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儒——快巧突袭锋芒毕露
※沈福儒
——快巧突袭锋芒毕露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天津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足球人才,沈福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员。他不仅球踢得漂亮,而且相貌英俊,是津门球迷的偶像。沈福儒毕生的足坛阅历,见证了其光辉的运动生涯和丰富的人生内涵,1959年入选天津青年队。1963—1974年效力天津队。1965年代表河北队获得第二届全运会冠军。1965—1973年是国家队主力边锋。1974—1990年,先后任天津队、天津青年队、天津二队(东亚队)主教练。1993—2000年,先后出任火车头队、湖南队、厦门队、广州白云山队教练。2002年任天津立飞队教练。2003年任天津女足总教练。2004年任天津市东丽区体育局足球学校总教练。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青年时期的沈福儒
1942年出生的沈福儒是地道的天津人,上小学时开始与足球结缘。沈福儒回忆道:“我当年在河西土城小学上学,学校前面是一大片空地,我们这些孩子就在那里踢球。当年我姐夫送了我一个小皮球,很简陋那种,那个球陪了我好几年。虽然条件简陋,但是不平的场地和不太好控制的球反而给我练好技术打下了基础。”升入中学后,沈福儒很快入选了四十二中校队,随后又进入体校足球班,开始了专业足球训练。适逢组建天津青年队,主教练李朝贵慧眼识珠,选中了具有潜质的沈福儒。在天津青年队中,沈福儒不仅技术拔尖,而且训练十分刻苦,比赛尽心尽力,从同龄球员中脱颖而出,深得教练青睐。沈福儒在民园体育场的成名是从1963年开始的。当时天津队和国家队比赛,小将沈福儒登场后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在一次射门中一脚将球打进了死角,最后天津队1∶1与国家队踢平。赛后观众拥入球场,把沈福儒举了起来,让他激动不已。其实当时很少人知道,沈福儒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那是1962年,在与昆明部队足球队的比赛中,沈福儒的脊柱被对方球员踢成了骨折。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沈福儒都在与伤病顽强地抗争着,并最终走出了伤痛阴影。他的技艺日瑧成熟,实现了入选国家队的夙愿。
球场上的沈福儒
当时的沈福儒正值青春年华,不仅长相出众,球技更是响当当。沈福儒笑着说:“当初我们一拨国家队的球员都挺帅的。记得1965年我们去朝鲜参加一个杯赛,在欢迎晚宴上,朝鲜的电影明星们都争着过来和我们合影。当然,我们当时球踢得更棒,跟朝鲜队相比并不处于下风。要知道,第二年朝鲜队在世界杯赛上可是大放异彩的,进了前八名。”现在不少老球迷提起当年的沈福儒依然赞不绝口,说如果放在现在,沈指导绝对称得上的是津门c罗和梅西。对此,沈福儒笑着说:“有点过奖了。不过我和梅西、c罗最像的应该是我们都是左脚球员。当年我在边路确实挺有特点的,带球过人几乎不怎么费力,而且下底后铲传是我的一绝。当然,当年为了练这些,我可是腿上几乎没有好皮肤了。而且我也经常得分。不得分让你踢前锋干嘛!现在不少老球迷和我聊天,还总问我当年一些比赛中怎么就能在边路把球射进球门的呢?不就是玩儿命练出来的嘛!如果真要比较的话,其实我觉得我踢球还是和梅西相似的。”
随队出访的沈福儒
在国家队期间,沈福儒得到教练的重用,出战国内比赛、出访亚非欧国家二百多场比赛。由于伤病等原因,沈福儒1974年离开国家队退役,回到天津后开始了执教生涯。善于挖掘年轻球员、大胆使用年轻球员,是沈福儒指导最大的特点。带天津队期间,刘俊鸿、翟良田、刘金山、王毓俭、王广泰、齐玉波都很年轻,天津队连年取得好成绩,曾获全国联赛亚军。他与宋恩牧、张大樵带领天津青年队两批小将,如段举、左树发、霍建廷、王凯、尹怡、山春季、王兴华、宋连勇、张俊强等,曾获十六城市赛冠军,并于1984年一举夺得全国青年队联赛冠军,被中国足协指定参加当年第一届中国足协杯,并升入全国甲级队,使天津拥有两支甲级队,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队第三名。此后,沈福儒率领的东亚队,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八名的水平。他的善于“抢救”中下水平球队的能力,得到一些外地城市的认可。1997年,他用一些不被看好的球员组成广州白云山队,竟然成功冲入甲级队行列。后来,天津立飞队等球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请沈福儒出山,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练员学习班里的沈福儒
在执教生涯的后期,中国足球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沈福儒无奈地慢慢退出。2000年,西南的一支球队请他去带队伍。到达的当晚,一位市委书记出来接待,许诺给他非常高的待遇。吃完晚饭后沈福儒独自到球员公寓附近去看看情况,结果是虽然公寓大门锁了,但是好多球员都从阳台爬出去游乐。沈福儒十分灰心,第二天找了个借口,迅速离开了。当外地一些球队聘请他任教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看这支队伍是否可塑、是否有希望。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一次意外的车祸,沈福儒后来离开了成年队教练的岗位,转为做一些顾问工作。但只要有机会,他还会去学校和少年队进行辅导。发现了好苗子,沈福儒都会全力去挖掘和帮助。他说:“中国足球和天津足球应该参照世界足球发展,结合中国人的身体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中国人的智慧与速度,发展适合中国人的足球之路。天津足球现在人才不多了,我觉得从根儿上说,还是教练水平有限。我们那个时候,都是从国家队下来带着队员在球场上摸爬滚打。但看看现在呢?而且俱乐部的足球理念和管理水平也必须提高。现在大的氛围越来越好,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小球员能够脱颖而出。期望着天津足球的后辈人才像当年那样源源不断,无愧于我们这座大都市。”
随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日渐火爆,沈福儒有了展示才能的机遇。这些年来,他被天津广播电视台聘为特约评论员。每一轮中超比赛,荧屏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电视台现场直播,他和主持人并肩而坐,二人侃侃而谈。沈福儒的评说专业地道、直言率真,无论褒贬,句句到位。那满口的天津话、耳熟能详的俗语,让天津球迷乐而点赞,也令外地球迷领略了天津卫语言的诙谐与妙趣。
沈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