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乱了方寸
听闻贞慎的遭遇,金仁嫔呜咽着对李昖说道:“郑嬷嬷自小就爱护翁主,这次她一家人舍身护主,殿下一定要厚赏。”
秦川道:“殿下,臣这次北上也把郑嬷嬷的侄子郑爽带上了,现在就在前面院中。”
“赏!”李昖解下腰间的玉佩,对李珲说道:“珲儿,你将孤的玉佩拿去,替孤到外面去赏赐郑爽,告诉他,日后郑嬷嬷回宫后,孤还要亲自酬谢她。”
“是,父王。”
秦川接着说:“后来倭寇入城,大肆搜捕宗室,郑嬷嬷见京城再不能留,便决定带翁主出城,南下去水原投奔她兄弟,郑爽就去找到李阉。”
金仁嫔心一紧,忙问:“他找李阉作甚?”
秦川道:“那李二不仅烧了景福宫,还将龙山大仓透露给了倭寇,小西行正便让他做了汉城的府尹,那时高丽人出城,必须要他的手令。”
李昖恨道:“真乃蛇鼠一窝,倭寇愚蛮,竟用阉贼为京师之长。”
“郑爽以重金贿赂李阉,又到倭军营中购得车马,这才带翁主出得城门南下。却不料李阉随即便知晓了郑爽的身份,也得知了翁主的下落,就带领倭寇和他的死党一路追来。”
李昖等人一听,心又悬起了。
“此时李洸大人率领忠清、全罗两道勤王大军已经逼近水原,倭军也在龙仁、水原一带集结重兵,并大肆抓捕民夫修葺城防和营寨,郑嬷嬷为了躲避倭军抓捕,便找了当地人为向导,想由山中小路绕过龙仁去水原,李阉也探知了翁主去向,一路紧追而来。恰巧臣手下将佐尹衡带领的斥候也在那条路上,在李阉即将追上翁主之时突然杀出,这才救得了翁主。”
众人缓了口气,李昖问道:“那阉贼伏诛了吗?”
“李阉见势不妙,躲得极快,从山上直接滚了下去,尹衡及手下斥候追之不及,不过其余贼党和倭寇皆被杀死。”
金仁嫔恨恨的说道:“可惜跑了那阉贼。”
秦川接着又说起尹衡护送李华绕过倭军防线,一直送到水原李洸的大营,李洸再将翁主安置在水原城中。
李昖问道:“怎么李洸的奏折里没提翁主的事?”
秦川道:“多半是李大人心中有愧吧,当夜数万大军溃散,李大人也被败军裹挟,无法顾及翁主。”
李昖直起身,严厉的问道:“秦川,当时大战,倭寇到底有多少人马?全罗忠清两道兵马号称十万,孤估计至少不下五万,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全军溃散,还一逃就是几百里?”
秦川侧身稽首,说道:“与我军接战的倭寇确实只有四五千,另有万余倭寇,不过始终都停在龙仁,并未前来水原。”
“啪——”李昖气得一拍桌面,拍得酒壶酒盏都跳了起来,屋内其余的人全都屏住了气,李昖摆摆手,对秦川说道:“孤不是从冲你发气,你继续讲。”
于是秦川将那夜的战况详尽说来,最后补充道:“此战李大人虽有过失,但却并无半点胆怯昏庸之举,确实是因为大军多为新募之民壮,训练不足,再加初战胆怯,李大人频繁调动使得士卒乱了方寸,这才惊恐而自行溃败。李大人最后还想亲自带领带卫队反冲,却不料大军溃败,势如山崩,哪里阻挡得住,终于也被乱军裹挟而随之逃亡。李大人随军逃亡,其实也是不得已的策略,否则溃军逃出一段距离后,若是看不见主将就便会四散归乡,大军也就不复存在了。后来李大人在稷山收拾了溃军,尚余数万人,以后就是靠着这些人马,我军才得以守住全罗道。”
李昖恨道:“区区数千倭寇,就败我数万大军,国无良将啊!”
金仁嫔道:“殿下,面前不就是位良将吗?”
李昖这才反应过来,连说:“灯下黑,灯下黑,孤忘了秦爱卿了。对了,贞慎又是怎么到了晋州去的?”
