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丁道尔的故事》(21) - 人生怎样活得精彩——国外经典名人传记 - 德·齐乌J.邦特 N.J.斯帕恩 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八十六章《丁道尔的故事》(21)

诱捕失败

1530年初夏,印好的《摩西五经》出现在英格兰。与此同时,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同伙都怒火中烧、焦躁不安。他已经派了无数人手去搜查丁道尔。他们密谋了许多方案,密探们时常潜伏到深夜——这让亨利八世耗费了更多的资财——他们也交换了许多情报,但最终都是白费。

英王也奇怪这都是些什么密探,他最终忍无可忍了。每一个逮捕丁道尔的计划都失败了。这甚至让性情无常的英王夜不能寐(mèi)。

他们都无法理解。丁道尔来无影去无踪,每当英王的密探追踪到他,他仿佛就消失在空气中了。威廉的工作还未结束。他有一位至高无上的保护者!

密探们甚至查找了安特卫普的陋巷和贫民区,但仍未找到丁道尔的行踪。他正好刚刚离开了那座城市。当丁道尔回到那里,搜查他的人在前一天已经两手空空地回国了。

急不可耐的英王策划了另一个方案。朝廷上下都知道史蒂芬·沃恩是来自安特卫普的杰出商人、实业家和冒险家。英王知道他同情那些致力于宗教改革的人,于是,他派人给史蒂芬送口信。

“国王请您到皇宫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史蒂芬认为英王是要给他一个优惠的商业机会,于是他立即去了皇宫。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1530年11月底,沃恩带着一项重要任务离开了英格兰。他得到了执行任务的具体步骤。他要找到那个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顽固分子,对他溜须拍马,诱骗他回国。

英王想给威廉一个好差事。他需要一个正直、无畏又拥有像丁道尔那样的不凡天赋的教士。此外,这也会提升他的形象,为他的朝廷赢得学术人才。

这个狡猾的君主逼着沃恩尽快回安特卫普并将丁道尔带回英格兰。英王为此也不得不重金相许。要把丁道尔带回英格兰,沃恩必须要让他信服英王的诚意——这位君主想为自己以往的不公之举向丁道尔道歉。这就是沃恩必须要传递的信息。这位商人因为接受了这个任务,而觉得自己成了特务。

他的首要任务是找出丁道尔住在哪儿。而这犹如大海捞针一般。

在做了大量调查之后,沃恩终于在一月份获得了一些重要情报。他写了三封信给丁道尔,一封寄往马尔堡,一封寄往法兰克福,一封寄往汉堡,希望能联系上他。

沃恩等了很长时间,几乎想要放弃了。他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他失望地向英王汇报:“我所有的尝试都落空了。”这再次刷新了亨利八世耐心的底线,他已经习惯了让自己一切想法都得以实现。

一天早上,沃恩正对着一张地图,研究丁道尔以往的行踪路线,他听到街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随后,门前响起了猛烈的敲门声。史蒂芬·沃恩一跃而起。是邮差!那人给了他一封信,是丁道尔的来信!他一眼就认出了那字体。

沃恩满怀希望,手颤抖着,翻来覆去地检查那封信。这是从哪儿寄来的呢?他看不出来。信的内容也让他失望。丁道尔的措辞非常含糊,让这位特务从中得不到任何线索。

他叹口气,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英王交代的任务。他摇摇头,不知道当如何是好。他好奇丁道尔如何知道自己在安特卫普。所有这些问题都得不着答案。

沃恩最想不到的就是他要找的人一直就在安特卫普。在这位特务写信去的那三座城市中有许多丁道尔的朋友。他们中的一人——这人是谁,无从知晓——将那封信转寄给了丁道尔。

无论怎样,威廉收到了那封信并回复了。他十分警觉。沃恩要与丁道尔见面,他应当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与此同时,那位狡猾的国王正在不耐烦地等着特务的答复。

