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贵——天津辉煌足球奠基人
※李朝贵
——天津辉煌足球奠基人
2013年8月18日,津城一家大酒店高朋满座,喜气扬扬,热闹非凡。主桌背后一幅硕大的“寿”字赫然入目,李朝贵老先生八十八岁寿宴隆重开筵。前来祝寿的多是50岁以上的足坛人士,更有人从外地赶来,都是李朝贵亲手栽培的昔日战将,多达百余人!弟子们纷纷致辞敬酒,送上由衷的祝福,送上飘散着墨香的条幅。只见这位耄耋老人满面红光、笑容荡漾、声如洪钟、思维清晰,一席话句句打入人心,弟子们把阵阵掌声献给恩师。几十年的心血,见证了天津足球步入崭新阶段又不断发展的历史,根植于绿茵场浇灌出满目的桃李,李朝贵理应享受着人们的尊崇,享受着人们的爱戴!如今,这位年逾九旬的老帅,依然在愉悦中安度晚年,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1940年的李朝贵
和许多前辈一样,李朝贵始终与足球相伴。他1925年出生,幼时生活在大连。由于大连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足球运动被外国船员引入,也很受群众欢迎,李朝贵从小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小时候身边踢球的小伙伴就不少,我更是特别喜欢踢球,可以说我的足球启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李朝贵这样说道。
李朝贵
新中国成立后,李朝贵开始了在北京的学习生活。他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畜牧和养殖,但是他依然钟情于足球,由于出色的球技成为校足球队的成员,由此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从学校代表队开始,李朝贵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得到名帅李凤楼的赏识。1951年筹备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大会,李朝贵和邵先凯、史万春、年维泗等人,经选拔代表华北队参赛。1952年组建国家队时,来自华北、东北、华东、中南、火车头等球队的上百名队员到京接受选拔。李朝贵等30人入选国家队。
1996年李朝贵与左世菁在美国拍摄的银婚纪念照
年轻时,李朝贵身体健壮、力量十足、速度甚快、脚头硬朗,与史万春同为国家队不可多得的双内锋、得分手,得到贺龙元帅和李凤楼教练的赞赏。在贺龙元帅的关怀和指示下,这支国家队得到了“特殊喂养”的待遇,有关部门为球队在训练、生活等各方面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国家队迅速成长。作为第一届国家队选手参加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成为李朝贵一生的荣耀。
那时候李朝贵身在北京,已经与天津足球有了交集。李朝贵忆起当时天津足球的情况时说:“1956年之前,天津虽然还没有专业的足球队伍,但是民间的球队还是不少的。其中有些球队的水平也非常不错,经常约我们北京的球队到天津进行比赛。”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力推广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李朝贵和很多国家队队友们一起都被安排了新的任务,分别去全国各地培养足球人才。按照最初的计划,李朝贵是要被分配到四川工作的,但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贺老总的一句话,让李朝贵彻底落户天津了。
原来,当年李朝贵在学校的女友左世菁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毕业后左世菁女士回到天津任教,热恋中的两人暂时分离。贺老总得知后就说:“怎么能让人家分开呢,李朝贵还是去天津吧。”就这样,李朝贵在1956年6月1日正式到天津体委报到。李朝贵说:“当时贺老总非常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我去天津前,贺老总对我要求,‘努力工作,为国家队输送新鲜血液’。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来到天津后,李朝贵在1956年正式组建了天津青年队,从此天津有了第一支正式编制的专业足球队。当时组队主要是从各个学校和工厂去挑人,由于没有专业比赛,李朝贵到处打听哪里有踢球不错的人,哪里有球赛,然后骑着车去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和工厂都不太愿意放人,但好在最后还是把这支球队组成了。他带领这支球队在民园体育场和新华路体育场开始了专业训练,天津足球后来的辉煌,就是从这支不起眼的球队开始的。李朝贵说:“最开始的时候,体委给我这支球队的名额,只有11个人有编制。我们当年想尽了办法,尽量把条件不错的小伙子们拉进这支队伍进行训练。当年的民园和新华路体育场根本谈不上条件,只能说是一块较为平整的场地。大家一起克服了很多现在都想象不到的困难。没有专业、系统的教材,我就自己琢磨,根据每一名球员的特点进行打磨。”李朝贵的爱徒沈福儒提到那时的训练说:“李朝贵培养的学生从来没有出过‘废品’,都成才了,李恒益、孙霞丰、胡凤山、李学浚、张业福、宋恩牧、崔光礼和我。当年李朝贵老教练为了教我双脚射门,掌握好各种脚法,他老人家把足球蘸上水,再滚上泥沙,加重球的重量,让我练射门,一踢就是几百次,每次训练结束后我的脚都红肿起来。这样艰苦的训练让我吃了苦,可是也让我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1957年,国家白队落户天津,为天津足坛带来了清新之风,但毕竟白队球员年龄偏大,后备人才缺乏,有待补充优秀年轻人才。于是,李朝贵精心培育的本地多名才俊先后被白队挑走,天津足球以老带新,充满活力,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诸多好成绩。1965年,以天津球员为主的河北队夺得全运会冠军,当时的主教练是曾雪麟,但是其中大部分球员都是李朝贵选拔和培养的。从1956年起,李朝贵培育出15名国脚,如张业福、孙霞丰、李学浚、宋恩牧、李恒益、沈福儒、胡凤山、崔光礼等。许多优秀足球人才更是为球迷熟知,如霍同程、张亚男、李长俭、陈少铭、杨秉正、陈贵均等。
20世纪70年代,李朝贵由于时代的特殊原因被下放到工厂两年,一直到“文革”结束,才回到体育工作岗位。当时已经50多岁的李朝贵走出办公室,主动选择了选拔和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工作。“我心里还是装着贺老总指示给我的那句话‘为国家队输送血液’。”李朝贵这样说道。“文革”后恢复专业队,天津青年队在李朝贵的努力下,也再次组建起来。后来的左树声等国脚也都是在李朝贵的选拔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1990年,李朝贵正式退休,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还在关心天津足球和中国足球的发展,依然在青少年足球培训和推广上尽心尽力。正因为如此,人们谈起李朝贵的功绩时,一致赞誉李老是天津足球的奠基者之一,他更称得上是天津足球的拓荒人。
李朝贵八十八岁寿辰照(左起张贵来、李朝贵、王广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