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知己知彼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八十四章知己知彼

秦川陪林蔚巡视了堡垒之后,便有人来请他们去府衙,秦川知道这是要进行晋州与大明山东的正式谈判了,遂引领林蔚进城直奔府衙。

府衙大堂里,金诚一、徐元礼、李惟俭和李泰等人都到了,就等林蔚和秦川二人,林蔚和众人叙礼之后,便坐在金诚一旁,其余四人则分作左右两边。

金诚一寒暄两句后,便让秦川介绍当下的战局,秦川唤姜二进来,在屏风上挂起一张地图,然后走到地图前说起来:“诸位大人请看,倭寇攻下京城后,高丽南方除了忠清、全罗和晋州三处,其余皆被倭寇占据,至于高丽北方,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几乎全部沦陷了,朝廷远在鸭绿江畔的义州。上个月,倭寇出动两路人马攻打忠清道和全罗道,其中倭将福岛正则率军两万多攻打忠清,小早川隆景率一万多人马攻打全罗。忠清守军兵力不济,被迫放弃公州等地,退入全罗西北的砺山一带,全州派兵支援,在砺山与倭寇大战数日,折损大半,濒于崩溃,但最后关头福岛正则却突然撤兵北返,应该是大明出兵的缘故。另一路小早川隆景,强攻熊岭、梨峙要隘,兵临全州城下,恰好我晋州军赶得及时,击败倭军先锋,最终迫使小早川隆景退兵。”

这里,秦川当然不能说出他们与小早川隆景达成的停火和走私协议,高丽朝廷都没有权力私自与倭国谈判媾和,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了,大明若是得知,少不了会大发雷霆,高丽朝廷就只能找他们几位借脑袋来平息大明的怒火了。要知道当初高丽朝廷为了掩饰私自派人出使倭国,刻意向大明隐瞒倭军大举入侵的消息,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干涉和救援的时机,最终落到差点亡国的地步。

秦川接着说道:“全州之战才完,倭军又自釜山西犯,还是兵分两路,水路九鬼嘉隆直趣泗川,陆路细川忠信的万余人马兵围咸安。海上的战事,林将军是亲身经历了的,大明水军和高丽水军齐心协力,逐退了倭寇水军。陆上,在下得知咸安被围后,带人马星夜来援,最后救出咸安守军,一同撤回晋州。倭军不舍,一路追来晋州,并强攻晋州,结果被我军所败。恰逢大雨,山路到处塌方,倭军一路遗尸无数,本来宜宁军是断了倭军退路的,却不慎被倭军趁雨夜突袭,夺得生路,现在我军业已收服咸安。”

林蔚大吃一惊,没想到倭军已经连续两次发大军来攻打了,但两次都被击退了,其中晋州军在这两次战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让他对晋州的实力评估又上了个台阶。

“现在高丽南方总共还有多少军队?还控制着多少州县?”这是林蔚比较关心的问题。

“现在忠请道全境陷落,庆尚道唯存晋州,全罗道还算保全。这两次大战之后,全罗道各地尚有能战之军两万余,忠清道仅存三四千,晋州军有上万,还有全罗水军六千多及战船两三百条。如果各地征集民壮,还能征集数万人马,但兵器军械严重不足,训练也需时日,另外马上要秋收了,地里还不能缺了人手。”

“军械的事情,这次山东几乎是倾囊相助了,再多,只能向朝廷申请了,吾回去后,自当向巡抚大人禀报。”

“那就麻烦林将军替我等进言了。”

“这个自然,”林蔚又问道:“对了,当面的倭军有多少?”

“全罗以北,驻守忠清道南边的倭军有三四千人,东北的锦山有小早川隆景的数千人马,再东面是毛利辉元的军队,这些军队近期内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估计小早川隆景将会北上,因为北边的黑田长政和宇喜多秀家两人年纪太轻,不足以服众,丰臣秀吉是不会放心他俩的。晋州当面,则是小早川隆景的两三千兵马和细川忠信的军队,这次大战后,估计他们不会再轻举妄动。至于倭军水师,一直都被李舜臣大人的水军压制着,现在则更无力西犯了。”

林蔚问道:“秦将军以为倭军年底前不会再来攻打?”

秦川道:“根据对倭军动向的侦探和判断,以及审问倭军战俘,在下以为倭军必将抽调各地军队北上对抗大明天军,在与大明天军决出胜负之前,他们将在南方保持对峙的局面,这一来是因为他们的主要运输路线是从釜山到尚州,再到忠清和京畿,刚好可以绕过全罗道,二来他们判断我军只有自保之力,而无进攻之力,因此他们想等北方的事了之后,再回头来收拾南方,届时若是大明作战不利,南方的军心民心必定丧失,他们自然可以望风披靡拿下全罗和晋州。”

“倭寇这么有把握击败我大明?”林蔚皱起眉头,问道:“据你所知,在高丽的倭军总共有多少,能调到北方来对抗官军的又能有多少?”

