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一个惊喜
义州高丽行宫内(义州府衙),国君李昖问道:“你看清了?是我国的板屋战船?”
“禀大王,奴婢决对没看错,奴婢乘坐过板屋船,肯定认得,不过那船上挂的是面白旗,上面有个义字。”
“这是哪里来的?是李舜臣的吗?但全罗道水军不会挂那种旗帜吧,他们靠岸没有?”
“还没有,奴婢看见船就急着来给大王禀报了。”
“糊涂,赶紧回去,看来的是什么人,如果是南方派来的人,就领到行宫来。”
“是,大王。”
“慢着,”柳成龙站了出来,说道:“殿下,这艘船来历不明,旗号也怪异,不得不防。臣闻倭国有一种会奇异之术的人,叫做忍者,擅于潜伏刺杀,是故此船不得轻易靠岸,须加以严查,臣愿前去一探究竟。”
李昖一听,也觉有理,便冲跪着的两个将领呵斥道:“你们一天到晚不做正事,现在赶紧跟着柳大人去查验来船,若再误事,定斩不饶!”
那两人赶紧叩头谢恩:“多谢大王不杀之恩,罪臣当竭心尽力为大王分忧。”
李昖又对柳成龙说道:“柳爱卿,那就烦你走一趟去看看,若真是倭寇乔装,灭了就是。”
“是,殿下。”柳成龙瞟了瞟地上的两人,觉得大王有些奇怪,如此轻轻的就放过了他们,看来这二人中应该有大王的人。
那内侍引领着柳成龙出了行宫,又在外面等了一小会儿,被李昖饶过的俩将很快就各自带着三四十个亲兵赶来,然后众人便簇拥着柳成龙的轿子往城门而去。
然而他们还没有到城门,就见前面大群百姓和高丽士兵疯狂的跑了过来,一路乱嚷嚷的叫着“倭寇来了!倭寇来了!”满街的民众跟着也炸开了锅,没头没脑的乱嚷乱窜起来,大人叫、小孩闹、鸡狗跳,沿街货摊的货物也被撞得满地乱滚。柳成龙一行也被蜂拥的人群挡住了,还好那俩将领带着士兵们拿长矛和刀鞘乱抽一气,把逃窜的人流强行驱赶到两边,这才让柳大人的轿子没有被人撞翻。
“柳大人,前面在传倭寇进城了!”一个将领神色紧张的向柳成龙禀报。
“大人,我等是不是先回行宫再说?”内侍也恐慌起来。
柳成龙下了轿子,朝前面望了望,城门方向并没有烟火升起,城头上还飘着高丽和大明的旗帜,他喝到:“慌什么慌!城门未失,再说倭寇距离义州几百上千里,哪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过来!”
这时,一队明军骑兵从后面呼啸而至,带队的将领见柳成龙一行挡住了街道,便慢了下来。
柳成龙问道:“莫非真是倭寇来了?”
那明将道:“柳大人,据报只有四五十倭寇,由船上下来,现在城门已关,末将带人去看看,若是有利,灭了他就是。”
柳成龙心中大定,拱拱手说道:“那就烦劳将军了。”
明将道:“柳大人,末将只是百户,不敢妄称将军,末将这就过去。”
明军骑兵轰隆隆的跑过去了,内侍问柳成龙:“大人,还过去吗?”
