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田——风驰电掣“小摩托”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翟良田——风驰电掣“小摩托”

※翟良田

——风驰电掣“小摩托”

天津足坛历来不乏能力出色而特点鲜明的人物,翟良田就是其中一员。

成名在“文革”时期的他,凭借出色的球技多次被征召为国效力,津门父老青睐他小、快、鬼、灵的特点,赠予雅号“小摩托”。现在,69岁的他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出现在河西区土城小学足球场上,在他看来,没有比享受足球更快乐的事情了。

翟良田生于1949年,8岁进土城小学上学。这座建于居民区中的普通小学校,难以置信地培养出翟良田、左氏三兄弟等一批闻名全国的足球选手。翟良田说自己得益于蔡德新老师的启蒙辅导,在黄土硬地的操场上,蔡德新老师教他带球。那时翟良田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和左家大哥左树起一人带一帮小孩儿,他们叫飞虎队,我们就起名叫飞龙队,天天一起踢球,那真是最快乐的时光”。

练足球练到成才,天赋是很重要的,天赋加指导加刻苦才会成才。翟良田读小学期间,在名师指导下显露出才华,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很快就在全市和区级的小学足球比赛中崭露头角。小学五年级时,河西区业余体校的足球教练李玉森把翟良田挑选到足球班,他开始接受正规训练,踏上成才之路。李玉森是非常有业绩的一位教练,他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他根据翟良田奔跑快、脚下灵活、球感好的特点,在训练中让翟良田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教翟良田怎样跑位、怎样接球、怎样突破过人。在河西区业余体校的4年训练中,翟良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白队队员刘荫培挂靴后,1965年被天津市体委任命为天津少年队教练,在全市范围内挑选队员,翟良田被刘荫培教练选中。

入选天津少年队的翟良田

1970年,沉寂几年的津门体坛显露出复苏的迹象,尤其是足球。“文革”开始后,许多优秀球员被下放到冶金、起重设备和汽车运输等基层单位,市体育工作主管部门一方面召回人马,一方面组建天津少年队和天津二队,翟良田和左树起、刘金山、刘俊鸿等人一起入选天津二队。他凭借奔跑快速、突破能力强,坐稳左边锋位置。在比赛中,翟良田常常成为最引人关注的人物,他的奔跑和突破,他捕捉战机的意识和射门,总是点燃观众的热情,他们呐喊、欢呼,把喝彩毫不吝惜地送给了翟良田,“小摩托”也就此叫响。转年,翟良田进入天津队。

1972年时的留影

在1973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比赛中,国家队教练年维泗看到天津队左边锋翟良田个人能力出色,急停急转、突破过人有独特之处,于是将他选进国家队。当时天津队兵马强盛,国家队的主力阵容中就有张业福、王杭勤、蔺新江、翟良田4名天津队员。从此,翟良田身披中国队战袍南征北战,随队出访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墨西哥。一个土城小学的小学生,15年后代表中国队出现在绿茵场上,翟良田无比幸运、无比满足!

1976年从天津队退役后,翟良田又穿上军装,被北京部队足球队召去。另外两名国脚迟尚斌和蔺新江也入伍“北部”。教练吕登岭是国内足坛赫赫有名的人物,有名帅执教,有名将效力,北京部队足球队成为全军和国内足坛的一支劲旅,是很有实力的甲级队。翟良田作为主力前锋,在比赛中屡屡建功,在足球场上度过了又一高峰期。

