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拜见大人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一十二章拜见大人

“龙仁水原之战,臣先是轻敌,后是畏敌,才致大败。”李洸沉重的说道。

满屋之人全都不说话了,面色凝重的听他继续讲:“臣集全罗、忠清两道之兵,意图恢复京城,一路未曾遇见倭寇大军,只有些小股倭军望风而逃,臣于是便犯了轻敌之忌,贸然分兵,大军前后相距几十里,遂为倭寇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水原决战,臣又起了畏惧之心,空有十倍之兵力,却不敢督军进攻,让区区三千倭寇最终得逞。大军溃败之时,臣无法照应翁主殿下,幸好秦将军有心,才将翁主于乱军中救出。”

李洸说罢,朝北方跪拜哭泣,连呼三声“臣有罪”,全罗道和晋州的将领官员也跟着向北方跪拜,同呼“臣有罪”。

见众人演戏到了高潮,尹元康和任福相顾一眼,任福起身劝道:“诸位大人,胜败兵家常事,虽有龙仁锦山之败,但也有全州和砺山之捷,京城未能光复,但全罗道终究保全,也是大功一件啊。李大人,还有诸位大人快快请起。”

李洸这才抹了把老泪,说道:“臣自知无能,请辞巡察使之职,权大人忠勇,屡败倭寇,足以当大任,臣以后定会尽心协助权大人抗击倭寇。”

任福道:“定远君殿下持节,代大王行令,准李大人所请,望李大人不为前事所羁,继续为国尽忠。”

“臣遵旨。”李洸又冲着李琈跪拜。

这时尹元康问道:“李大人、权大人、徐大人,这以后全罗道和晋州的情势,如何筹划?”

李洸望向权栗,说道:“今日之后,全罗道就由权大人经营了,全大人有何良策,可说来与殿下与尹大人一听。”

权栗冲着李琈行个大礼,说道:“国家势危,南方尤甚,现高丽南方,仅余全罗和晋州两地。倭寇此次来犯,事到临头却又抽兵北返,应该是大明出兵的缘故,但大明天军距离此地尚远,一旦北面事缓,倭寇必将再次来攻,湖南孤悬南方,乃是倭寇心腹之患,他们不得不除。”

尹元康问道:“权大人当如何应对?”

“以攻代守,争取时日,以待天军。”权栗道,此时一股豪情涌上了他的眼睛:“大明是会出兵,但湖南不能坐等大明打过来,更不能让倭军三番五次进来蹂躏,长此下去,湖南必将残破。据探子来报,现在各地义军蜂起,倭军顾此失彼,但这些义军大都不堪一战,势必被倭寇一一剿灭,最后倭寇则会集中大军来犯全罗。为今之计,可选派精兵强将出全罗,支援义军,在倭寇所占之地四处纵火,如此倭寇便难以迅速剿灭义军,也不能集中兵力来攻全罗,如此便可为湖南争取更多时日。待到大明天军杀来,湖南应无恙矣。”

尹元康又问:“可知此次倭寇入犯,出动了多少兵马?朝廷至今也没有得到倭军出兵的详情。”

权栗却望向秦川,说道:“对倭军的了解,无人能比秦将军,请秦将军来说吧。”

尹元康有些意外,秦川按理来说只是个小小的民团头子,而且原来还是个小兵,能对倭国大军有多少了解呢?不过他还是礼貌的示意秦川讲话。

秦川对上首的李琈等人行个礼,开始说起来:“倭国太阁丰臣秀吉自前年就一直在准备入侵高丽之事,他不仅修筑了名护屋城,还召集了全国几十个大名的三十多万军队。”

“什么?三十多万?”举座诸人皆大惊失色,李洸问道:“秦川,你不是一直说只有十几万吗?”

秦川道:“殿下和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这三十多万自然是不能全部来高丽的,否则他丰臣秀吉在国内就镇不住了。实际上渡海而来的倭军,在二十万以下,还要扣除一万多的水军和在对马岛坐镇后路的第九军,登陆高丽的倭军,大致在十五六万左右,其中战兵过半,但倭寇的辅兵和杂兵也非常凶悍,足以当战兵使用。”

众人这才稍稍缓了口气,真有三十多万倭军入侵,那大家还是干脆跑大明去得了。

秦川继续说道:“倭军分为九军,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的第一、二军为先锋,其余诸军是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福岛正则、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丰臣秀胜,另外还有九鬼嘉隆的水军,按登陆的十五六万倭军计算,各军兵力,少则万余,多则三万。至于主帅,丰臣秀吉任命他的养子宇喜多秀家为高丽的关白,号令诸军。”

尹元康道:“秦将军,此等军国机密大事,你是从何得知的?”

“在下所部与小西行正和小早川隆景的军队皆交过手,俘获了许多倭寇,包括一些武士和军官,详加审问而得知的。”

“那各部倭寇如何分布的?也问出来了吗?”

