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学子踏入足坛无怨无悔
※张宝贵
——学子踏入足坛无怨无悔
睿智健谈,幽默风趣,和谁都能说到一块儿,见了邻里大爷大娘也能谈天论地,张宝贵人缘特好。他球踢得相当不错,可惜时间不长就转入足球裁判圈,一干就是30年。他与霍同程(毕业于河北大学)是在那个年代天津足球运动员中唯有的两位高校学子。他热爱美食,研习烹饪,是家里灶前掌勺的一把手。年届八十一岁高龄的张宝贵,虽然腿脚不太好,但依旧热爱生活,依旧情感丰富。
高校学子投奔足球
张宝贵从小就喜欢踢足球,从不耽误学业,成绩优秀。1953年他考入十八中学,学校优越的足球环境、浓厚的足球氛围,加上冯以理老师的辛勤培育,令张宝贵如鱼得水。他身高1.77米,主踢中后卫,头球甚好,加之聪明智慧,是个动脑踢球的人才。十六七岁的时候,张宝贵脸上长了络腮胡子,又不懂得刮净,于是“大胡子”的绰号和他的球技同样在校园里有了名气。高中毕业时,张宝贵有两个选择,他最后还是决定参加高考,并一举踏入天津大学化工系。
天津大学的足球运动氛围在全市各高校中最为浓厚,足坛名宿、天大体育教师赵光济先生组建校队,也和学生们一起上场比赛。张宝贵入队后,球越踢越好,书也念得不错。1956年李朝贵来津组建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由于队员缺少,把赵光济和张宝贵借调参赛。
乙级联赛每星期日打一场,天津市长李耕涛来看球,见了张宝贵和他打招呼问道:“你的大胡子长得挺漂亮,几时进队的?”张宝贵回答:“我是被借来帮忙的,队里人手不够。”李市长问他是否愿意进队,张宝贵说愿意。李市长高兴地说:“大学生有的是踢球的,难得你愿意放弃学业来踢球呀。”就这样张宝贵进了天津市体训班。
国家级裁判张宝贵
受困伤病转投裁判
刚20岁的张宝贵前途一片光明,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天津足球新星。然而就在人生顺风顺水时,不幸也在一步步逼近。借调参加全国乙级队联赛,张宝贵还要参加天大的期末考试,一个多月没有随队训练,头一场比赛就遭遇了严重的右腿肌肉拉伤。后来他带伤坚持训练比赛,以至于发展为劳损,只要大运动量训练,肌肉就承担不了,大腿皮肤表面出现血丝。无可奈何,张宝贵不得不结束足球运动员生涯。1964年,张宝贵下放到天津市起重设备厂,成为一名工人。
张宝贵不仅聪明,而且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细致,在车间里他做的活儿最细,又爱钻研,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技术进行了改革、创新,加之性格好,深得工友们的喜爱,更得到了厂领导的器重,被委任为车间主任。张宝贵在起重设备厂工作到退休,厂里多次挽留,他一直到70岁才离开,这是后话。
身在工厂,张宝贵始终难舍足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足球活动。1974年,名宿韩武、高复祥在新华路体育场业校执教。一次张宝贵前去帮助训练,适逢河东区体校孟庆成带队来打比赛,由于没有裁判,张宝贵第一次拿起哨子,吹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场比赛。他回忆说:“我的判罚虽不规范,但跑动积极,心有灵犀,得到了‘伯乐’孟庆成的赏识,随后他给我创造了执哨的实践机会,然后对我讲评。当时声名远播的国家级裁判张大樵也是我的球友,给了我热情、真诚的指点和帮助,讲足球规则和裁判法,讲相关理论,我也主动上门请教,因此进步很快,转年的第三届全运会我就上场执法了。”
三个“闺密”都是汉子
由于同出自十八中学,张宝贵和津门足坛名宿张亚男、李长俭十分要好,几十年的友谊延续至今。“我们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闺密’,在一起无话不说,没事儿就打个电话通个气,他们结婚的房子都是我帮着收拾的。”他们三个人中张亚男最先结婚,张宝贵和李长俭去收拾新房,二人都是出名的做事细致,整整忙了一天,把新房擦扫得一尘不染,连柜子上的铜活都擦得锃光瓦亮。张宝贵回忆着当年的往事,总会露出标志性的笑容:“再告诉你个趣事,李长俭的女朋友是女排名将于汇亭,张亚男是介绍人,他爱管这事儿。结婚那天张亚男喝多了,没辙了,晚上李长俭和张亚男睡的,他媳妇于汇亭和婆婆睡在一起。后来我们和他俩开玩笑:长俭你这是娶了亚男呀,哈哈。”
