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季阳原番外1
那一年,梨花谢了春红,桃花遍地开,京都城外的雪兰山上,桃花尤其开得好看。
借着这样的热闹,京都几大氏族兆家、纳兰家以及陈家的公子哥儿们联合起来,要在雪兰山的雪兰亭里,办一场空前盛大的诗会。帖子撒了下去,不仅京都里有头有脸的公子少爷都受到了请柬,就是京都城外有名有姓的名人,也都收到了邀请函。
请柬送来之时,他正窝在自己的府里,怀中抱了个美女,手里端着杯竹叶青,细细在品。
送帖子的人再三表示,请他一定要来,他随意地摆摆手,拿着帖子看了一眼,随手扔到了角落里。
纳兰家……纳兰家……
光是纳兰两个字,就足够让他作呕!天知道他有多痛恨这两个字!
他生在季家,是晋国王上的第十七子,季阳原。记忆中,父王懦弱可怜,纳兰家族的庞大势力,一点点地影响了整个晋国。他从出生以来,就被训诫,要尊纳兰家为贵宾,不得有违!
但男子汉大丈生于天地间,如何能甘心俯首称臣?
他尝试过反抗,那是十一岁的时候。他与纳兰家的大公子起了冲突,父王要他认错,可季阳原觉得,那是纳兰家的大公子仗势欺人,而他直说看不顺眼,是正义的。可父王坚持要他认错,甚至为了安抚纳兰家,将他囚禁在黑黢黢的地窖中。
三天的时间,他在地窖中过了三天!
那样的孤单,那样的黑暗,那样的……令人难以忍受。
他渴望着父王来救他,母妃来救他,可最终,没人来。三天后,他被放出来,纳兰家的大公子笑容倨傲,面色奚落,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心。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在地窖中想明白了一件事。
晋国如果有一天败了,一定是因为纳兰家。
而纳兰家也容不下他,他从地窖中出来后,遭到了两次刺杀。他的母妃,也在第二次刺杀中为了他命丧黄泉。
这笔血海深仇……
他握紧拳头,目光狠厉,一下子砸在身边的酒桌上。他恨他们,可他也知道,如果得罪了他们,他不能活。为了珍惜母妃为他留下来的这条命,他不能不走一条,自己也不喜欢的路。
他成功了!
年岁渐长,年少的恩怨早已经过去。如今纳兰家早就放心了他……如今,父王年岁老去,他们纳兰氏,是要扶持新的晋王了。他听说,纳兰家的家主看重他的三哥,大约,三哥是要成为纳兰家新的棋子。
他抵着头深深思考这件事。
过了一会儿,他丢开怀里的姬妾,重新捡起了这一封请柬。握在手里,他有了新的主意。
约定的那一天,是个微雨蒙蒙的日子。大家登上了雪兰山,在雪兰亭外聚会。纳兰家搭起来的观景棚,一路联通到雪兰亭,人来人往,那真是空前盛大。
他比所有人更早到雪兰山,只是他懒得露面,隐藏在桃花树上,有意无意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很想知道,哪些人跟纳兰氏走得近,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不可以信任。
人们一个个都到了,唯有主持这次诗会的兆伦,没来。
他其实早就见到了兆伦,刚才人人往这边来,他却折身去了后山。不过季阳原没有在意,直到后山方向,传来隐约的箫声,他一是嘴快,说到:“箫声澄净空明,是玉箫所奏的吧?”
纳兰家的大公子纳兰松于是笑道:“走走走,能引得兆大公子吹箫的,不是妙境就是妙人,咱们大家也去瞧瞧热闹。大家脚步都轻些,若惊扰了他,他要不依的。”
大家都放慢脚步,往后山挪去。
他本不想去,可跟他交好的陈家公子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这兆家的大公子性子最古怪,咱们也瞧瞧去,听说他吹箫一曲万金难求,也去赚他个千金万金。”
他们走在人群的最后面,季阳原刻意保持了几分距离,陈公子拽着他,却显得迫不及待。
靠的近了,依稀听见前方有女子说话的声音:“不好不好,这一段不好,换一段音律吧?”
季阳原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来。
这声音,他竟然听过?
似乎,是她……
陈公子找了个好位置,向他挥手,他毫不迟疑,立即往那边走,还惹得陈公子一阵惊奇。
兆伦的声音暖暖的,宠溺溢于言表:“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换一段,这样,你觉得如何?”说着当着又吹了一段。
那女子喜道:“对,对,就是这样的才配得起这些桃花。你完整地吹一遍。”
他已经能看见前面的风景了,桃花成片,桃花树下,兆伦靠着桃花树,含着笑吹起了萧。
他的对面,依稀站了个浅绿衣衫的女子,盈盈笑语,就是她在说话。那女子单一个背影,除了腰肢特别细,真跟千万家里的大家闺秀没多大区别。长发垂腰,头发上垂了一根白色丝绦,也没有什么特别,未出阁的女子大抵都是这样打扮的。
可他看着那根白色的丝绦,冷不丁眼神就凝固在她身上,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伸手入怀,那里,静静放着一根同样的白色丝绦。
隔着一片人群和红艳艳的桃花树,她在桃花树下跳舞,纤纤素手伸出来,柔软的腰肢扭动。红色的桃花,绿色的衣衫,那身姿翩飞,转身之际,流光溢彩的眼眸,眼角下一颗泪痣越发风情万种,嘴角的笑意星星点点,夺人眼球。
所有人都看着她发呆,纳兰家两个公子的失态,他也都看在了眼里。
可他忘记了其他,只是看着眼前这个姑娘,好像久在黑暗中的人,世界突然渗透了一抹阳光。
他想起那一日在青楼她窘迫的样子,轻轻笑了起来:“这是谁家的女子?好一曲罗田舞,好一首《桃花阙》啊!烟月楼里的姑娘,可比你跳得差远了!”
出乎他的意料,她似乎也还认得他,爽朗地站出来回答:“公子谬赞!小女子兆晴意,见过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