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丰——左右开弓硕果累累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孙霞丰——左右开弓硕果累累

※孙霞丰

——左右开弓硕果累累

现侨居加拿大的孙霞丰,这些年经常往返两地,2017年的一个冬日回到天津,一件红色运动衫鲜艳夺目,老人容光焕发、精神十足,一见面便说:“足球有让人感动、边哭边笑的魔力,我是那种不在乎功名利禄,只在乎快乐随性的人。”年届八十高龄的孙霞丰还像当年那样个性十足、快人快语:“足球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这是我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下定的决心。”作为天津足球黄金时代的亲历者,颂扬他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毫不夸张且实至名归。

走出工厂奔球场

孙霞丰出生于天津市河东区,在第八中学上学时是篮球爱好者,经常和同学打球,技艺出众,是校篮球队队员、全校闻名的灌篮高手。其实他的足球才华早在小学时就显现出来,在河东区体育场周边的马路上、胡同里,孙霞丰和小伙伴们经常踢球,他天资聪颖,脚法在玩玩闹闹中练得有模有样。

后来孙霞丰进了天津国营712厂(现天津电视机厂前身)工作,恰逢厂里的足球活动开展得火热,他和同事陈少铭、念文汉等组成厂代表队,经常参加企业之间的比赛。孙霞丰几个人是为数不多的从企业走向专业队的足球运动员。孙霞丰踢出了名气,1956年被李朝贵、夏忠麒选入天津青年队,当年与张业福、刘正民、马金才等人在北京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获得亚军,并有出色的表现。1959年他入选邵先凯、曾雪麟执教的天津队。

青年时期的孙霞丰

全运会崭露头角

1959年,天津市作为省会城市代表河北省参加首届全运会。此时队伍中的白队队员多为老将,孙霞丰、李学浚、宋恩牧等人开始挑大梁,河北队获得这届比赛的亚军。在与解放军队进行的半决赛中,河北队获得了关键的点球,队友们正在犹豫谁去主罚的时刻,孙霞丰站了出来:“我来罚!”随后,22岁的孙霞丰以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脚法,一蹴而就!赛后,时任天津市市长李耕涛专门看望大家,对孙霞丰大加赞赏和鼓励。

孙霞丰的耐力极强,冲刺跑速度甚快,这些都源于平日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练长跑制定了长距离路线,以天津市人民体育馆为起点,沿贵州路、吴家窑大街,转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岳阳道,最后回到体育馆。跑步中他有时兴致起来,会瞄准前面的自行车奋力追赶。球队住处移地后,孙霞丰的另一条长跑路线是沿昆纬路、狮子林大街、中山路往返跑。如此坚持不懈,耐力、速度大幅度提高,为他在比赛中充分地发挥技术打下了根基。

驰骋锋线有绝活儿

进入一线队之后,孙霞丰征战过每年的全国联赛、锦标赛,在1960年夺得“双冠王”的比赛中,在获得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冠军的比赛中,在朝鲜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获得亚军的比赛中,他均作为主力前锋登场。他是闻名中国足坛的射手、得分手,那些年间几乎每场比赛都有进球入账,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

孙霞丰的射门特别有想象力,突破、抢点快速、猛烈,左脚右脚都有得分功夫,临门一脚令人叹服。他有三个得分绝活儿——在快速冲刺中的“捅射”、门前抢点的“铲射”、18码线附近的“抽射”。他说:“很多人在快速行进中,因快够不到球时才想起用脚尖射门,我就不同,球在我脚下正前方位置,我随时都可以采用脚尖射门,球速快,因而守门员不好防。铲球的关键是我的跑位和胆量。”他又说:“我的抽射是高抬大腿,快摆小腿,用足的正背猛击球,球在空中一个抛物线旋转,然后突然下坠,如同乒乓球的下旋球。”几十年前,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足球运动史》一书中,专门收录了他的射门照片,赞赏孙霞丰的射门颇具特色。

孙霞丰夫妻合影

孙霞丰的射门绝活儿,看似无师自通,实乃经常思索又艰苦磨练的成果。对此,他有感而发:“足球不是野蛮的游戏,是力与美的充分展示。它不仅仅靠身体和技术,还有心理和意志。足球比赛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赢得胜利,还包括赢得尊严,同时让人们分享快乐、传递文化、传播精神。”