“臣见大军崩溃,知势不可为,想起了城中尚有粮草军械,不能落入倭寇之手,便率军进了水原城。那时水原城已然大乱,贼人和乱兵四处烧杀掠夺,臣一路清剿,结果撞上了翁主和郑嬷嬷一行,府衙当时也被乱兵攻打,他们逃出来后就在城里四处躲避,还好被臣发现了,这才将翁主他们带了出来。臣还算走得及时,次日一早倭寇就入城了。随后臣就护送翁主南下,因为当时不知李大人的大军在何处,无法将翁主送去全州,便一直回了晋州,翁主一路则由郑嬷嬷和郑爽的内人侍候。”秦川又想起了那个坐在高高的粮车上的,满头满身都是稻草的小翁主,想起了他每夜带给翁主烤肉串,然后随便想了个后世的故事说给翁主听,本来他是可怜翁主落难,却没想到小小的翁主居然动了情窦。
李昖和金仁嫔对视一眼,看来秦川并没有触犯李华的贞洁,俩人是知道郑嬷嬷为人的,有她在,翁主就决对吃不了亏,除非秦川想造反。
李昖喃喃的说道:“这个李洸,好歹还是宗亲啊,怎么也不好好看护翁主。”
金仁嫔想了一下,拿出佛珠对秦川说:“你收着,这是贞慎送给你的,原是她生母的遗物,你要好生保管。”
这是金仁嫔做主要将李华许配给秦川了,而旁边的李昖却并未阻止。
“是,娘娘,臣一定会倍加珍惜,多谢大王和娘娘成全。”秦川离开座席,来到李昖的前面,恭恭敬敬地跪下叩了三个头,然后上前接过了佛珠。
这时,光海君李珲刚好从门外回来,见到这一幕,有些诧异。
金仁嫔说道:“珲儿,来见见秦驸马,以后他就是你的姐夫了。”
李珲大吃一惊,虽然刚才他也揣摩到了这个结果,没想到就他走这一小会儿,事情就定下来了。他忙拱手对秦川说:“恭喜秦驸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秦川也稽首回礼,与李珲客气几句,然后两人又回到座席。
李昖问李珲:“赏了郑爽吗?”
“禀父王,孩儿已将父王的玉佩赏予了他。”
李昖又问秦川:“郑爽在你军中可有官职?”
“有。”
“那孤就不另封他了,你回去后升他三级。”
“尊旨,臣替郑爽谢过大王恩典。”秦川心道,郑爽现在是副营长级别,再升两级就和自己一样了,升三级不就到自己头上了吗?当然这话不能对李昖,先口头答应下来再说,反正李昖开的也只是空头支票。
李昖跟着问起了尹佳慧的事:“那尹家的女子又是如何与你在一起的?我记得他父亲是在多大浦尹兴信府中任职,难道你那时也在多大浦?”
于是秦川开始背诵履历:“臣原在釜山郑拨大人手下,倭寇来攻时,郑大人命臣赴多大浦求援,然不料倭寇随后也将多大浦围住,臣遂在尹大人麾下作战,后尹兴信大人见战事危急,又令我突围赴东莱求援,途中因为躲避倭军,臣无意中躲进尹府,恰逢几个倭寇破门抢劫,发现了躲藏的尹家姐弟,臣奋起杀死倭寇,救了她二人。那时她的父亲随尹兴信大人在前面死战,估计凶多吉少,臣就带着她姐弟二人一起突围。“
“原来如此,她也是你救的啊。”金仁嫔感概道,原来秦川的两个老婆都是他救出来的,这样一来,王室和尹家就都不算丢了脸面,反而称得上是一段佳话了,要知道英雄救美历来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等臣带着尹家姐弟到了东门,却撞上了尹兴信大人的亲兵尹衡,就是后来救翁主的那位尹衡,这才得知两位尹兴信大人和尹兴悌皆身负重伤,为不教首级落入倭寇之手,两位尹大人自刎殉国,临终时让众亲兵带着首级突围,最后只有尹衡突了出来,其余亲兵皆战死。”
李昖闻之大恸:“可惜两位忠烈干臣,国失栋梁啊!”
李珲也悲切起来,问道:“两位尹大人的首级何在?”
“臣在晋州城外立了忠烈寺,将两位尹大人的首级和历次战死的将士一并埋在那里了。”秦川再次感到诧异,他明明早就对徐元礼和李洸说了尹氏兄弟的壮举,怎么李昖和朝廷还是不知道呢?这要么是李洸等人没说,要么是派出的使臣没有找到高丽流亡朝廷。
李昖对李珲说道:“珲儿,你等会去见领议政大人他们,将两位尹大人殉国之事告之,让他们追谥追爵。”
秦川道:“殿下,釜山郑大人和东莱宋大人虽然尸首难觅,但多半也卒于军中,望殿下一同追赠。”
“对,对,就照此办。”李昖道,秦川心中叹道,人都死了这么久了,朝廷居然一点表示也没有,其实高丽那些在战场上失踪了的官员将领,只要没有被倭军大肆宣扬投降了的,基本都阵亡了,朝廷完全可以按照名册一个个的追封下去,这又花不了多少钱,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看来高丽朝廷还真是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