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秘鲁万岁”——1975年8月秘鲁宫廷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56.“秘鲁万岁”——1975年8月秘鲁宫廷政变

56.“秘鲁万岁”

——1975年8月秘鲁宫廷政变

南美国家秘鲁,自然资源和矿藏非常丰富,19世纪20年代前,曾300年遭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直到1826年才取得独立。之后历经磨难,到20世纪初才建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但由于是军人政权,政局始终不稳定。1968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贝拉斯科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贝朗德政权。他上台后对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对内进行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后来由于其政策上的失误,使国民经济陷入了危机。这时他的亲密挚友和心腹、仅次于他本人的第二号人物莫拉莱斯,秘密进行一系列旨在推翻他的活动。1975年8月19日清晨,五大军区司令签署联合公报,宣布“起义”,用武力逼迫贝拉斯科辞职,将其赶出了总统府,并“一致推举”莫拉莱斯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这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军事政变。

莫拉莱斯的密谋

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将军是秘鲁军人政府贝拉斯科总统的亲密挚友和心腹。在1968年10月贝拉斯科推翻贝朗德政权的军事政变中,莫拉莱斯积极出谋划策,调动他手中掌握的军队,为政变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莫拉莱斯颇得贝拉斯科的赏识,1969年被任命担任经济部长,成为贝拉斯科实施“改革”的得力助手。1974年1月,贝拉斯科又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一军队的重要职务放心地交给了莫拉莱斯,并任命他兼任国防部长。1975年2月,又让莫拉莱斯接替梅尔卡多·哈林将军担任总理。至此,莫拉莱斯不论在秘鲁的军队中还是在政府中,都成了仅次于贝拉斯科的第二号人物。

莫拉莱斯出身于名门豪族(其祖父曾在1890—1894年任总统,其父是一位将军),他虽在表面上对贝拉斯科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但并不甘心听命于这位贫民出身的总统。他的最终愿望是要夺取总统宝座,像他的祖父那样成为秘鲁至高无上的人物。但是,对于莫拉莱斯来说,他不能像秘鲁历史上以往的军人那样,以政府腐败或拯救经济危机为由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这是因为他就是贝拉斯科政府中的第二号人物,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是经他同意而且是他参与制订实施的,否定政府也就等于是否定他自己;莫拉莱斯也不能像贝拉斯科策动政变推翻贝朗德时那样,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身份指挥军队,这是因为贝拉斯科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未经贝拉斯科同意,莫拉莱斯无权调动军队。

为了寻找将贝拉斯科赶下台的理由和取得高级将领的支持,在莫拉莱斯被晋升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后,便以“视察”为由,频繁地到各军区活动。他在“视察”中发现,一些军区司令对贝拉斯科总统独断专行、无视军区首长的意见和尊严颇为不满。此后,他便着手秘密策划一系列推翻贝拉斯科的活动。在莫拉莱斯策动下,1975年8月19日清晨,五大军区司令签署联合公报,宣布“起义”,用武力逼迫贝拉斯科辞职,将其赶出了总统府,并“一致推举”莫拉莱斯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由于这次政变是由军政府的第二号人物策动的,因此,被称为秘鲁军人政府内部的一次“宫廷政变”。

贝拉斯科成了孤家寡人

五大军区司令签署的“起义”公告,首先是由陆军部秘书长何塞·比利亚洛夫·比希尔将军在远离首都利马的塔克纳城宣布的。公告说,由于军政府主要领导人独断专行,秘鲁的革命进程进入了极为困难的时期,为确保巩固和发展“革命进程已取得的成果”,“使革命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秘鲁陆军五大军区在武装部队其他各军种和警察部队的支持下,“宣布发动军事起义”,推举陆军中将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和武装部队革命政府的新的领导人。公告明确指出,武装部队新政府将坚定地继承1968年10月3日开始的“革命进程”所开创的事业,“遵循这一进程的宣言、章程及秘鲁革命的意识形态,决不偏离这条道路,也不以利己主义的行动去损害这一进程”。

在以陆军为首的各兵种和警察部队都反叛的情况下,贝拉斯科成了孤家寡人。不过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他被赶下台的时候,他所开创的“革命进程”仍然得到肯定。此外,他也并未因此受到任何人身自由的限制,他被告知,他可以留在国内,也可以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并可享受退休将军的各种待遇。由于这些原因,贝拉斯科没有对推翻他的行动作任何反抗,仅在政变的当日下午通过国家电台向全国发表了一篇辞职文告。文告内容十分简单:“在我离开自1968年10月3日以来所承担的职责——革命进程的领导岗位时,我对为秘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表示十分满意。我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武装部队和警察部队,因为在我履行改造我国社会的困难任务中得到他们的支持。我希望全体秘鲁人民——不论是男人还是妇女,军人还是百姓,都永远地保持团结一致,并继续支持革命进程。秘鲁万岁!革命万岁!”发表文告后,贝拉斯科在妻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兄弟陪同下乘坐一辆黑色轿车,从后门离开了总统府。一些消息灵通的记者拥了过来,他们透过车窗看到贝拉斯科脸色苍白,拉着长脸,但他忽而又强作笑脸。对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似乎没有听见,也没有作任何回答。正当汽车加大油门准备远离而去的时候,贝拉斯科摇下窗玻璃向人们重复高呼了一句“秘鲁万岁!革命万岁!”的口号。

还政于民

莫拉莱斯执政以后,秘鲁武装部队实施的“革命进程”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莫拉莱斯政府对贝拉斯科时期制订的政策进行了“纠偏”,如中止土地改革,停止建立新的社会所有制企业,重新鼓励外国和私人投资,等等。

长期的军人统治导致秘鲁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状况恶化,在各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强大的压力下,莫拉莱斯不得不同意还政于民。秘鲁于1980年5月恢复举行大选,12年前被赶下台的贝朗德再度当选总统,同年7月28日宣誓就职。至此,秘鲁连续两届的军人统治和由军人实施的“革命进程”宣告结束。

点评:

在一个军政府执政的国度里,总统必须掌握实际的军队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否则便可能被实际掌控军权者赶下台。无数军事政变对此作了有力说明。秘鲁在20世纪后期的几次军事政变说明了此问题。不过,对军政府而言,夺政权易固政权难。治理与建设国家是长期、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对一些经济、科技发展相当落后的国家来说,要想走出困境就不是像政变那样容易办到了。为此就会引起民众怨恨,甚至遭到民众反对,最终可能走向垮台。秘鲁莫拉莱斯“还政于民”就是如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