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社交尺度:拿捏人际关系的分寸(2)
第31章社交尺度:拿捏人际关系的分寸(2)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件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作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永远记住一个物理的反应:一种行为必然引起相对的反应行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让自己变得有人情味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意领他的情。
某君便有一个这样的朋友,是很好的例子:“我有一个高中同学,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刚开学,她就主动地当了班级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自从她上任后,见到我,有时干脆装作没看见,日子久了,我们就疏远了。但她有时也会突然向我寻求帮助,出于朋友一场,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忙。可事后,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却无奈于心太软。就这样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劝我放弃这份友情,这种人不值得交。当我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她伤心地流下泪,她除了我竟没有一个朋友。”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比如说,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伤人自尊;施恩于人不可一次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再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泡苦水”。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渡难关、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变得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天南海北,做了什么工作,谁也不会忘记这段交情。
共事时间长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只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彼此关照,也能引起对方的好感,同样可以建立难忘的交情。有这样两个军人,一个在司令部当参谋,另一个在政治部当干事,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有一次部队拉练,他们两人作为工作组成员被分到了一个连队。部队每天走百里路,行军路上,他们互通情况;收集材料,一起帮助连队组织好行军,为解除战士行军的疲劳,还轮流作宣传鼓动;脚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帮助对方挑泡,买了吃的一起分享。就这样,行程千里,圆满完成任务,两个人也结下了深深的交情。20年后,当了部长的参谋到外地开会,还专门绕道到某陆军学院去看战友。两人见面,忆起当年一起行军,分吃一只苹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不消说多么高兴。这样,十天的交情,记了一辈子。
2.培养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以达“趣味相投”的高度。
有时候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走边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不了交流体会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是一种信息和思想观点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觉得受益匪浅。时间长了,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不约而同准时到这里会合。后来,老王调到北京还经常打电话来问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3.杜绝“一次性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勿庸置疑,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有人”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你的行为风范,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敢做更要敢当
田丽是个美丽可人的女孩,刚从分部调进深圳总公司时,大家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她,不论男同事、女同事都非常喜欢她。可是不久以后,大家就发现了田丽不可爱的一面。有一次公司的一个女同事花了三个多小时录入了一份资料,可是在她出去喝杯咖啡的时间里,那份没存档的资料就消失了。资料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惟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动了她的电脑,会是谁呢?这位女同事很和气地问了几遍,但始终没人承认。后来公司的一个文员告诉大家,她看见田丽曾按了一下回车键,这件事使大家对田丽的好印象消退了很多,一个敢做不敢当的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久后,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田丽所在的a组接受了一项工作,为一个大型百货的促销活动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一直到策划都要做好。十天后,a小组完成了全部工作,但后来却发现橱窗设计有问题,这给百货公司带来了损失,a小组成员一个个忐忑不安,准备接受公司的处罚。这个时候大家本来应该风雨同舟,没想到检讨会一开始,田丽就抢先发言说这件事和她没关系,她当时没对橱窗设计提出过什么意见,对这个错误不负有责任。但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橱窗设计方案田丽从头至尾都参加了。公司领导没有太过严厉地批评大家,只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几个主要领导都对田丽推脱责任的做法感到不满。同事们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疏远了田丽,几个刻薄的同事还时不时对她冷嘲热讽。结果,不久后田丽就主动辞职了。
田丽不敢承担责任,敢做不敢当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鄙弃,结果她失去了大家的好感,也失去了一份得之不易的工作。其实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再缜密,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只要你勇敢地承认错误,一定会取得别人的谅解。一个肯负责任的人,大家才会信任他、喜欢他!
人犯了错误后,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为自己辩解,这一点可以理解却不可原谅;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两种反应各有利弊得失,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即使承担,也要把其他人拖下水,这是有的人死不认错的道理。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这种死不认错的做法并不是一种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假设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定人人皆知,你的狡辩只能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具有一流的狡辩功夫,但还是逃不掉责任,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所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和不信任,那更划不来呀!
我们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也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不管你口才多么好,借口多么完美,如果你逃避错误,那他人就会认为你“敢做不敢当”。于是,主管不敢信任你,别的部门的主管也“怕”你三分,同事们更因怕你哪天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与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那么第二种情形呢?也许有人要说,如果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的主管的确会如此,他们会当场责罚犯错者,但绝大多数主管都会“高抬贵手”——既然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从心理上讲,如果你认错,这表明了主管与你位置的高低,主管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替你减轻一部分责任,何况你犯错,他也有“督导不周”的责任呀!所以,在现实情况下,认错的后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
另外,诚实认错还有一些间接的好处,例如:
1.为自己塑造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公众形象——无论主管还是同事,他们都会欣赏、接受你的这种做法。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意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这可是你的无价资产呀!
2.以此磨练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缺点,而且其他人也做不到这一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3.如果真的因为认错而招来主管的责骂,那正好可以为你塑造一个弱者的形象——弱者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同情,也能招来他人的帮助,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的主管在骂过人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呀!
由此看来,如果你犯了错,那就诚实认错吧!但一个人如果仅会认错这还不行,认错之后接下来要做几件事情:
1赶快想办法补救,以免事态扩大。
2等事情过去了,要检讨犯错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下次又犯错!
3如果你的犯错影响到别的同事,那么要向他们表示歉意,如果他们也帮忙作善后,感谢当然是不能免啦!
做人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信赖,获得好人缘。诚实地承认错误要冒不被谅解的风险,但推卸责任却要冒被人轻视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承认了错误你还有补过的机会,但敢做不敢当却会使你失去重新来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