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觐见国君
秦川随着柳成龙走到光海君李珲前面,看着这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青年,秦川怎么也不想跪下去叩头,他现在有点后悔没有穿铁甲了,那样他就有理由不下跪了。
柳成龙却没有下跪,只是行了个大礼对李珲说道:“殿下,这位便是晋州大捷的功臣秦川秦将军。”接着转过身来对秦川说:“秦将军,这是我高丽世子光海君殿下。”
秦川硬着头皮作势要跪拜,李珲慌忙上前搀扶:“秦将军,不可行此大礼,父王尚在大殿等候。”
秦川借势起来,再稽首给李珲行礼,说道:“末将秦川见过世子殿下。”
“秦将军,远来辛苦了,多谢你救了贞慎。”
“此乃为人臣子之本分。”
“等会见了大王之后,金仁嫔还要召见你,问贞慎的事。”
秦川心道这正好,免得自己主动去求见金仁嫔,惹得大臣们不爽。郑嬷嬷已经给他说了,高丽大臣们对后宫干政非常敏感,金仁嫔独宠后宫,早成大臣们的眼中钉了。
随后三人谦让一番,李珲领头进了大门,秦川和柳成龙跟着进来,秦川落后柳成龙半步,邓一官和郑爽及近卫营的官兵将武器上缴后,也被领进大门,在侧房歇息待命,自有人送水和吃食给他们。
这个行宫就是原来义州的府衙,并不太大,转过照壁就是大堂,现在作为行宫的正殿用,高丽君臣都是在这里商议国事,秦川跟着李珲埋头走,内侍们则从大门就开始一叠声的喊话接力:“大王召晋州助防将秦川觐见!”。
到了大堂外面,秦川瞟了一眼,大堂内的光线并不好,屋内站了许多人影,当中有个人坐在台上,台前却没有大案,背后是碧海红日的屏风,头顶的横匾却还是“正大光明”,估计这个人就是高丽的国君李昖。
秦川跟着李珲和柳成龙进殿,李珲很快走到李昖的身旁站立,柳成龙也归了位,秦川紧走两步,然后规规矩矩的跪下叩头:“晋州助防将秦川拜见大王殿下。”见大王的礼节,郑爽是教过秦川的,他自信没有半点疏忽。
一个稍显疲态的男声说话了:“秦爱卿千里来朝,辛苦了,平身说话。”
“谢大王殿下。”秦川爬起来,他这才有机会打量这位高丽的国王,后来的“中兴之主”——宣祖,这是一个面白短须、体型微胖的中年人,头顶无翅乌纱、身着大红蟒袍,并无半点后世高丽影视剧中的那股英气,反而像一位养尊处优的富态员外。
“不错,秦爱卿年少有为,”李昖也有些诧异,这个秦川也太年轻了一点,壮实是壮实,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副猛将模样,这个秦川穿着青袍官府,反倒是活脱脱一副文官相,李昖问道:“爱卿远道而来,忠心可嘉,爱卿是何时从晋州启程的?”
秦川道:“回殿下,臣初五自晋州启程,先到的光州,见过定远君殿下和尹大人之后,初九由右水营出海,今日才到的义州。不想因部下身着倭军盔甲,惊扰了义州民众和大王殿下,臣有罪。”秦川当然不能把自己去丽水和李舜臣勾结的事告诉李昖。
李昖道:“无罪,无罪,让军民见识你缴获的倭军盔甲和兵器,正好可以振作军心民心。”
秦川又道:“大王北狩,是臣等护国无能之罪,晋州上下官佐军民皆担忧大王安危,是故共推臣浮海北上前来觐见大王,随船携带了一千石上好的大米和银钱丝帛若干,以表晋州臣民之心。”
李昖感概起来,这还是逃出汉城以来,第一个地方政府给中央朝廷送来贡赋,虽不多,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表明朝廷又将逐步恢复对地方的影响和掌控了。他站起身,有些激动的说道:“晋州官绅士民孤悬南方,强敌环伺,却能心想朝廷,不远千里送来钱粮,实乃国之中流砥柱啊!”