1981年翟良田从北京部队队转业回到天津,被分配到轧钢一厂行政科当上一名基层干部。工厂里的大事小事行政科都要管,翟良田能够胜任该项工作。轧钢一厂人气很旺,厂领导看到翟良田能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工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触,就把他调到厂工会。这样一来,翟良田能更好地发挥他的能量。在冶金系统,轧钢一厂的工会文体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除足球以外,翟良田牵头儿举办舞会,全厂各个部门、各个车间的干部、工人踊跃参加,冶金局总工会和冶金系统的兄弟单位的干部、工人也常光顾。工厂里一些时髦的年轻人特别喜欢跳舞,就像在足球场上较劲一样,在舞池中他们跳迪斯科也得争个高低。起先,翟良田弄来了一部单卡录音机伴奏,牌子是三洋的,后来请来乐队伴奏。那个年代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青年总是向往美好。“当年,咱天津市舞会办得还是比较健康的,有的领导还特意来学习、推广,有的省市派了考察团,回去之后先从工会组织抓起。人们太需要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了。”翟良田说。工人们的舞姿花样不断翻新,慢四、中四、快四、慢三、快三、国标、水兵舞、恰恰舞、牛仔舞、追鱼舞、四方步、探戈、伦巴、的士高等不胜枚举。为了办好舞会,翟良田去学习什么是魔鬼灯、紫光灯、七彩射灯、追光灯、脚灯和三维音响,甚至调音。

翟良田球场训练风采

水磨石地面,中间吊只魔鬼灯,挂上花花绿绿的彩带绳,装上立体声音响,四周装上射灯。暮色降临时鼓乐齐鸣,人潮涌动,歌舞升平。这样热闹的场合,人们看到翟良田总是在不停地穿梭,把乐队、灯光、接待一项项工作盯住,不出一点儿差错。翟良田回忆,舞会上,有的工人穿卡其布制服,更有明显时髦的打扮,又逐渐开始有男人穿碎花衬衫和白色t恤。翟良田组织的舞会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思想比较开放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那里扎堆,冶金系统的舞会已经名声在外,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翟良田生于老百姓中,长于老百姓中,能和老百姓打交道。到了工厂,他也是把好手。

1998年,已经在轧钢一厂干了17年的翟良田,接到一纸调令,河西区体育局和轧钢一厂商调他到河西区业余体校当教练。轧钢一厂的经济效益之好在全冶金局名列前茅,翟良田已经干出样来,待遇也优厚,到体校当教练会很劳累,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也降低不少。然而热爱足球事业的翟良田,义无反顾地走上新的岗位。河西区业余体校只靠每年上级下拨的有限经费以供开支,境遇相当艰苦。翟良田很执着,以培养人才为天职,在这块偏僻冷清的训练场上,一心一意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翟良田家里珍藏着一幅照片,是翟良田和夫人潘丽萍一左一右和年维泗教练的合影。翟良田与夫人潘丽萍的结识也与足球有缘。1973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时,天津队住在渤海大楼的人民饭店,潘丽萍在饭店工作,两个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后结为夫妻。现在翟良田虽然淡出了公众视野,很少出头露面,但是他的女儿翟纯却大有名气。从天津女足到国家女足,翟纯一步一个脚印。翟良田拿着一张翟纯的照片说:“翟纯,她球踢得很好。”此时,翟良田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说到39岁的女儿,翟良田侃侃而谈:“翟纯4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足球的喜爱。我们两口子没有特意想往哪方面去培养她,完全尊重她。但慢慢的我发现,她对足球的喜爱愈来愈浓烈。”

近十多年来从事天津女足教练工作的翟良田,为爱女征战绿茵场表现出的顽强、成熟而欣慰,从几个“时刻”中对她备加赞赏:每一个累得想退出,却终于坚持下来的时刻;每一个冬日早晨冷得不想起床,却坚持去球场的时刻;每一个比赛中球被对手抢断,却依旧冲上去拼抢的时刻;每一个为了做得更好,把练了10遍的技术动作再来一遍的时刻;每一个裁判吹哨宣布犯规后,无论多不情愿都立刻收回进攻脚步的时刻;每一个终于记得下场后擦汗喝水,学会照顾自己的时刻;每一个将球怒射进门后,转身跟队友击掌时露出灿烂笑容的时刻……作为父亲,翟良田说他能够感到翟纯在足球里真正得到了快乐。尽管女孩子走上足球这条路,在社会现实中遍尝辛酸苦辣,翟良田深信,喜欢足球的人、踢过足球的人,无论经受何种困苦,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对此,他深信不疑。

翟良田父女合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幸的是,翟良田的爱妻一年多前因心脏病离世。如今,父女俩相依为命,翻看往昔的照片,足球占据着两代人的全部青春,父女二人对中国足球的赤诚成为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