“怎么不过去?等大明将士驱逐了倭寇后,我等再去查验那艘船,如果不是倭寇乔装的,说不定还有惊喜带给大王呢。”柳成龙说完,一挥袍袖又上了轿子。
那艘船确实会给高丽朝廷带来不小的惊喜,但首先带来的却是惊恐。当船靠岸后,秦川领着几十个官兵下船,岸边围观的高丽官兵和百姓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发出惊悚的大叫,人群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轰然溃散。
秦川望着一地狼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的手下穿的全是倭军的盔甲,还扛着倭军的铁炮。但现在他已经找不到人可以替他通报了,于是只能带着人马朝城门走去,希望遇到守门的官军能够解释一下。然而这引起了更大的惶恐,人们以为倭寇要来攻打城门了,更是吓得四处狂奔,最后城门就在秦川的眼前关上了。
秦川让邓一官上前去叫门,结果城头上却开始射箭和放铳,邓一官反应快,见势不对赶紧就逃了回来。
秦川望着城头上飘着的大明和高丽的旗帜,无可奈何,只能等城里派人出来,他没想到这区区几十个倭军装束的兵士,就能吓得偌大的义州城如临大敌一样的紧张。联想起原来倭寇侵掠江浙,也是几十个人,吓得南京城都紧闭城门,几万官军缩在城里不敢出来,任倭寇一路剽掠,把大明的脸面丢到姥姥家了,现在看来这义州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军心民心彻底胆寒的结果。他相信如果没有明军在的话,估计凭这几十个人,他就能拿下义州。
但城里迟迟没有派人出来,城头上倒是来了不少官兵,许多人还穿着大红的战袍,看来是大明的军队,秦川接着看见两门黑洞洞的大炮伸出了碟口,他情知不妙,连忙引着部下向后退避,一直退到一里开外的码头前面。
城头的大炮终究没有打响,估计是怕误伤了码头上的船只。这时,城门开了,一队骑兵风驰电掣冲了出来,冲到距离秦川他们两百步的地方停住了,然后列成了一排横队,骑兵们拿出了弓箭和三眼铳,齐齐的对准了这边。
秦川见这队骑兵打着红旗、穿着红色战袍,知道是大明的骑兵,看这架势,多半还是那支强悍的辽东铁骑。他怕明军骑兵发起冲击,到时候不管那边死伤了人都不好,赶紧对邓一官说道:“你拿面白布过去,就说我们是高丽军队,用汉语,他们是明军。”
“将军,我哪里找白布啊。”
一旁的郑爽道:“我这里有,我穿的是白袍。”说罢,抽出刀割下一大片袍袖递给邓一官。
邓一官找士兵拿了杆长矛,将白布缠在枪头,然后大步离开队列,朝明军骑兵走去。
明军那边正准备发起冲击,却见一个倭军装束的人打着白旗走了过来,明将止住了手下人,等那人过来,许多明军将士手中的弓箭和三眼铳则对准了那人。
邓一官一直走到距离明军二十步的地方才停住,他知道自己稍有异动,立即就会被箭矢和火铳洞穿,他挥舞着手中的长矛,用汉语大声喊道:“我等是高丽军队,是从晋州过来的,特来觐见大王殿下!”
。。。
柳成龙正站在城头上,并没有等到明军诛杀倭寇,他还在纳闷,一个明军骑兵却跑了回来,说那支人马自称是高丽晋州军,前来觐见大王的,请柳大人过去甄别一下。
柳成龙愣了一下,难道这就是那艘板屋船下来的?他下了城墙,上了轿子,带着手下人朝码头走去。
此时明军骑兵已经围住了那伙队伍,用弓箭火铳看住了他们,但并没有缴他们的械。柳成龙下了轿子,越过明军骑兵,看见一个穿青袍官服的年轻人站在最前面,他大声问道:“尔等究竟何许人也?怎么穿戴倭寇盔甲?”
这时,那青袍官员身后闪出了一个穿白袍的年轻人,冲着柳成龙喊道:“柳大人,是小人我啊!我是郑爽,是宫中郑嬷嬷的侄子,您是见过小人的。”
柳成龙定眼一看,好像有些眼熟,但他不可能记得这么一个小人物,便问道:“郑嬷嬷不是和贞慎翁主陷在京城了吗?”
“大人有所不知,翁主和我姑妈辗转避难到了晋州,如今安然无恙。”
柳成龙吃了一惊,翁主居然跑那么远去了,她和郑嬷嬷两个女流,居然能在乱军中安然逃了一千多里路,这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他问道:“可有凭据?”
秦川拱拱手:“这位大人,某乃晋州助防将秦川,此次来义州,一是觐见大王,二是将翁主的书信交与大王和她母妃金仁嫔,另外还送来一些钱粮以资助朝廷。”
“秦川?”柳冲龙还是有点印象,但仍旧不甚明了,问道:“那艘板屋船是你们的?”
“正是。”
“你的兵士怎么全穿的倭寇盔甲?”
“大人,这是战场缴获的,您知道,我高丽军兵士是没有盔甲的,就只有穿倭寇盔甲护体了。”
“你们和倭寇打过仗?”
“大小打了十几仗,前不久倭寇水路两万大军攻击晋州,被我军击败,斩俘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