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庆功宴席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一十一章庆功宴席

尚膳任福宣旨过后,朝廷的钦差和全罗道及晋州的官员将领们顿时由相互提防变成一派和谐,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李洸得到手下人的禀报,知道了光州城内的官场和军队都没有任何异常,依然照旧,全罗道的主人还是他。于是他对徐元礼微微点头示意,徐元礼又暗自对秦川示意,秦川也才终于松了口气。

尹元康等人不知的是,李洸和徐元礼、秦川背着郭嵘和权栗,在路上就策划好了,只要钦差敢公开剥夺李洸和徐元礼的权力,他们就会“清君侧”,按照秦川的话,就是“此乃乱诏,不能奉”,到时候一发难,郭嵘和权栗想脱身也不成,只能和他们绑在一起。因此他们把大军安置在城外,只带四百多骑兵入城,这些骑兵,除了李洸的一百多心腹私兵外,其余的全是秦川的兵,其中还有稻田利吉和他手下的几十个降倭。因为李洸担心自己手下的官军不敢对王子和钦差动手,而秦川的兵不是官军,只听秦川的,动起手来自然没有任何顾忌。

进城之后,控制城门和跟他们上城的骑兵全是秦川的人,李洸的私兵则跟随几个心腹进城去军营和衙门,以控制住城里的局势。同时城外也做好了安排,李洸和徐元礼的军队是真正在修筑营寨的,秦川的军队则是暗暗准备好了,只要这边一发信号,金永成和尹衡就会带着军队冲进城来。

还好,尹元康和任福比较识时务,没有强行夺全罗道的大权,也没有追究柳崇仁被杀的事,甚至没有去试图控制光州城,这二人不知道,正因为他们的退让和不作为,才使得他们躲过了一场兵灾。当然,李洸和徐元礼、秦川是不会杀他们的,只会把他们圈禁起来,然后还会用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军民,抗击倭寇。现在既然钦差大臣们如此识趣,大家不必再撕破脸面,于是中央和地方也就和谐如常了。

众人相互客气谦让下了城门,尹元衡和任福一看城门下的军士,早不是光州的防军了,全都是身着倭军盔甲的保民军将士,他们人人刀枪出鞘,火铳的火绳都是点着的,两人暗自对视一眼,冷汗迅即就从背心处留下来了。李琈却不自知,还饶有兴趣的打量那些倭军的具足。

李洸和徐元礼在前面陪着李琈与尹元康、任福,几人之间谈笑风生,郭嵘和权栗拖在后面,郭嵘拿眼瞪着秦川,秦川摊摊手,表示无辜,权栗则摇摇头,叹息一声,也不说话。

府衙之内,早已摆好了庆功的宴席,就等李琈、李洸等人回来开宴了,与此同时,载满猪羊菜蔬的车队,也从城门口鱼贯而出,前去城外大营犒赏三军将士。

宴席之上,因为定远君李琈代表着王室,自然大家都比较遵守礼仪,也就没有觥筹交错的热闹,但气氛还是非常融洽和谐的。按照剧本,首先大家向李琈及远在北方的国君李昖致敬,李琈则代表父王宣慰众人。然后李洸代表地方官员问候李琈一路南下的辛苦,李琈就夸赞将士们力退倭寇的战绩,于是大家又一齐向战死的将士致敬。接着便是李洸和徐元礼向定远君介绍入席的官员和将领,尹元康随后也向众人介绍一起来的官员,至于被倭寇刺杀的柳崇仁大人,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提起。

在尹元康叙述完了从平壤浮海南来的经历之后,李洸就正式开始了述职报告,详细的向李琈和钦差使团汇报全罗道近半年来的战事状况,他也不避讳,老老实实从出兵昌原说起,不过他还是替徐元礼留了口德,而是说当时倭寇大军压境,逃亡的难民人数众多,军队没法作战,只能先护送百姓逃归晋州。当然,也不是一战没打就跑,而是派李惟俭和秦川率军反击了追击的倭军,并一度夺回昌原,杀伤和俘虏了数百倭寇,取得了开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尹元康听了,微笑着向秦川举杯:“贺秦将军拔得首功。”

秦川也赶紧举杯回应:“全赖将士奋勇,巡察使大人指挥若定。”

尹元康又道:“秦将军救下老夫孙女,老夫还没有感谢啊。”

“拯救百姓乃秦某份内之事,不敢当老大人谢。”

李琈这是也盯向秦川,好奇的问道:“秦将军,你也救了我的姐姐贞慎翁主,是怎么救的?”

