权力,彻底肃清了金载圭一派。他安排自己的姻亲李熹性出任代理中央情报部长,从而全部掌握了军内外的情报机构。
全斗焕等少壮派军人主张维持现有体制,反对改变朴正熙“维新宪法”的高压政策,主张镇压民族运动和“汉城之春”。郑升和等稳健派高级将领拒绝少壮派的意见。全斗焕决定联合金钟泌等朴正熙“五一六主体势力”残余,发动政变,以夺取政权,扼杀“汉城之春”,继续推行军事独裁统治。
少壮派政变一举成功
1979年12月12日夜晚,全斗焕联合第1军军长黄永时、首都军军长车圭宪、第9师师长卢泰愚等少壮派军官,秘密调动5万名军队和100余辆坦克、装甲车,攻进了汉城市。政变军队向陆军本部和国防部发动进攻。郑升和率领亲随人员在陆军本部进行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国防部长卢载铉则匆忙躲到位于汉城龙山区的美第8军司令部避难。支持郑升和的张泰玩中将指挥首都警备部队进行抵抗。汉城市中心的汉城洞、景福宫一带彻夜枪声不断,架设在汉江上11座桥梁一度全被封锁。第二日凌晨,首都警备部队的抵抗终被击败,政变部队占领了陆军本部、国防部、广播电台、报社等重要机构,并包围了总统府和国会大厦等处,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汉城,政变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政变部队进攻陆军本部之际,全斗焕来到三清洞总理公馆,他要求崔圭夏总统批准逮捕与朴正熙被刺事件有牵连的郑升和。崔圭夏若是答应全斗焕的请求,即等于支持他们的军事政变。他推辞要首先听取国防部长卢载铉的意见,不肯作明确表态。全斗焕哪肯善罢甘休,于当晚8点多,同国防部军需次官助理俞学圣、第1军军长黄永时、第71防卫师师长白云泽等人再闯三清洞,声称政变部队逮捕郑升和,并要求崔圭夏承认这一行动的合法性。他威胁道,如不承认这个行为,局面将不可收拾。崔圭夏进入了两难境地,面对气势汹汹的少壮军派,既不敢断然拒绝,又不肯应允,双方僵持不下。整整僵持了9个小时之后,崔圭夏被迫于13日凌晨4时30分签字,至此政变取得了完全成功。
“肃军”
12月13日,在全斗焕的指使下,韩国政府宣布,除军参谋总长兼戒严司令郑升和上将因与刺杀朴正熙总统事件有牵连,已被军队检查机关逮捕,被判10年徒刑。第3军军长李建荣、特种兵司令郑炳宙、首都警备司令张泰玩等支持郑升和的稳健派高级将领被勒令退出现役。国防部长卢载铉被免职。
接着,全斗焕在军队内部大搞“肃军”,全斗焕的所谓“‘一二·一二’主导势力”纷纷出任军队要职,他的姻亲李熹性担任陆军参谋总长兼军事戒严司令。陆士11期同学和政变伙伴卢泰愚及郑镐溶,分别担任首都警备司令和特种兵司令。俞学圣、黄永时、金复东等参与政变的少壮军官也都占据了军内重要职务。全斗焕还于1980年4月兼任中央情报部代理部长,首创现役军人担任该职之先例,这样他就控制了政府和军队的双重情报机构,实际上成为当时韩国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点评:
朴正熙被刺之后,民众还陶醉在“汉城之春”里,然而一场“一二·一二”肃军政变使这一切又变了模样。走马上任的全斗焕等少壮派军人势力,大肆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加紧争夺最高统治权,激起了韩国民众和在野势力的强烈反对。
韩国这次政变及前后发生的多次政变,其核心是最高权力的争夺。实际上是民主与独裁、民权与军权的争夺。韩国经济上是按照西方及美国的模式发展的,而政治上却更多的实行的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这就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所以斗争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