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总理走上绞刑架——1977年7月巴基斯坦“救国”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57.总理走上绞刑架——1977年7月巴基斯坦“救国”政变

57.总理走上绞刑架

——1977年7月巴基斯坦“救国”政变

1977年3月,巴基斯坦人民党代表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全国大选中获胜。然而全国联盟以布托“对国家犯下选举欺骗罪行”为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进而演变成人民党同全国联盟之间的激烈矛盾冲突,形势日益严峻。为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大规模骚乱和流血事件,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罕默德·齐亚·哈克上将于7月5日凌晨发动“救国”军事政变,开始了巴基斯坦政治发展史上第三次、也是为时最长的一次军法统治。

年轻有为的布托

1928年1月5日,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生于一贵族穆斯林家庭,受过严格的西方教育,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先操律师业,很快步入政坛。他年轻得志,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精力充沛,从50年代末期起担任巴基斯坦总理,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布托执掌国家大权之日正是巴基斯坦东西部一分为二后的存亡绝续之时,他释放了穆吉布·拉赫曼,接受孟加拉国的现实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他同英·甘地举行了著名的西姆拉会谈,收复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被印方占领的8000多平方公里领土,从印度接收了9万多名战俘,恢复了印巴关系。他频频出访世界各国,改变和提高了巴基斯坦的国际形象,振奋了巴基斯坦人民的信心。在内政方面,他进行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对巴基斯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无疑是有功于东巴独立后的新巴基斯坦的重要政治家。然而巴基斯坦此时政治风诡云谲,一股险恶势力正向他袭来。

1977年3月,巴基斯坦举行全国大选。以布托为首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取得压倒多数的胜利。但全国联盟以布托“对国家犯下选举欺骗罪”为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人民党和全国联盟一时水火不容,尖锐对立,流血冲突不断,连续数月全国形势极度紧张。7月4日,布托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人民党同巴盟于7月2日就重新选举、选举日期和成立选举机构等内容已达成协议。

风云突变

然而,风云突变。5日凌晨2时,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闯入总理官邸,逮捕了布托,另外还拘捕了一些政界名人。半小时后,巴基斯坦电台简单播放了“全国实行军管、一些政治领导人被‘保护性拘留’”的消息。电台同时宣布:军方成立了由三军司令组成的军法管制委员会,总参谋长哈克为军政府的首脑。对此哈克解释说,布托同他的政敌们进行的为时4个月的纷争期间,军队一直不愿意介入,只是为了拯救国家免于内战、分裂和为保卫国家的安全,才不得不采用军管的手段。他这样做的惟一目的,是要组织公正、自由的选举。

他还说:“我承担军法管制的责任并非出于政治野心。所以采取这一步骤,不是在任何感兴趣的人的唆使下进行的,是为了‘使国家免于内战’。”他明确宣布:“在完成选举后,我将把政权交给当选的人民代表。”他发誓说:“我庄严保证,我绝不违背我宣布的选举安排。在今后的3个月,作为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将集中在举行选举上,而不会把我的权力和精力浪费在其他任何事情上。我认为指出这一点是恰当的,即我高度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我将尽最大的努力解除对司法权力的任何限制。”

布托被捕后,被拘留在距首都以北60公里的穆里山的一幢小别墅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仍同他住在一起。所有住在穆里山的政界领导人都受到充分的保护,准许使用监听电话与外界联系。在被拘押的23天里,他被允许会见其他人民党的领导人,为参加10月大选做准备。

7月28日,哈克到穆里山看望受监护的政党领导人。哈克同布托共进为时很长的午餐后,通知大家:他们自由了。布托,他的7个前内阁同事和反对党巴盟8个领导人均被释放。结束了达23天的禁闭生活后,投入了行将举行的全国大选。8月19日,布托在人民党的支持下决定正式报名参加10月18日的大选。

正当布托满怀信心地进行竞选准备工作时,一场对布托和其他人民党领袖的“人格暗杀”展开了。布托被反对党指控犯有以下罪行:谋杀、绑架反对党主要领导人,接受国外军火商贿赂200万美元,叛国……