“大致问出来了,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分占平安道和咸镜道,岛津义弘在江原道,黑田长政和宇喜多秀家在京畿道,福岛正则在忠清道,小早川隆景应该也去了京畿道,不过还有些人马在锦山和昌原一线,毛利辉元在庆尚道,丰臣秀胜在对马。”

尹元康郑重的说道:“秦将军,你所说倭军之事,十分紧要,必须上报朝廷和大王,也要报于大明上国。”

李洸问道:“而今大王和朝廷北狩到了何处?”

“老夫和定远君离开平壤时,大王有意奔义州,但也有大臣进言去咸镜道,不过据老夫推测,大王此时多半在义州。”

“大王有无可能內附?”

“三个领议政大人都是反对的,且世子光海君一直随侍左右。”

“哦。”李洸有些失望,如果李昖内附,他操作的空间就大了许多,虽说李昖匆匆立了光海君为世子,但如果李昖带着光海君内附,他完全可以在全罗道效仿当初唐玄宗太子灵武拥戴之事,谁叫李昖把定海君送了过来呢,而李洸自己也有王室的血脉,国难当头是有资格行周公之举的。

宴席持续到晚上才结束,李洸等人就留在城中,秦川想出城回营去,却被尹元康派人叫住了,秦川便带了姜二和稻田进了府衙后院,尹元康在一个凉亭中摆下了一桌素淡的酒菜等他,定远君李琈和任福却不在。

秦川让稻田和姜二停在凉亭之外,自己一人踏入凉亭,规规矩矩向尹元康行了个大礼,尹元康微笑着注视着他,看的秦川有点发毛,感觉好像是被老丈人打量。

过了好一阵,尹元康才说道:“坐吧,你知道,有些是老夫必须问你,事关老夫家门,不得不问。”

秦川在尹元康对面坐下,不过只坐了半个屁股,就像当初在另一个世界里,他第一次去见女友的父母。

尹元康微微点头,看见秦川这幅局促的模样,他估计自己的孙女多半与这个秦川有什么事发生了。他可是知道的,今日白天秦川可是带兵准备犯上,天不怕地不怕,如果与自家的孙女没有瓜葛,也不会做如此局促的模样。

尹元康举起一杯酒,对秦川说道:“说说吧,老夫不会责难于她,也不会干那灭绝人伦之事。”

秦川自然知道那个“她”指的是谁,便也端起一杯酒,和尹元康一起饮了,让后放下酒杯说起来:“教老大人知晓,当时小姐和公子被尹大人藏匿在房中,后来尹大人随尹兴信大人战死城中,当时小子就在尹兴信大人身边,因为斩杀了一员倭将,被尹兴信派遣突围,去东莱求援。此时城中到处都是倭兵,小子躲避倭军翻墙进入尹大人之家,其时并未发觉小姐和公子,后来有三个倭兵破门而入,想要打劫,在伙房搜出了小姐和公子,正欲加害小姐和公子之时,小子趁其不备,斩杀了那三个倭寇,这才救下了小姐和公子。”

尹元康一听,惊喜的问道:“义成也被你救了?他现在晋州吧?”

秦川想起了尹佳慧的那个小愣头青弟弟,原来他叫尹义成,边说道:“他和小姐一直都在小子军中,这次出兵之前,让他和一帮孩子进学堂了,尹小姐现在暂时管着学堂。对了,尹小姐在军中还帮小子处理一些文书事务,另外也管着钱粮,小子狂妄,乱设了个‘参谋’之职,让尹小姐委曲了。”

尹元康一听,才喝进去的酒水险些喷了出来,他问道:“参谋?你让她一介女流当官了?”

“嘿嘿,是保民军自设的官职,朝廷没名册的。”

尹元康瞪着秦川,直愣愣的问道:“还有呢?”

秦川有些懵:“没有啦,就这样啦,她和公子一直都在军中,不曾经受半点风险。”

“她干吗认李惟俭为义父?你还不打算说吗?”

秦川一听,便不再遮掩,老老实实的说道:“敢请老大人恕罪,小子欲娶小姐为妻,又不知老大人一家在哪里,这才烦请李大人认了小姐为义女。”

尹元康腾的站了起来:“私定终身?胆子也太大了,她父母虽然不在了,老夫还在!她的叔伯还在。”

秦川道:“那时兵荒马乱的,谁知道她能不能回到家呢?后来小子率兵随李洸大人北上勤王,专门派尹衡去汉城打探贵府状况,结果汉城已被倭寇所占,尹衡回来途中碰巧救了翁主殿下。小子回到晋州后,才让李大人认了小姐为义女,准备提亲。”

“那你提亲没有?”

“还没有,刚好遇到倭寇进犯全罗道,就急着带兵来援了,原本是准备这次回去就提亲的。”

尹元康在亭中疾走了几步,他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他的预想了,秦川和尹佳慧已经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还把李惟俭卷了进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