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社交智慧:谋求好人缘的处世之道(2) - 别输在人际交往上 - 张瑞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社交智慧:谋求好人缘的处世之道(2)

第28章社交智慧:谋求好人缘的处世之道(2)

3.乐善好施。企业经营有了一定实力,拿出部分利润赞助公益事业,救灾助残等,既是对社会的回报,尽一份社会责任,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奉献爱心、塑造企业美好形象的一种积极表现。1998年江西遭受特大洪灾,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全国上下,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支援灾区人民抗洪救灾。生产神州牌热水器的一家企业,果断地决定免费为灾区人民维修被洪水侵蚀坏的热水器,并及时推出广告,告之广大消费者。消息传出,立刻受到用户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许。

乐善好施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在实施中还须选准对象和时机。生产神州牌热水器的那家公司在这方面处理得就十分恰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推心置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商务活动或直接的商品推销中,有时几句推心置腹的话便胜过长时间的争辩。因为推心置腹、以心交心,与对方的情感世界相通,容易引起共鸣。古人说一言九鼎,似乎有些夸张,但说话针对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的普遍要求,常常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吃亏就是占便宜

做人经商要讲究信誉,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之所以很多人都不循此原则行事,就是因为他们太计较那一点点眼前利益了。为了那一丁点眼前利益,他们不惜损害自己的信誉。这种人其实是很愚蠢的,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你拿了这一点眼前利益,损失的却是自己生意的根本;相反,你把这一点利益让给了对方,你得到的就会是对方永远的信任,以及长久的生意利益。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轻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他们一句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三个人来到了同一个大城市安家落户。过了些日子后,第一个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话感到了苦恼。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师命不敢违,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最后,他只好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苦恼过,可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补好鞋底后,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第二个鞋匠为此暗暗得意,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最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但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多掏一角钱的成本,这到底划算吗?第三个鞋匠想了一夜,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却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为什么前两个鞋匠都失败了,而最后一个鞋匠能够获得成功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能够诚信对待他人,你就一定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回报。因为你的诚信能够获得对方的信赖,而这种信赖反过来又可以为你赢得更多的生意。而是否能够诚信地对待他人,就看你是否舍得那“第五颗钉子”。第一个鞋匠不敢面对现实,固步自封。第二个鞋匠欺瞒顾客,热衷于不当利益,因此他们都失败了。只有第三个鞋匠舍得利益,能够真正做到诚信经营,所以取得了成功。

李嘉诚为了做到诚信经营,在涉及个人和企业利益时,也从来不计较那一点点眼前得失。也正因为他不怕吃亏,所以又反过来得到了更多的信赖和生意。有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家贸易公司向李嘉诚订购了一批玩具输往国外。货物已卸船付运,可以向对方收取货款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来电通知,外国买家因资金问题无法收货,但贸易公司愿意赔偿损失。李嘉诚判断,这批玩具很有市场,不愁没有顾客,自己的损失也就有限,因而没有要求赔偿。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美国人突然找到李嘉诚,认为他的厂是全香港规模最大的塑料花厂。原来,是那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向美国人推荐了李嘉诚,并说尽了好话。美国人给了李嘉诚六个月的订单,后来就成了他的永久客户,他们所需的塑料花逐渐地全由李嘉诚供应。李嘉诚的业务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吃亏是福”,这被很多人奉为金玉良言。商界没有永远的便宜,也没有永远的吃亏,如果你想贪一时的便宜,最后得到的可能是永远的吃亏;相反,如果你为了自己的信誉吃了一点眼前亏,你很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收益。“吃亏就是占便宜”,这话并不是在骗人。

信誉是做关系、谈生意的基础,要讲信誉,就不能怕吃亏。

做到入乡随俗

每个月,威廉·霍华德·塔夫脱都会用几乎20个夜晚敏捷地扭动着自己肥胖的身体,与一些脚步轻灵的女人愉快地跳舞。

西班牙战争爆发后,紧接着,菲律宾开始出现暴动。身为菲律宾全国委员会主席的他不停地在各个省之间奔波,向那些对政府有仇恨情绪的人宣扬政府的新政策。为了让人们接受自己,他特地学会了“rigadon”舞。因此,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与那些皮肤微黑的女人们跳舞。

奥斯卡·戴维斯说:“他魅力无边。菲律宾人脾气乖戾,而且总是存着怀疑之心……可他却能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同样,为了表示自己入乡随俗的亲近之意,卡尔文·柯立芝也拍了一张身穿工作服,手拿干草叉的照片。所以,他总是戴着一个装饰着鸟羽的头巾向印第安人致敬,这种装束极富乡土气息,为他以后在争取农民的选票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克舍尔司将军受命去开凿巴拿马运河之时,他脱下了将军服,穿上了平民的衣服,所有人对他的这一举动都很诧异。起初,许多官兵都很吃惊,但很多工人和工程师却十分高兴,他们折服于克舍尔司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克舍尔司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最得民心的大外交家。在他第一次遭遇挫折后,他就学会运用这个策略了。

以前,他曾在一个印刷厂里干活,那个印刷厂离他家特别远,他想冲破厂里的陈规陋习。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排字房里的老工人要对每个新工人征收一些不合法的“税”,可富兰克林拒绝支付这笔“税”。于是,在几个星期里,他的压力都很大,富兰克林后来说:“要让那些无知的工人心悦诚服,就只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以赢得他们的欢心。”不久之后,居然有很多工人都很拥戴他。

那些想成为大人物的人必须要先对其所属的团体的习惯表示尊敬,无论是一个俱乐部,一家商店,一所学校,还是一个国家。那些平时不太注意我们习惯的素不相识的人,我们不也是冷谈地对待他们的吗?有时候,也许还会充满了怀疑。因为他们轻视我们所尊崇的东西,我们也会如法炮制。富兰克林这一生只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

在他出任美国驻法大使初期,他并不认为入乡随俗有多么重要,在与他人谈话时,他仍使用自己的母语。于是,他的工作出现了许多本不应出现的麻烦。在他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之后,他马上就想办法解决。几年后,他的法语已经与法国人不相上下了,这使他在法国大受欢迎,没有哪个美国人能像他那样受法国人的欢迎,直到后来大战期间才被麦仑·赫利克超过。

有谋略的人经常会用各种方法来表示他们对于他人所重视的东西的尊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