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议和七款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零三章议和七款

沈惟敬在景辙玄苏和宗义智的引领下进入中军帷幕,却见小西行正端坐正中,一手按战刀柄,一手持军团扇,身后的将领全都睁目怒视,并无一人起身迎接。

沈惟敬毫不畏惧,昂首挺胸,高声说道:“尔等欲效蚍蜉撼树乎?竟敢深入天朝属国,而今王师百万已至,尔等可敢抗王师乎?”

倭将都被激怒,纷纷做拔刀状,小西行正微微一笑,止住了众将,说道:“吾奉太阁之命,兴兵问罪,皆因高丽人猾黠,阻断我国与上国朝贡之路,挑拨两国情谊。”

沈惟敬走了两步,站到小西行正身前几步,居高临下说道:“你国断贡,全因倭寇滋扰海疆所致,干高丽何事?你国如有委屈,可遣使由浙江登岸,岂可兵犯高丽?尔若革心解兵,则倭国生灵,皆天子赤子,天朝一视同仁。”

“这……”小西行正突然发现自己身材不高,又坐在马扎之上,必须仰头回话,顿感不妥,似有聆听沈惟敬训诫之状,赶紧站起身来回话,众将一见,也只得随他一齐站起身来,而沈惟敬年纪虽大,身材却高出众倭将半头,犹如鹤立鸡群。

小西行正有些尴尬,只得命人给沈惟敬设坐奉茶,坐在自己右侧,却不知沈惟敬正好背北面南,宛若主人,而小西行正和一众倭将却是面西而坐,若下属或客人。坐在小西行正身后右侧的景辙玄苏察觉到不妥,几次想要提醒,却最终闭上了口。

沈惟敬也发现了这点,心道倭寇确实是不开化的蛮夷,在大明天朝面前就只有跪拜的份,于是自信更加爆棚,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一是训诫外搭恐吓,二是忽悠小西行正,说大明天子公正圣明,所以才把他派来听取他们的诉求,现在小西行长可以提出他们的条件了。

小西行长被忽悠住了,拿出了议和七条,这是他前几天向宇喜多秀家汇报明使来临的消息后,宇喜多秀家和三个奉行,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连夜商议,秉承丰臣秀吉的意思拟定出来的条款:

一、倭国后阳成天皇迎娶明国公主为后;

二、恢复两国朝贡堪合贸易;

三、明国与倭国永结盟好;

四、高丽割让南四道(庆尚、江原、全罗、忠清)以赎过;

五、高丽王子赴倭国为质;

六、倭国归还被俘的高丽王子及官员将佐;

七、高丽发誓永不背叛倭国。

沈惟敬一看这七条,心中冷笑不已,这些倭寇死到临头还不自知,居然还敢漫天要价,这七条,在战争没有决出胜负之前,没有一条是大明屑于接受的。大明若是战败了,倭国自然不再需要大明的允诺,但大明可能战败吗?倭国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军队有多少,沈惟敬心理大致是知道的,而大明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军队有多少,沈惟敬却是数都不敢数。两国相比,犹如大象与鬣狗,鬣狗再凶猛,也当不得大象一脚踏下。

但现在既然要行缓兵之计,于是沈惟敬也不介意用这七款与小西行正讨价还价起来,他说道:“和亲一事恐怕很难,大明自立国以来,就从无和亲之举。”

小西行正道:“我国天皇迎娶大明公主,并非居于侧室,而是贵为皇后,为举国之人所敬仰,以后诞下皇子,也是大明血亲,两国自然可以永结盟好,再无兵戈之事。”

沈惟敬却是知道历史的,汉、唐时也嫁了不少公主出去当了王后,结果生下来的儿子打起中原来,也没见没哪个手软的,不过小西行正要争辩此款,正好可以用来拖延时间,这七款,一款一款慢慢谈。

沈惟敬端起茶,呷了一口,慢悠悠的说道:“和亲之事,实不相瞒,权责皆在礼部,礼部只听内阁的,而内阁的大学士可不会仅仅只听万岁爷一个人的,他们还要考虑到全国士绅官民……”

于是沈惟敬就给小西行正和众倭将普及了一下大明的官制以及礼仪外交的一些常识,并掺杂一些历年来发生的典故和轶事,结果倭将们都听得入了神,就是外交僧景辙玄苏也是兴趣盎然,最后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太阳划过他们的头顶掉西边去了,只有外面的一万多倭军将士叫苦不迭,他们顶着暑天的烈日头全副武装站了一天,人人都汗流浃背,又热又渴,许多兵士手足开始发起颤来,于是嘈杂之声在军中慢慢响了起来。武士和军官们开始还喝斥弹压,后来他们自己也觉得难受了,这打又不打,撤又不撤,大家站军姿啊?就是站军姿也不能站一天啊!最后,军阵的上空就像盘旋着一大群蚊子,嗡嗡之声连绵不绝,终于把小西行正惊动了,他站起身来说道:“去看看,外面怎么回事?”

