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一颗手榴弹
六个女兵离开小河时,忘不了向逝去的兄弟姐妹行个军礼,庄重地告别,她们把那条吞噬生命的小河称为死亡之河。
再次进入丛林走了一个多小时天就刹黑了,她们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宿营,一边搭盖窝棚,一边在营地周围寻找可以充饥的野果山菜或菌类。
时值炎夏,夜晚的树林里还算凉爽,换上了干净的军装,人人感到惬意和舒畅。
她们不敢再耽搁时间,林芳是军医,带领王秀君和陈英梅寻找食物。
山林里野果、山菌随处可见,最重要的是不能采食树枝上有毒的浆果或地面上的蕈菌,这一点医者林芳可以发挥专长。
张莎、武婷和尹海春负责搭盖窝棚。
入夜之前必须搭盖好简陋窝棚才能栖身过夜,简易窝棚不求舒适,最重要还是遮挡热带雨林里的吸血巨蚊。
首先选择一棵树冠如伞的大树作为支撑,再简单支上柱杈和横梁,浓密的树冠是天然屋顶。
枝条取之不尽,军用雨衣可遮风挡雨,周围遮蔽物是枝条、山草和野芋荷,最好的是野芭蕉叶。
丛林中不乏芭蕉树,巨大的芭蕉叶无论搭棚还是遮身都简便有效,但今晚这片树林里找不到野芭蕉。
张莎知道巨蚊的可怕可恶,有时烦急了,真想掏出短枪毙了它们。
“找不到芭蕉树,多砍些树叶山草吧,中尉!”
张莎在砍一蓬大石块上的过山龙,它的阔叶极象荷叶,叶片的抖动声屏蔽了武婷的问话。
尹海春遭到了蚊子冷不防的一次攻击,气得跳脚:
“它娘的,蚊子出动了,不声不响,是阴蚊!”
武婷立好了一根苦桃树柱杈,吼道:
“海春,上大梁。没什么阴蚊,是传播伤寒的按蚊!”
尹海春扛着几枝树条边走边说:
“这个宿营地是低洼,今夜必须生火,就怕中尉不许可!”
“先盖窝棚,再生火,芳姐回来,大家躲起来吃饭!”
武婷说话时再把第二根柱杈给立起来了,绑上几根横梁,就可以盖树枝草叶了,窝棚只用一夜,明晨就要舍去,能栖身就行,没有必要追求完美。
“哪里有饭,婷姐也会画饼充饥?”
“野果野草野山菌也是饭,要不我们怎能活到今天!”
张莎本来在几丈开外的树林里砍树叶,军用匕首的嚓嚓声清晰可闻,忽然间砍斫声消匿了,引起了武婷和尹海春的疑惑和担心。
“婷姐,我去看看张莎?”背地里尹海春直呼其名。
“不行,林芳姐回来前窝棚没搭好,她也会生气!”
“张莎会去哪里呢?”
“她是长官,只有她管我们,我们怎能管她!”
林芳出国前父亲给了她一块劳力士手表,每天的时间基本可以掌握,但手表不带日历和指南针,在丛林里云遮雾绕和树冠遮避,夜晚很难看见星星和月亮,辨别方向只有看晴天的日出东方和西方夕阳。
树林稍有稀疏的原始森林上空还可见一片亮光,林地间已是阴黯,看天色很难确定时间。
“芳姐,问问劳力士,几点了?”王秀君忘不掉林芳随时珍藏的手表。
手表不戴手腕上,林芳揣在衣兜里,并有纽扣扣住。
“八点多,若在平原,可能还有最后一抹阳光。”
她们采到了许多红的青的野果,海棠、山枇杷、刺梨,还有已经食用过却不知名的,可能低地潮气太盛,枯枝腐叶间缺乏阳光长不出野山菌来,野菜只采到几支嫩竹笋,装了半裤管,勉强可以充饥过夜了。
“有水声!”准备折返的时候,陈英梅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王秀君顿时活跃起来:
“去看看,若是条小河,可以下河摸鱼!”
林芳表示赞成,并立刻寻着水声寻找小河。
按照她的说法,今夜可能是感到了上帝,上帝把她们引到了一条弯弯的小河边。
河水很浅,清澈见底,更令她们兴奋的是一个浅水湾里慢慢游动着一群青背小鱼,鱼儿十分可爱,它们可以化作鲜美的鱼汤,这是女兵们的渴望。
“是条支流,流向死亡河吧?”
女兵们对缅北的山川河流地理比较陌生,只知道一条贯穿缅甸全境的南北流向的大河叫伊洛瓦底江,至于流经孟拱玉石场的雾露河,最北部的恩梅开江只有陈英梅在地理课本上学到过,出国时乘着卡车经过的澜沧江、瑞丽江是祖国的江河,现在离她们非常遥远。
“别管它流向哪里,有鱼就可以捉!”
“捋起裤脚下去抓,看样子鱼儿们很懒!”
“鱼儿滑溜溜,空手抓不住!”
“脱上衣,军装也可以当渔网!”
“长裤也脱了,小心泥沙陷脚!”
王秀君第一个跳到河湾里,鱼群一惊四散开去,还好没跑远,很快又聚成了一群,河湾好象是它们的家,它们并不畏惧闯进家园的怪物。
把军装当渔网漏气难滤水,三人使一件军装还是拖不动,即使撞进网里的鱼儿又很快逃走了。
“唉,鱼儿真狡猾,三个漂亮女兵也迷不了一条小鱼!”王秀君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