秦川在带李华回来的路上,是详细询问过李华和郑嬷嬷逃难的经历的,他叹口气对李琈说道:“让翁主蒙尘,实乃我等武人之耻啊!翁主殿下天生贵胄,却坚毅非同常人,颇有先祖之风。当初大王北狩,慌乱中翁主走失,未能与大王一同北上。她与郑嬷嬷一起藏于景福宫中,险些被逆阉李二所害,后景福宫为奸人纵火焚烧,她就和郑嬷嬷逃出景福宫,藏匿于郑嬷嬷的侄子郑爽家中。而翁主殿下因为受惊和受凉,发了伤寒,高烧不已,还好郑嬷嬷一家救治及时,才挽回了翁主性命。”

众人听了,全都嘘吁不已,任福已是两眼发红了,他是看着李华长大的,虽然李华经常惹事,但对他还是非常尊重的,他也比较照顾这个自小就死了娘的翁主,没想到翁主那晚还三次差点死了,一是被李二追杀,二是被大火围困,三是害病发烧,真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贞慎翁主,居然一夜之间遭遇如此之多的生死劫,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活过来的,任福暗道,一定要将翁主的遭遇禀明大王,让大王加封翁主的生母。

李华的生母出身中人,这意味着李华的子女有很大可能也会是中人,除非她能成为某个“两班”的正室,但没有哪个“两班”的贵族或是士大夫会娶一个王室的庶女来当正室,而她又肯定不愿意去当侧室,这样她的驸马就只能在那些中人中间的小贵族和官员将领中选,子女也只能继续是中人。如果大王加封她的生母,将其赐封为“两班”身份,李华便能成为“两班”之人的正室了,她的子女自然也会是“两班”之人。

这时,李琈焦急的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倭寇在城中大肆搜查宗室人员,郑爽想方设法找来车马,准备把翁主送去水原他父亲家躲避。搞笑的是,诸位知道吗,郑爽是去找那李二借的骡马,当时李二被倭酋小西行正任命为汉城府尹。”

“李二?”任福说道:“咱家好像有点印象,在宫中是负责拉金水车的,脸上有道疤,很吓人,没想到这个贼贱奴不仅想害翁主,居然还投靠了倭寇,以后若抓获此人,定将千刀万剐。”

李琈问道:“那李二不会是想帮我姐姐逃出吧?”

“当然不会,他是被郑爽给骗了,郑爽还给了他大笔的贿赂,才得以借的马匹。后来李二得知翁主躲藏在郑家,就带人来抓捕,哪知郑嬷嬷已带着翁主出城了。李二不死心,又带人一路追来,一直追到龙仁,结果等他追到时,刚好撞上了下官派出侦探敌情的尹衡一行,尹衡及时出手,这才救下了翁主。”

“那李二呢?”

“这家伙见机得早,枪声一响,他就滚下山坡去了,当时龙仁周围都是倭军,尹衡不敢久留,也不敢去追李二,就带着翁主匆匆南下,到了水原,又遇到两军大战,进退不得。后来在山间觅得一条小路,才绕过倭军,来到白光彦和李之诗大人的营中,当晚两位将军就派人把翁主往水原送,还算走得及时,下半夜倭军全军来攻,白、李二位将军殉国。”

此时,众人全都听神了,翁主脱难,简直如同戏本中的桥段,而长于深宫中的李琈更是被深深吸引住了,甚至心中还暗自遐想,如果自己遭遇这般情景,又该如何如如何,年少的他,选择性的看不见翁主遭遇的生死之劫和途中的种种艰险。

仁福举起杯,冲着秦川道:“咱家替大王和王后敬秦将军一杯。”

秦川举杯回道:“秦某惶恐,翁主得救,乃吉人天相,非秦某之力。”

李琈又问:“那后来呢?”

秦川下意识的看向李洸,李洸对他笑笑,于是秦川接着说道:“翁主被送到了水原,巡察使大人安置了翁主,准备择时送翁主北返,却不料迅即龙仁战败,大军南进,翁主遂随我军南下,直至晋州,这才得以安顿下来。”

李琈再也按捺不住了,对任福说道:“任公公,我要去晋州看姐姐,让她亲口给我讲这一路的故事。”

尹元康和任福却听出了端倪,明明是李洸在水原安置了翁主,翁主怎么又会到秦川的军中去了?但他们也不好询问李洸。

这时李洸却自饮了一杯酒,说道:“臣有罪,水原大败,未能护好翁主,若不是秦将军,翁主怕是要蒙难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