一个侍卫出去片刻,回来之后,神色怪异的说道:“主公,是外面的将士站了一天了,受不住暑热在窃窃私语,还摘下了顶笠扇风,有些个将士还中暑了。”

小西行正一拍大腿:“吾怎么把他们忘了,传令,收兵回城,今晚犒赏将士们!”

“嗨!”

小西行长又对沈惟敬说道:“今日也怠慢了上使,请上使随吾回城,今晚为上使接风。”

“那本钦差就却之不恭了。”沈惟敬嘴上谦虚,心中却在暗笑,怎么没多热死几个倭兵呢?这样以后大军来了,就可以少些抵抗了。

当晚,小西行正在平壤行宫大同馆内为沈惟敬大摆接风宴,席间沈惟敬佯装醉酒,与景辙玄苏唱诗吟对,景辙玄苏精通汉学,腹中墨水自然也深厚得很,于是两人一唱一和,让小西行正一众人等唏嘘不已,深切的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也就没人再不识趣的说起议和的正事来。

第二天,日上三杆,沈钦差才珊珊起床,然后在景辙玄苏的陪同下进了朝食,饭后两人又品茶谈笑了一阵,到中午时分,才一起去大同馆谈正事。今日算是正式开始谈判了,大明这边是沈惟敬一人,倭军那方是景辙玄苏和宗义智两人,三人都用汉语交谈,宗义智首先宣布倭军单方面停战三日,这是为双方谈判设定的时间限制,看来小西行正觉得还是要尽快完成谈判。

沈惟敬也没意见,三天就三天,三天之后,他还会提出五十天的停战期,到时候小西行长将不得不同意。

“和亲之事……”沈惟敬又捡起昨天的议题。

“和亲之事可以暂缓,”景辙玄苏说道:“待两国缔结堪合贸易和盟好之事后,和亲也就顺理成章了。”

沈惟敬心想,倭寇这是撤回第一条了,那就谈第二条吧:“两国当初断绝朝贡,一为贵国使臣互相之间斗殴伤人,二为倭寇祸乱我国海疆,断贡之责,全在你方。”

“当初使臣斗殴,实乃不属同一大名,现在我国已被太阁一统,再无大名相互争斗之事,这点上国可以放心。倭寇祸乱贵国东南,实则是王直和李旦的手下,并非我国大名,更非太阁殿下,而且太阁殿下也在肃清海面,约束海商。”

“王直虽已伏法,李旦却仍旧在你国逍遥,须得把他交出来,明政法典。”

“李旦早已不在我国,去了南洋,至今未归,上使若不信,可遣人去平户查验。”

……

“割让南方四道,实属无理,高丽无罪,岂能平白割让一半国土与你国?”

“高丽破环两国情谊,惹起兵祸,理当受罚。且我国兴师动众数十万,耗费钱粮无数,不可空手而归,否则太阁殿下难以服众。”

“大明岂可任由藩属擅自改动疆土?如此大明颜面何在?以后何以服人?”

“高丽国君昏庸,朝臣贪婪,害得高丽百姓民不聊生,上不能安邦保国,下不能抚恤民众,如此朝廷,要它作甚?不若大明自取北四道,我国取南四道,分了高丽。”

“嗯,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禀明天子才能定夺。”

……

晚上,小西行正和众将商议白天谈判之事,景辙玄苏说道:“沈钦差与贫僧和宗义智大人把七条全都谈了,第一条和亲之事,他不能做主,要回禀朝廷,估计也很难,明国从无和亲之事;第二条堪合贸易和第三条接盟之事,全在李旦身上,明国要求抓捕李旦送回,这如何回?”

小西行正看向松浦镇信,说道:“李旦与你家交好,该如何办?”

松浦镇信道:“这不难,大明无人见过李旦,而且李旦年事已高,可以劝他退隐,再交出一个与他长相相似的人即可。”

“好,就这样办,明日你可答应此条。”

景辙玄苏接着说:“割让南四道,大明那边恐怕难以允诺,不过平僧与宗义智大人提出可以和明国一起分割高丽,将北四道划给明国,沈钦差表示可以禀报朝廷。”

小西行正道:“只要有好处,不怕明国不愿。再说我军拿下南四道,也足以了,想必太阁殿下也会满意。那王子为质和高丽发誓不背判我国呢?”

“不同意,说是大明属国若都是这样干,那大明天朝威仪全无,大人可是知道,中原朝廷历来最好面子。”

小西行正想了片刻,说道:“既如此,可稍作退让,只要同意堪合贸易和割让南四道,其余皆可商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