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态势
周王室虽是天下共主,但东迁后,实力大损,加之主国政者非贤,内政不修,府库空虚,诸侯朝贡又缺,实际上也就等于一个较大的诸侯国。按周礼,王室军队有六军,诸侯大者有三军,小者只有二军或一军。但此时周室也就只有三军。而反观郑国,自庄公继位后,蒸蒸日上,手下能人颇多,在诸侯战争中,打败陈国,西却北戎,坟宋、攻许,不但国土日阔,而且军事实力也浸浸乎居中原诸国之首,王室三军,郑也三军,而且人数相若,兵车数近似。
两家如果要交仗,周桓王是没有把握取胜的,最大的可能是势均力敌,成两败俱伤之局。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一怒之下兴兵伐郑,召集陈、蔡、卫三国从之。这三国之中,以陈为强,但陈国刚逢内乱,陈侯死,其弟杀死太子自立,国人不服,正赶上周桓王征发其国伐郑,这位弑君者为讨好天子,以便名正言顺,所以发兵,这种兵当然是靠不住的。
再说郑庄公闻道周桓王兴师来伐,召集诸大夫商议对策。正卿祭足说:
“天子亲自统兵来征讨,责备我们不朝贡,名正言顺。不如我们遣使谢罪,他们也就会罢兵了。”
郑庄公却不答应,认为郑有三世勤王之功,今以小故大兴师,不先挫其锐气,郑国就完了。
大夫高梁弥分析说:
“王师锐气正盛,可以先坚壁待之,而从征王国中,陈国出征,国内不稳,军士不想打仗,而蔡、卫两国与我世仇,可能会出力。”
公子元献计道:
“既然如此,我们也与三军对他们的三军,先打由陈国军队与王室军队混组的右军,陈军一乱,阵式不稳,我们就可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