文武大臣也是唏嘘一番,终于有地方官府给朝廷送东西了,大家也算是多少找回了点朝中大佬的感觉,这段日子大家可以说就是仰大明鼻息苟活的乞讨者。
“秦爱卿,你和晋州军民百姓的忠顺,让孤心甚慰,你回去后代孤向晋州官绅士民转达孤之旨意,倭乱平后,晋州免税赋三年。”
“谢大王恩典。”秦川赶紧又跪下叩头,心道李昖现在也只能开出空头支票了。
“爱卿平身,现在你给孤和众位臣工说说晋州大捷吧。”
“是,殿下,我这里有定远君殿下的书信,还有尹大人、任首善、金大人和徐大人以及臣的奏章,其中都有详尽叙述,臣在这里给殿下和诸位大臣大致说一下。”秦川变戏似的从怀中摸出几本奏折,一个内侍上前接了,李昖却挥挥手不看,等着秦川说话。
秦川开始演讲:“臣那时还在全州,才与李洸大人一起击退了倭酋小早川隆景的进攻,得到急报,说是细川忠信率大军一万由釜山而来,围攻咸安,九鬼嘉隆则率水军袭取泗川。咸安旋即被围,围在旦夕,咸安一失,晋州也难保,因为此时大军皆在全州。”这里,秦川又隐瞒了他和李洸率大军去光州逼宫的事,尹元康和任福也肯定不会说,这是他去光州和定远君团伙结盟达成的默契之一。
“臣只能率击败骑兵星夜返回晋州,然后紧急征集五千民壮去救援咸安。”
“你就带五千民壮去攻打一万倭寇?”光海君李珲忍不住问道。
“臣哪敢去正面攻打啊!于是臣便。。。,最后如此这般,总算是救出了金大人和咸安守军。”
李昖和众大臣都笑了起来,李昖夸赞道:“倭寇虽然凶残,却被你所欺,看来他们还是愚钝啊。”他又对都元帅金命元和老将李镒说道:“看看秦爱卿,你们也是和倭寇打老了仗的,怎么就打不赢一仗呢?你们总说兵士训练不足、装备不良,秦爱卿带着几千民壮都能力敌上万倭寇大军。”
金命元和李镒赶紧跪下谢罪:“臣等无能,请殿下治罪。”
秦川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堂堂正正对阵,臣也不是倭寇对手。”
李昖挥挥手:“你们起来吧,以后多学点,看秦爱卿是如何破敌的。”
“谢殿下,臣等定会效仿秦将军,奋力痛击倭寇。”
秦川接着说:“后来细川忠信发觉上了当,恼怒不已,率军一路穷追到晋州,此时臣也不怕他了,徐大人已经率领晋州大军返回来了,而且晋州城防坚固。与此同时,九鬼嘉隆在泗川南边的海面,被李舜臣大人和大明山东水师联手击退,细川忠信此时已成孤军,后面的粮道也被宜宁军切断。但他仍旧凶顽,不及时抽身撤退,反而强令全军猛攻晋州。”
老将李镒道:“将不可怒而兴师,细川此獠也是被你激怒了,才利令智昏,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之下还强行攻城,焉能不败。”
“老将军所言极是,两军大战半日,死伤惨重,晋州城下,尸横遍地,咸安郡守金时敏大人再次中枪负伤。午后,臣见倭军力疲,遂率军两路反攻,斩倭军副帅长谷川秀一,倭军终于溃败,臣本欲全歼倭军,却恰逢暴雨突至,细川忠信趁雨夜才得以潜逃,沿途山道崩塌,倭军遗尸甚多。臣派兵追击,重新收复了咸安。”
“可惜天不做美啊!”李昖和众文武一阵惋惜,如果秦川能够全歼细川忠信的大军,那高丽南方的局势将立时改观。
此时锦衣卫同知黄应晹对柳成龙说了几句,柳成龙随即对秦川道:“秦将军,这位是大明锦衣卫同黄大人,黄大人想知道山东水师参战的具体详情,望你能告知黄大人。”
秦川一怔,没想到这里还有大明的官员,而且还是锦衣卫的,在后世的影视剧中,锦衣卫可是和东厂一样的,令人魂飞胆丧的黑暗组织。秦川转头一看,这位黄大人头戴乌纱,身上一件蓝色袍服,胸前绣着一条怪物,鱼身龙首,却只有一角,他不知道这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飞鱼服。秦川见黄应晹并无传说中的凶相,便拱拱手用汉语说道:“黄大人,山东水师来的船不多,内有福船三艘,其余大小战船十余艘,和我国水军一道在泗川南面的船津湾与倭寇水军接战,颇有斩获,率军的是山东卫的镇抚将林蔚将军。”
秦川用流利的汉语对答,让黄应晹吃了一惊,他也拱拱手道:“多谢秦将军,将军得空时,黄某再来打扰。”
“无妨,秦川恭候黄大人大驾光临。”秦川想黄应晹应该是想来打探倭军的情报。
柳成龙问道:“秦将军汉话如此流畅,想来也能书写汉字吧?可会诗词?”
“让柳大人见笑了,秦某汉字写得并不好,更不会什么诗词。”
柳成龙这才释然,因为高丽的武将,有文化的还真没几个,如果秦川还精通汉字及诗词,那才会让他感到奇怪。跟着旁边的几位高丽文武重臣又问了秦川一些事宜,秦川也都一一作答,领议政崔兴源和左议政尹斗寿关心晋州和全罗道目前的状况,还有当地的人丁、城池、粮草等等。而武将方面,都元帅金命元和老将李镒则关注倭军的情报,特别是对秦川先后几次击败倭军的策略和战法,更是刨根问底,这二位是高丽首屈一指的大将,但自开战以来,他们好像一次也没有击败过倭军,不仅丢掉了大半国土,还丢掉了好几万的军队,李昖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没有比他俩更强的人来领兵,早把他俩给收拾了。
李昖见大臣们围着秦川问话,也不干涉,他拿出任福的奏折,相对尹元康、金时敏等人的奏折,李昖还是选择先看任福的奏折,虽然这老条老狗已经让他厌烦,但他还是相信任福的忠心的,至少不会像其他官员那样来欺哄自己。他面带微笑的翻开奏折,一路路看了下去,突然,他的笑容凝结了,他下意识的抬起头,看向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