前排左起:刘正民、乔宝林、贺洪山、钱立信、张宝贵;后排左起:王锡山、贾枢、冯以理、张亚男、李长俭、周宝刚
玩笑归玩笑,老哥儿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足球事业上都志同道合。张宝贵是李长俭家的常客,逢年过节更不必说,李家老母特别喜欢张宝贵,爱听他说话。张宝贵交朋友看中了当时天津体操名将、全国冠军杨波子,但对这位来自台湾的姑娘又有所犹豫。张宝贵幼年丧母,那天领着杨波子来到李家,让老太太相看拿个主意。老太太两三句话就让张宝贵吃了定心丸:“娶了这个姑娘,你就享福啦!”如今,宝贵和波子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几十载,是老队友羡慕的楷模。
国家级裁判张宝贵英姿
绿茵执法感悟哲理
球员生涯并不太顺利的张宝贵,裁判生涯却一帆风顺。悟性极高又善于处理棘手问题,让张宝贵很快成为国家级裁判,并且在全国多项比赛中担任裁判长,后来被中国足协聘为全国联赛的比赛监督。从1974年到2001年,张宝贵担任裁判长达27年之久,堪称津门名哨之一。
当问起做裁判这些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他眯起眼笑着说:“吹比赛和过生活一样,都需要平和的心态。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南京吹北京部队队和另外一个队的比赛,场上出现了一个犯规,北京部队队一名队员将对手铲翻在地。按理说那是一个吃黄牌的动作,犯规球员已经身背一张黄牌,再给一张肯定要红牌离场的。结果我教育了他,让他向对方道歉,没有给他黄牌。裁判如何判罚需要审时度势,一方面他不是故意犯规,再一个对手当时比分已经领先,如果再出红牌很可能导致场面失控。裁判吹罚的目的毕竟是控制好比赛,同时有利于比赛正常进行和足球运动的发展。这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一次我骑车被一个小伙子不小心抹倒,我起来和他说没事儿,自行车我自己会修,他连连道谢,这事儿就过去了,否则激化矛盾,恐怕得不偿失。”
没踢过球怎么能当好裁判
又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中国足球裁判饱受争议?张宝贵的回答拨云见日:“他们没踢过球啊,没踢过球怎么能当好裁判呢?像我和张大樵他们,都是从球员转到裁判的,很多情况是球员还没出动作,我们就能预判出他下一步要干什么,会不会犯规。你再看看现在的这些裁判,他们有几个踢过职业足球。”确实,现在的中国裁判大多是大学体育老师出身,而非职业球员。
张宝贵在秦皇岛足球训练基地为小学生授课
张宝贵总结道:“说到底足球裁判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职业,他不仅需要有球员经历,需要有高学历和判断力,还需要有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处理好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要求高,所以好裁判非常少。”
彻底回归家庭的张宝贵,每天忙忙碌碌并不得闲。踢不动球了,他说他的运动就是买菜、做饭,“烹饪一直是我的一大爱好,这么多年我乐此不疲”。
2007年李长俭等人一起编撰图文并茂的《绿茵情缘五十春》,张宝贵应邀热情投入,奉献余热。耄耋之年,张宝贵还有着年轻时的乐观心态,他笑道:“人家退休金6000多块,我才3000多。我没有不平衡,什么多的少的,够花就行了。”
张宝贵感慨道:“足球(运动员)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裁判)给了我一生无数的荣誉,也是我一生割舍不掉的挚爱。拥有的一切回忆和现在的所有,我都无怨无悔。”
张宝贵与夫人杨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