终于,在四月中旬,沃恩给国王写了一封信,含含糊糊地告诉他自己仍在寻找丁道尔。他随信附上了丁道尔写的一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小册子。他担心这是否能让国王满意。

一天傍晚,一个陌生人敲响了沃恩的家门。沃恩打开门,来人不愿报上自己的姓名,却悄悄对他耳语道:“沃恩先生,我给您捎了个信儿。有位朋友想与您谈谈。”

有位朋友?在安特卫普?这话能信吗?他必须要小心。

“那位朋友是谁?他在哪儿?”沃恩犹疑地问。

陌生人小声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若是您愿意,我可以带您去预先指定的地点见他。”

史蒂芬立即拿起外套。他要冒一次险。让他吃惊的是,他被带向城门的方向。他默不作声地跟着那人穿过城门,到了安特卫普城外的一处空地。他四下望望,看到远处站着一个人。

“那么,我的任务完成了。”带他来的人一边说着就转身大步离开了。

沃恩好奇地走近那个人。那人开口说话了。

“你不认识我?”他问。

是那声音!难道他之前没听到过?

“我不记得了。”他犹豫着回答。

“我是丁道尔。”那陌生人说。

沃恩浑身一颤。旷野显得更寂静了。

丁道尔再次开口。“为什么你要做国王的特务?”他直截了当地问。“我流亡在外,饱受与朋友们分离之苦。我不断地忍饥挨饿受冻。此外,我被发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国王只是想让你回伦敦。对此你有什么异议?”沃恩问。

“你想诱骗我回英格兰,然后呢?我当然想念我的祖国。”

沃恩继续劝说丁道尔回英格兰。

“国王真的想让你在他的朝廷任职。他保证你航程安全。没有人会害你。”

“国王已经屡次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他认为无需遵守对异端分子的承诺,”丁道尔痛苦地答道,“我要的是完全的自由。他必须许可翻译《圣经》。”

夜幕降临了。丁道尔警觉地注意到太阳很快就要落山了。在暮色降临的时候,单独与特务待在旷野极为不妥。他匆忙结束了谈话,并向沃恩强调自己再也不愿见到他,也不想收到他的信。他不想再与沃恩有任何联系。

这是个简短的会面。这个特务还未能消化吸收各样信息,丁道尔就离开了。为了迷惑追踪他的人,丁道尔特意向着相反的方向,即远离安特卫普的方向走了。他绕了一大圈,到了另外一处城门。

沃恩终于意识到在这个夜晚自己再也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回了城。城门仍然开着,但不久就会关了。

沃恩意识到他的任务无法成功。他已经失败了。他不知道国王会说些什么。他心情沉重。当想到丁道尔就在晚上关城门之前顺利地回到了城里——丁道尔是不可能在城外找到住处的——他的心里一下子充满了猜忌。

这个想法占据了他的心。这下他知道了在安特卫普城里就能找到那个异端分子,或许他会在某个时间再碰到丁道尔并认出他来。未来仍有可能是光明的。然而,这个想法啮(niè)噬(shi)(1)着他的心。他想知道丁道尔会藏在安特卫普的哪儿呢。

丁道尔也任由思绪驰骋。沃恩对无法无天的异端分子那么热情又大加赞赏,无疑会招致他在伦敦的上级的责罚。

沃恩后来的确又见了威廉一次。他用极具诱惑的言词再次劝说威廉回伦敦。而威廉仍坚持自己的选择。

一个月后,史蒂芬·沃恩收到了通知,他的工作无法让国王满意。在这一切的尝试之后,国王陛下决定不再请这位重要的异端分子加入他的朝廷。

于是,沃恩得到了放弃丁道尔,转而寻找约翰·福瑞思的命令。王廷也大可以启用那位杰出的学者。数周之后,史蒂芬大失所望地回到了他的祖国。他已经失败的事实一再盘旋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孤独的流亡者威廉继续留在安特卫普。他饥寒交迫,身边危机四伏。

(1)啮噬——咬,比喻折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