因此,反布托者要求审讯布托。军队将军们支持逮捕布托,声称如指控属实,应将布托交法庭审判。哈克同将军们商谈后,同意再次逮捕布托。后因开展竞选活动,布托又被准许出狱。

没过几天,即8月15日法院正式受理布托谋杀卡苏里案。9月3日,布托以谋杀罪第3次被捕。9月13日布托获保释参加大选。9月17日,按军法管制条例,当局第4次逮捕布托。

从8月15日后,哈克也开始指责布托“欺骗”了大众,是“骗子”,是“凶手”,最后明确表示,尽管他仍要主持公正、自由的大选,但他本人不希望布托再次掌权。

8月28日,布托会晤哈克,要求哈克制止舆论对他的指责。哈克认为他的政府有责任搞清布托及其政府的问题,有义务向国民作出解释。10月1日,哈克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不适为由,宣布10月18日大选延期,集中力量搞清布托及其政府的问题。此后,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对布托的审讯。

1977年底,努斯拉特·布托夫人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认为逮捕和审讯布托都是不合法的,指出逮捕布托是一个阴谋,目的是不让他参加10月份的大选。因为1977年7月5日的军法管制本身就是非法活动,但最高法院一致裁决:7月5日军管虽属宪法之外,但却是必须的行动,因而具有合法性。并且裁定,哈克将军享有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权威,从而驳回了努斯拉特·布托夫人的上诉,坚持对布托的审讯。同时,哈克宣布禁止有罪候选人参加竞选。这在巴基斯坦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按照以往的法律规定,一个政治活动家即使关在监狱中也有资格参加竞选。这个规定无疑在政治上给布托判了死刑。

总理上了绞架

1978年3月5日,拉合尔高等法院结束对布托谋杀案历时7个月的审讯。18日,该院首席法官穆斯塔克·侯赛因宣布判决:布托犯有谋杀罪,判处绞刑,给予7天上诉期。联邦最高法院于5月20日开始审理布托上诉,审讯持续了半年多,1979年1月结束。

1979年2月6日,最高法院以4票对3票裁决:驳回布托上诉,维持拉合尔高等法院原判,判处布托绞刑。布托有7天时间提出复议申诉。3月24日,最高法院最后裁准布托绞刑。布托可向总统申诉,请求减刑。布托未向哈克申诉。4月4日凌晨2时,曾经在国际事务和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年仅51岁的布托在沐浴、进餐和背诵《可兰经》后,不无遗恨地走上了绞刑架。当他站在绞刑架上,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讲了最后几个字:“天哪!救救我吧,因为我是无罪的人。”10时,布托尸体运出监狱,下午4时,布托被安葬在他的老家信德省拉卡纳县。

处死布托后,哈克在加强军法管制的同时,努力发展国民经济,通过全面伊斯兰化巩固其政权,在国内形势相对稳定后于1985年举行了非政党基础的全国大选,将政权和平地交给居内久文官政府。在对1973年宪法作出第8次修改后,1985年12月30日,哈克宣布全国范围内取消军法管制。居内久总理发表演讲,称“这一天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我们走进这座议会大厦时,全国还在军法管制之下,而当我们走出大厦时,民主的阳光已普照巴基斯坦大地”。然而两年半后,1988年5月30日,哈克总统又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和居内久内阁。8月17日,哈克在一次空难中去世,长达11年由政变上台的哈克统治时期随之结束。

点评:

政治有时充满阴谋与险恶、谎言与欺骗。政坛上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眼花缭乱,难辨虚实。“救国政变”究竟是阴谋还是正义,也许人民和历史可以作出公正的结论。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杰拉尔血德·a·希格曾这样评价说:“布托是巴基斯坦政治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领袖。布托在选举中获胜了,然而却是一次引向死亡的胜利。他带着无限的遗憾走上绞刑架,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对于布托的死我们不能不震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