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七十四,东平陵之乱
第134章七十四,东平陵之乱此刻,东平陵发生了青眉盟的起事。
东平陵有一所官学,叫做乐安官学,是在北方大地战乱时期唯一一所保存下来的官学,是最重要的官学之一,但是,今天的乐安官学,出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一群官学的学员,抱着孔夫子的牌匾,在街上游行,更严重的是,这一闹,整个东平陵附近的官学生还有读书人全部加起来闹,连士人都参与了游行,人数一下子激增了几千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桓峰为了防止东平陵发生青眉盟叛乱,限制了东平陵的百姓出行,与此同时,桓峰开始彻查整个东军府的贪污现象。
桓峰私下把这个意见交给了安玄,他最信任的人,但是没有交给沈错,而在在东平陵的读书人闹事的时候,一群士兵在东安城内把几名贪污的官员抓走,余耆冲出府邸,这群贪官被拖着走,他们双脚猛蹬,大骂道
“难道你们不是贪官吗?难道你们没收过孝敬吗?”
“为什么要抓我们!?”
“带走!带走!”
沈错拄着拐杖走出府邸,见这种现象,叹气道
“为什么不问问我们?”
余耆问
“二公子想干什么?”
沈错道
“东军府这么大,光是青州的贪污规矩还有内部的一些陋习,能查出来都很困难,现在是整个东军府,必须即刻向二公子奏报,将范围减少。”
桓峰的意见交给了还在相州推行土地改革的长孙安玄,长孙安玄啊大惊,疑问道
“是谁把这种意见交给二公子的,天啊,二公子还切断了东平陵的对外联系,这下麻烦大了,麻烦大了。”
负责送信的李韦问
“长孙大人,您的意见是?”
长孙安玄说
“快,你让二公子,彻底停止对贪污陋习的搜查,告诉二公子,这是我的意见,没有确切的证据,发起大规模的清查,意味着清查的全面性,后果会是查也查不出,反而还会造成剧烈的人事变动,甚至会有世家借此发动叛变,快,立刻回去告诉二公子,把这个范围缩短为临淄和北海郡,东莱郡,快!还有,立刻把东平陵的封禁给解除掉。”
书生们在闹事,他们跪在乐安太守冯苌的面前,冯苌问
“你们快回去读书,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为首的闹事学生说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冯苌知道这段话,他便回答道
“富矣!”
此人再度问道
“既富矣,又何加焉?”
冯苌满头冒冷汗,他知道下一句是什么意思,他被这群学生们套牢了,他回答道
“教之.”
接下来,这名学生道
“冯大人,我想问您,既然百姓富裕了,要教育他们,那为什么还要限制东平陵的出入,为什么您清查贪腐,却要搜查官学?弄得我们读书人过的鸡犬不宁!”
冯苌心情紧张,说话急促,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他急忙地说
“我我跟二公子说跟二公子说去!”
“不,现在就说!现在就说!”这些学生围住冯苌,冯苌不敢去对这些文化人动手,但是事情闹得太大了,很快传回到东军府去了。
此刻,元休等人集中到了临淄去,他和华廉站在桓峰的面前,桓峰对两位高级官员说
“如此一来,东平陵已经造反了,华廉,你点齐三千兵马,去东平陵,镇压叛乱。”
“元休,你带一千兵马,去广宗,守着,如果华廉出了什么事,你就去帮他。”
元休低着头,叹着气,他不忍心桓峰这么对待那群闹事的官学学生,桓峰问
“你怎么了?元休,我告诉你,东平陵的那些官学学生,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世家,他们看不惯我搜查违规现象,不是什么好想法,不要觉得他们是什么好东西。”
元休“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元休带着兵马去了东平陵南边的广宗附近,实际上是监视华廉做的如何,他把军队驻扎在东平陵以南,却按兵不动,华廉带着三千兵马进了东平陵,还是驱赶闹事的这些学生。
华廉站在讲台上,他也不敢对读书人怎么样,毕竟读书人都是士人,这要是欺负他们的话,麻烦得很,他把学生们强行聚集起来,问这些学生
“你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你们读书不就是为了多写点东西,多留点正气,留给国家么?”
学生问
“可是我们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东平陵封锁,为什么清查贪腐要清查到官学去?”
华廉又说
“你们应该知道青眉盟的事情吧,二公子怀疑,有青眉盟人混入了东平陵,他们会影响你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如果你们想要保存自己的生命,保存你们的财产,不应该支持二公子吗?”
但是华廉的解释,没有打动这群学生,但是也让华廉没有想到的是,有激进者,持刀冲向华廉,企图刺杀华廉,但是华廉躲开了,此人并不是乐安官学的学生,而是青眉盟的盟人,激进者的行动造成了东平陵城内的大规模混乱,一些青眉盟人从中起事,他们企图夺取东平陵,士兵们先保护到处躲闪的官学生,他们把一批官学生送到了兵营内,又把一批读书人,送到了官学内进行守护,但是城内,喊杀声四起,还有人煽风点火,把装有膏油还有燃料茅草的库房点燃起来,大火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