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田——挚爱足球永驻心田
※朱玉田
——挚爱足球永驻心田
1939年出生的朱玉田始终钟爱足球,他说与足球结缘是因为上的小学和第八中学都在河东区第四体育场附近,好多同学都是球迷,有的亲友还在东友队、福星队踢球,他们也看大人们踢球,听他们说球,特别过瘾。河东区本来就是天津的“足球之乡”,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朱玉田耳濡目染,可以说他的童年是泡在足球场里的。
最初朱玉田和同学孙霞丰是学校的灌篮高手。后来体育老师建议他俩踢足球,于是受启蒙老师管学仲指导,朱玉田来到民园体育场足球业校训练,在教练员孙思敬、陈治发的培养下,球技突飞猛进。1957年他代表天津少年队参加全国比赛,崭露头角。1958年,作为全队核心中卫,他参加了全国十二省市足球锦标赛,助球队拔得头筹。1959年,他进入河北青年队,成为主力拖后前卫。此时的朱玉田只有20岁,风华正茂,足球生涯进入鼎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的一次比赛中的右腿半月板严重受伤,不得不进行手术。
朱玉田忘不了得知半月板受伤后的伤心、沮丧,忘不了手术后伤痛的撕心裂肺,更忘不了想到未来生活时的忐忑不安。然而朱玉田立志要坚强起来,向命运发起挑战!他改踢中后卫,镇守禁区,成为守门员前面最后一道屏障。那个年代的朱玉田,无论技艺还是经验,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身材虽然不高,但左右脚技术扎实,头球相当出色,特别是防守中善于控制局面,眼观六路而指挥全局,是位稳健老练的中后卫。他在这个位置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并且承担以老带新的责任,一直踢到“文革”时期退役。
朱玉田(1963年摄)
退役之后的朱玉田,几十年就干了一件事——当好一名足球教练。他有方向和目标,有热情和动力,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孜孜以求。起初朱玉田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脚踏实地做业余少年足球队的基础训练,没想到孩子们也争气,成绩特别出色。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朱玉田、张亚男、田桂义接受任务培训天津青年队一组,主要是挖掘1955年出生的足球新苗。朱玉田说:“天津那时候的梯队建设非常有体系,不同的年龄段分布也合理。很多后来的天津队主力都是在青年队一组成长起来的。这一批队员里面,我对两个‘明’记忆犹新。第一个‘明’是徐明江,他踢足球很有天赋,身体素质、弹跳能力都出类拔萃,而且特别勤奋,为人还格外随和,无论是对师长还是队友,都谦和友善、彬彬有礼。后来伤病折损了他的实力,更断送了一个出色的足球健将的未来。不过这也成就了一个有足球情怀的企业家,这些年,他率领的‘米盖尔’为天津的足球、天津的体育事业真是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还有一个“明”是高海明。朱玉田回忆:“当时我觉得海明是个好苗子,那时他在塘沽盐场,从市里到那儿不通车,两旁是海滩,中间有一条光秃秃的路通进去。夏天特别热,没处躲没处藏,太阳干晒着,冬天更是冷得不行。握着海明冰冷粗糙的手,我心是真疼,这么好的苗子如果一辈子扔在这块地上不就废了吗?我先后去找他五次,最终把他挖来。还好后来海明的成长证实了我的眼光,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为他也为自己骄傲。”
好多人说朱玉田是沉默而有耐心的教练。朱玉田表示:“足球对于我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对足球从一开始热衷,一步步到依赖直至珍爱。我是党员,我告诉自己,组织分配我干这个事情,我必须干好,就算是烧锅炉都要比别人烧得好。”
朱玉田勤勤恳恳地带出一批批队员,成为全国教练员培训班毕业的首批高级教练员。他带领孩子们训练,目标十分明确,也颇有心得。他的观点是:要让孩子们通过艰苦训练争取达到专业水平,要让他们知道专业和业余的差别,等将来他们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能够知道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如果他从来没有达到过专业的水平,可能他这辈子无论做什么都不过是足球爱好者。
1987年在体委足球办公室工作的朱玉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朱玉田和教练组的共同努力下,青年队为一线队输送了大批队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队的几届主力队员多数经历过他们的培育。1975年,朱玉田与张业福辅佐孙霞丰带队参加第三届全运会。随后,他又与林贵荣训练青年女足,培养出王梅、王春玲、郭艳芳等多名选手,输送到天津女足。1992年,孙霞丰任天津青年队主教练,朱玉田又协助主帅带队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亚军。足球职业化之后,朱玉田受聘泰达俱乐部任训练部副部长,后又在几个俱乐部中出任领队、教练多年,直至退休。
多年来,朱玉田无论做教练、做领队,还是做泰达俱乐部训练部副部长,始终全心全意地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不在足球场就在为其他足球工作做准备。他说自己师承了很多足球前辈的言传身教,一路走来被传统塑造,竭尽全力传承天津的足球传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老体育场纷纷不见了踪迹,这让朱玉田很焦虑:“我知道这是城市进步必不可少的举措,但好多珍贵的回忆也随着体育场的拆除消失,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令人留恋。”
朱玉田有满满一床头柜的相册,他的爱人,他的三个宝贝女儿,他的美好记忆,都在这一本本相册里。那些色调柔和的照片,有的已经泛起一层灰白的光,他还是时时情不自禁地翻看着,冥想着。三个女儿都毕业于高等学府,都有稳定的工作和各自的小家,而老伴几年前过世,朱玉田执着地享受独居的生活。
1989年朱玉田(右)与林贵荣(左)执教天津女足二队
朱玉田的晚年绿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