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创造南华的历史
虽然经过了无数次死缠烂打,上下其手,叶明终于把真理部,哦,现在叫国民教育与宣传部的组长位置拿到了,副组长是秦瑞雨。但叶明内心并不是很高兴。
因为现在这个国民教育与宣传组的工作是要为国家意志服务的,而不是叶明之前所想的那种自由编写历史,如写小说一般的工作,这和他的初衷不符合。
叶明不自觉地深深叹了一口气,拉出键盘,带上了眼镜,在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然后无意识地乱敲键盘。
杜诚锐一直坚持要求说南非的穿越者对外要宣传自己是秦汉遗民,躲避战乱后飘洋过海到南非,在此地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了。他的目的大概是表达自己是南非的土著,拥有此地的天然宣称。
但这就给国民教育与宣传部的工作添了麻烦。比如说现在穿越者很多姓氏都是在秦汉以后才出现的,说是秦汉移民,怎么解释这些姓的起源?又比如得益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扎实,现在穿越者能够随时蹦出一两句唐诗宋词来表达情感。那么肯定会有人问:这些“秦汉移民”怎么知道唐诗宋词的?他们不是一直在南非吗?
对于一些与历史无缘的穿越者,他们自然是不会关心这些东西,但叶明的工作就是要整天跟历史打交道呀。对这些历史不严谨点的话,不用等后来人看出破绽质问你百口莫辩无言以对,光周围那些带着临时居住民干体力活的穿越者也会看国民教育与宣传组不顺眼的:凭什么你这种垃圾水平也能坐办公室?快过来给我干体力活!叶明想想就不舒服。
之前叶明为此提议杜诚锐,希望把“秦汉移民说”改成其他的说法,比如“唐宋移民说”,但遭到了杜诚锐的无情拒绝。叶明沉思良久,最后改变策略,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历代移民说”,就是每一个朝代都有一定量的移民来到南非。这样既照顾到了“天然宣称”的问题,又能解决南非众文化与中原相近的问题。这个说法得到了认可。
可是现在怎么编写历史呢?近两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量呀!叶明想想就觉得头痛。沉思了一会儿,叶明决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去问一问群众的想法。于是他在内部论坛里发了一个帖子:“你觉得应该怎么编写历史??”
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大家都在讨论即将要出现的“风俗业”怎么个管法,没空管这些“无用”之事。君不见,现在内部论坛有人已经把id改成了“关爱风俗业xxx”了吗!
叶明只好靠自己了。编写历史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怎么解释拥有1000多年历史南华国,只有这几千人?叶明的想法是这样的:南华国本来几千人(他不知道在南非这蛮荒之地,几千人都不少了,18世纪的祖鲁王国也不过几万人)。如今对外宣传就声称是南华国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圣,被天道教的主神领上天,仅仅留下最优秀的神使继续在人间启迪民智,使世人脱离蒙昧。这符合天道教的教义,通过传教和武力征服,应该可以让现在的人相信它。至于以后,谁管得着呢?
接下来是历史进程的问题。这个近两千年历史里,该怎么填补呢?叶明冥思苦想了很久很久,依旧没有想到什么办法,于是就打算先不碰这一个难题,在边边角角上敲打。
比如说,秦汉移民到南非的方式。但这方面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叶明也不打算写成史料的形式,他要写成英雄史诗的形式。这样每个历史研究者都会知道这是假的,但绝对会通过研究这个故事来寻找南华国的“历史真相”。殊不知,他们找到的“历史真相”,将绝大多数都是他们的脑补产物。
这个史诗的内容是什么呢?叶明的死宅面目暴露了出来。他决定用海贼王的情节来填补:主人公陆飞所带领的船队,跟从南越水师从番禺出发,企图征服交州。却因为一阵怪风的侵袭,船队四散,其中陆飞的船经过了重重险阻,遇到了无数神奇经历,最后经由“冥王”雷利的指点,四散的船队汇合,进入“新世界”——南非。
为了避免这个史诗的死宅气息过重,叶明还加了一些《格列佛游记》的内容进去,使这个史诗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叶明忘我地写作(gaibian),很快就把总体框架给弄出来了。叶明现在十分满意,虽然只有一个框架,但叶明已经想象到后世人民对这个史诗的评价了:
这是南华国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恢弘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反映了南华人民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人民远洋开拓,征服海洋,到达新世界的过程,揭示出南华人民的伟大且优秀的品质,是研究南华古代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南华历史!