“到现在为止我军得到的消息是,倭国总共发兵近二十万渡海而来,分成九支军队,第一军就是小西行正的先锋军,近两万人,他一路由釜山杀到平壤,不仅拿下三京,还灭掉了我国的数支大军,现在他应该在平安道,估计以后大明天军首当其冲要对付的就是该军;第二军加藤清正部,兵力与小西行正不相上下,听说去了咸镜道;第三军黑田长政部,兵力只有万余,在龙仁大败我军数万人马的,就是该部,但好像不是黑田本人指挥的;第四军岛津义弘部,我军与这支军队没有接触过,听说驻扎在江原道;第五军福岛正则,从忠清道北撤后,应该去了汉城,这支军队兵力最多,肯定会调往北方对抗大明;第六军小早川隆景,兵力万余,但却有支比较强悍的金甲骑兵队;第七军毛利辉元,镇守庆尚道,听说釜山以东有高丽义军起事,他这阵子忙着在那边镇压,因此无法与细川忠信一同来攻打我军;第八军宇喜多秀家,驻扎京畿道汉城;第九军就是细川忠信,这次被我军所败,应该还剩有五千多人。”

秦川指向地图的北端,继续说道:“在下估计,大明天军会从鸭绿江畔的义州渡江而来,首战必是平壤,如果动作够快,高丽各地的倭军将很难及时赶到平壤,这样大明天军就只需击败小西行正一军,拿下平壤的机会很大。但若是再往南,定会遭遇倭军主力,倭军是不会轻易放弃汉城的,定会在汉城以北与大明军展开决战。”

林蔚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他是清楚朝廷派出多少军队的,主力是辽东李家军,另外还有宣大边军以及浙军和川军,总数不会超过五万人。这些军队虽然都是当时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但要面对二十万倭军,数量上的差距太大,即便倭军只能集中一半的兵力,也是十万大军,而且按秦川所说、以及倭军取得的惊人战绩来看,这些倭军不仅也是精锐之师,还装备着大量的火器,决对不可小觑。

林蔚想起朝廷的邸报,对入侵高丽倭军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只是笼统的拿来与原来的倭寇相提并论,这次调浙军过去,也是指望他们能像当初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顺利剿灭倭寇。林蔚觉得他必须尽快回去,将情况禀报总兵和巡抚大人,以便他们能尽快禀报朝廷和天子,免得入朝的大军不明就里遭遇挫折。打仗,首先讲究的就是知己知彼,入侵高丽的倭军,根本就不是国内那些官员和将领所想象的,当初袭扰东南的那种叫花子海盗,而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队。

“烦请秦将军将刚才所说的写份条陈,让在下回去后好向巡抚大人禀报,另外,再送几条倭军的铁炮与在下,以便拿回去给总兵大人看看。”

“如将军所愿。”

“秦将军,你既然数次击败倭军,定然知道倭军的短处,依你所见,我朝大军当如何击败倭军?”

“倭军之短不在陆上,陆上若想击败倭军,势必比较艰难。我军这几次击败倭军,皆占有地利、数量之优势,先以坚城险隘耗其锐气,待其疲敝后再发动反攻,若是堂堂正正对仗,我军胜算太小。倭军之短在于海上,若能得朝廷水师前来,必能灭掉倭军水师,断高丽倭军后路,将收事半功倍之效。”

林蔚心道,朝廷在北方哪里有什么能用的水军,这次来晋州都是倾巢而出了,广东水师倒是强大,但现在南边与海盗、洋人、海商等纠缠不休,不厘清海面,是不能抽身北上的。当然这话不能说给高丽人听,太打击他们的信心了,他只能拿话来搪塞:“朝廷大军调度,自有陛下和朝廷运筹,秦将军所言,在下回去后将转告巡抚大人。”

秦川也不点破,他从颜九那里多少知道了一些大明水师的情况,大明的大部分水师基本不堪一用,唯有广东水师还没被废掉,但作为南天屏障的广东水师是很难调过来的,因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以便白银能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实际上,大明广东水师是在战争的最后一年才参战的,那时明军在陆上与倭军打成僵局,眼看战事难以结束,大明一发狠把这张最后的王牌压了上来,这才最终搞定了战局。

不过大明水师晚点来也不错,若现在来了,他还怎么和倭国做走私贸易,怎么扩张晋州的势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