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生——津门走出的优秀门将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王美生——津门走出的优秀门将

※王美生

——津门走出的优秀门将

1956年暑假的一天,14岁的王美生和同学踢足球,不经意间被大家推到球门线当守门员。别人要么嫌摸爬滚打容易受伤,要么觉得没有进球的快感,只有被进球的失落,选守门员时都躲在一边。王美生倒随和,“守门就守门”,就这样站到了门前,并且扑出了对方势在必进的点球。王美生一战成名,理所当然地成为校队门将。

王美生

没料到这意外的选择成就了他的门将生涯。1957年,河西区体育场李玉森教练看中了王美生的身体条件和反应能力,吸纳他成为河西区少年足球队成员,并在转年推荐他去民园体育场参加天津少年足球队试训,而后入选天津少年足球队。这么多年过去了,王美生始终记得试训的场景:那时民园体育场建造了一圈水泥看台,足球场地也由原来的沙地改为草坪,并在体育场的四角搭建起24米高的木制灯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座灯光球场。气势如虹的场面,点燃了这位少年的激情,王美生顿时觉得自己有了新的天地,有了得以实现理想的无限空间。1959年,王美生通过了陈治发、李朝贵教练先后考核,顺利进入河北青年队。当时队里的张业福、张大樵等多位师兄担当着门将重任,更多时间里,王美生都是在默默地观摩比赛,汲取营养,学习各家所长,不断提高。1960年底,同为守门员出身的时任天津队总教头曾雪麟,叫上王美生去广州参加冬训。这对王美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契机,他要求自己无论上不上场,也无论什么时候上场,时刻要保持一个门将应有的状态,这便要求他比别人付出更多。身体状态通过日常训练来保持,教练也会针对不同守门员的技术和身体上的特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王美生训练照

“守门员这一位置的特殊性对球员的比赛状态要求非常高,这种对竞技比赛适应和理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心态和经验。有时候经常上场的人心态就愈发好,反过来越是替补越容易手生,发挥失常。在某种意义上,这对替补守门员来说不大公平,但没有办法,这就是竞技体育。这也要求大多数替补守门员不断调整比赛状态和磨练自己的心态。”王美生说道。

对于王美生这样长期担任替补的守门员来说,天赋之外,自信、专注、坚韧都是格外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王美生认为守门员是个看似放松,其实时刻面临危机的角色。穿着与其他10名队友不同的球衣,戴着手套,仅仅从外形上,守门员就已经与众不同了。守门员不是最具存在感的角色,但一旦面对对方的猛烈攻势,绝对能吸引最多的目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守门员相比于其他位置的球员是幸运的,如果门将能带几步球,甚至过一次人,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至于献上扑出点球而拯救球队的出色表现,更是一大功臣了。诚如布冯所言:自大和自虐是并存的——如果你搞砸了,招来的嘲笑也会超过任何一个位置的球员。有了如此的体验,王美生深知,唯有努力在训练中提升水准,珍惜一切比赛机会,能够做到给点阳光就灿烂。但是当替补对于一个正当年的球员来说是一种折磨,在这样的折磨里,王美生不急不躁地度过了5年。

时间来到1965年,王美生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在联赛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得到教练的认可。遗憾的是,正当事业朝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文革”,让一切都戛然而止。好在王美生和张业福、贺洪山等门将不甘寂寞,他们志同道合组织了一支篮球小分队,没事儿就打打篮球,盼着有一天重新回到足球场时,身体不至于荒废。

5年后的1970年,竞技体育恢复比赛,王美生重返绿茵场。他成为天津队主力门将,参加了多项国内外比赛,技艺愈发成熟,在比赛中总有超常发挥。津门老一辈优秀门将张俊秀看了他的比赛表现后,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你的守门越来越好,好好努力,还有前途。”天津队当时的主帅曾雪麟也给他很高的赞赏。王美生吸引了北京部队足球队的关注,1973年的一纸调令,将原本准备退役的王美生调入北京。

王美生

王美生形容1973年是自己立业成家的关键一年。他来到北京部队足球队后放开手脚,没有了任何包袱,轻装上阵的他总是充分发挥水平。王美生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的训练,顽强的比赛作风,门线前的飞翔扑接,更统治着广阔的防区。他的无所不能,广受人们称道。34岁那年,王美生开始辅佐北京部队队主帅吕登岭,做起了守门员教练,一干就是3年,其间北京部队队连续三年获得全军足球比赛冠军,他多次获得北京军区的嘉奖。1979年,王美生调入北京军区体育馆,从干事升至馆长,直到退休。

王美生的场上英姿

做教练工作的王美生仍然善于开动脑筋,并有颇多心得,至今他还关注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总结后传授给后辈。他说:“我那个年代,强调身高体壮,强调门线技术,后来我做教练,守门员开始大范围活动,用手抛球和长传发动进攻。如今,守门员开始加入运动战,被赋予了后卫,甚至防守型中场的任务。我欣喜地看到,时代在进步,推动着守门员技术与战术体系发展保持同步,甚至引领着其他队友的攻防节奏。”

在过去的赛场上,王美生需要紧盯球的动向,判断下一秒球会被踢向哪里,会不会突然射门,球可能会从哪个方向飞来……全神贯注,不放过瞬间变化,光是站在球门前,都能让王美生大汗淋漓。“后来我做教练,我要求门将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到比赛局势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那一刻,往往会被一些突然反击或者吊门打得不知所措,所以一定要多在平日练习专注度,紧盯飞来的皮球的飞行路线,”王美生说,“门将应该随时把重心放低,有利于迅速起动,根据大脑的判断快速移动到防守路线上,能够及时倒地侧扑或者弹跳飞身扑救。日常还要练好手抛球、脚下传球和停球,重视各种高度和方向的来球。”

王美生在实战中体验多年,深谙守门员还应具备更高的素养。他认为,尽管在战术体系趋于整体化的今天,守门员拥有了更多运动战的职责,也越来越难身处“拥有自己小宇宙”的状态,但这个位置的孤独属性却从未改变——站在10名队友的后面,不需要频繁跑动,有大把的时间放空;与此同时,却要像教练一样观察场上局势,指挥队友防守。

尽管守门员在大多数时间里是看客,但脑子却总在“放空”和“专注”两种状态间频繁转换。作为球队的守护神,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技术要求也非常全面,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练习才能成为球队的定海神针。王美生忘记了是谁说的——归根结底,守门员是“受虐狂”和“自大狂”的结合体。

进入戊戌年,王美生七十有六,身体硬朗、思路开阔。他在北京定居多年,常常想念天津,与家乡老友多有联系,常常说起难忘家乡的培养:“没有天津的养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给天津足球总结了四句话——精诚团结、作风顽强、敬业忘我、永争第一。这对我的一生影响深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