实至名归神射手

1960年,孙霞丰以优异的表现入选国家队,直至“文革”开始。遗憾的是,那些年国家队虽有出访和在国内迎战来访的外国队的任务,但是没有机会参加正式的国际赛事。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又给了孙霞丰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在预赛和决赛共10场争夺中,他惊人地一人包揽9个入球。特别是对上海队的“生死战”,打平对手即可获得冠军的河北队,在0∶2的极度劣势下,奋力反击,把比分追成2∶3。孙霞丰在最后几分钟突入禁区,在两名后卫夹击、守门员出击的刹那间,顺势倒地射球入网,3∶3!孙霞丰不愧是这届全运会河北队夺魁的第一大功臣!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足球处于鼎盛时期,天津队多次被国家体委指派迎战外国球队和出访比赛。1964年访问越南,“内战内行,外战亦内行”的天津将士不负众望,以善打硬仗的风格连克4支东道主强军。越方不服输,又加赛两场,仍然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6战告捷,收获22个入球,孙霞丰每战表现都闪亮抢眼,进球数占全队进球数的三分之一。

夺得全运会冠军的天津诸将,当年又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朝鲜举行的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首场比赛对阵印度尼西亚队,孙霞丰上演“帽子戏法”,中国队以3∶0完胜。随后,中国队以0∶3负朝鲜、3∶1胜柬埔寨、3∶3平越南、2∶0胜几内亚,最后获得亚军。在5场比赛中中国队总共打进11个球,孙霞丰贡献了6个。

教练征途不平坦

“文革”期间,孙霞丰下放到天津起重设备厂,重操旧业当钳工。工作之余,他时常同下放各工厂的队友踢球比赛,热热闹闹又高高兴兴地度过了几年。1971年7月,他重新归队加入教练员行列,在此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8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各支足球队的主帅如李朝贵、邵先凯、陈朴、曾雪麟、严德俊等人,无不来自外省市。孙霞丰自豪地说:“我是正儿八经天津成长起来的本土教练。”

孙霞丰夫妇与曾雪麟教练的合影

孙霞丰先是出任天津二队主教练,1972年至1975年为天津队主帅。其间,他率队于1973年获得全国甲级联赛第五名,1975年获得第三届全运会第七名,并率队出访非洲十国,取得良好战绩。1976年至1982年,孙霞丰先后执教天津青年队、天津二队。他带领的天津二队在1981年给天津、天津球迷带来了惊喜,在这个赛季的全国乙级联赛中,球队以30场比赛胜22场积得44分的战绩获得第四名,从而晋升全国甲级联赛,促成天津在16支甲级队中占有两个席位的格局形成。孙霞丰执教天津二队,以他特有的个性、科学的管理、严格的要求,把队员们训练得心服口服,为后来的天津队输送了可用之才。然而当他在1984年再次带领天津二队征战在武汉举行的首届中国足协杯赛时,这支队伍因战绩不佳而跌入乙级队。当年,由以严德俊为主帅的天津队、沈福儒率队的天津青年队也取得了本次比赛的参赛资格,在天津和全国各地引发强烈反响。但是为了均衡三个队的实力,不得不进行人员调整,难免有分散兵力之嫌。天津二队的掉级,令在赛场上从不认输服输的孙霞丰很是无奈,他坦然面对,留下了其教练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教诲弟子有心得

孙霞丰的性格如同场上的风格,在天津乃至全国足球圈内是出了名的——直言率真、铿锵有力,说到的必是自己先做到的。回忆当年的一次会议,他在市体委负责人面前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对振兴天津足球的观点,听似有些不合时宜,但言语中充满着对足球的热忱。至今,他仍重复着那次会上说过的话:“不是为自己,为了足球事业,不要徘徊彷徨,也无须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要去奋斗,要当强者。”

带队伍时孙霞丰对队员不仅严格、严厉,甚至大声呵斥,但他也会循循善诱。他告诫弟子,做事就要做到底、做到好,不动脑子、怕苦懒惰,就没有出息、没有前途。如果自己觉得哪方面技能不足,就努力去学去练,别人练百次自己练千次。有了热爱的心,人才会充满热情、全心投入,而且不觉得辛苦。

1985年之后,他曾经应邀到天津体育学院足球队任教。那时的校园足球刚刚起步,孙霞丰花了不少心血。在他看来,足球运动除了比赛、输赢、奖牌之外,还有着育人的内涵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品格教育功能。爱踢球的学生在球场上都是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奋力进取、永不言败。有追求、有理想、有品格,才能练就过硬的功夫和高超的技能。

孙霞丰于美国留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