这感觉太妙了!叶明沉迷写作中不能自拔。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资载体,有历史就得有文物。而为了证明南华的确有历史,叶明就要伪造文物。
秦汉时期是中国玉器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制造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用器当中。既然南华历史始于秦汉移民的进入,那么肯定也有不少有秦汉特色的物品存在吧。所以玉器的造假就进入了叶明的规划当中。
玉器造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旧玉新做,再是新玉新做。新玉新做后往往还要进行做旧处理。做旧方法又很多。叶明首先尝试的是“热玉法”:把打磨好的玉烤热,使玉质松懈,然后将热玉投到红褐色的液体中,使颜色尽快趁热浸入玉里,这样就能使玉的表面呈现出红褐色的丝纹。
“热玉法”成功后,叶明并不满足,他继续尝试别的办法,比如他把玉放到强酸液体中腐蚀,取出后再放到装有草木灰和麦麸子的口袋里盘磨,改变玉的原貌使表面凹凸不平。这样玉器表面就又看似长期受土浸呈现的白霜了。
叶明还用了一些更加极端的方法,如将狗杀死,趁狗血未凝固时将玉器放入腹中,缝好埋入地下。这样等数年后取出,就可以看到玉表面产生土花、血斑,称之为“狗玉”。一点小麻烦是等到叶明想大量杀狗制作狗玉时,事情败露了,一帮动物保护人士和宠物爱好者跑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
事后,杜诚锐过来探望了躺在病床上的叶明,顺便询问了一些叶明的工作。杜诚锐对叶明制作假文物的行为感到不解。
叶明赶紧说:“这是为了制作一种我们在南非发展了很久,很有历史的样子,而有历史肯定要有文物呀。不多也要有少量呀!”
杜诚锐说:“不是,只要是为什么不直接买仿制品呢?”
叶明真想一巴掌拍死自己,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之前没想到呢?
不过叶明为了自己的老脸能够保住,还是装成一副“我早已考虑到的模样”,跟杜诚锐大谈继续自制文物的好处。因为“南非的文物还是要体现南非的特色”之类的巴拉巴拉,最后虽然杜诚锐还是坚持要买假文物,但总算同意了继续自制假文物的工程。
杜诚锐对叶明的“历代移民说”基本是认同的,但也提出移民最晚截至到宋朝。所以叶明也要想办法制作一些有宋代特色的文物。
宋代最有名的文物是什么?反正叶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想到的是china,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但是南华现在依旧没有制造出本土瓷器,叶明想造假也没有原料。如果去现代买原料,又会被大家问:“为什么不直接买假文物?”。所以叶明翻来覆去想了想,还是决定直接托杜诚锐去现代买假文物瓷器好了。
数天后,文物到位,叶明亲自去验货。
看到这些文物后,叶明啧啧称奇:“这仿清乾隆的粉瓷十分逼真,可以说是高仿,不是专业人数绝对看不出这是假货(叶明当然也不是专业人士)。”
但问题是,现在才明代,这清代的瓷器算条毛文物呀!从时间来看,这是“科幻产品”了吧!叶明一口茶水喷得老远,但是杜诚锐一脸的无所谓,反正乾隆那个自吹自擂到处盖章子的打油诗皇帝离出现还有一百多年呢,怕个屁,到时候有没有康麻子就不知道呢
“算了,就当这是南华本土产品,用来骗骗那群欧洲傻子吧。”看到杜诚锐的厚脸皮,叶明无奈地想,“但是这个‘乾隆x年’的标准怎么处理?看来只能说是南华历史上有一段时间的年号是乾隆了。希望我们能在乾隆皇帝出现前把清国给灭了,起码那个康麻子的日子肯定会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