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乱世规则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八十八章乱世规则

小早川隆景和秦川谈完之后,瞟了一眼稻田利吉,对秦川说道:“我军即刻回营,你军不得阻拦,明日一早,我军回师锦山,你军也不得袭扰,否则便是毁约。另外,锦山以后将由我军镇守,不会是别的大名来守,你军不得攻打。”

秦川道:“我会约束晋州军,也能让全州军不会来攻打你军,但其他高丽军,我确实管不了。”

小早川隆景又道:“高丽南边,除了你的晋州军,谁还有能耐敢来攻打我军?其实你如果能够投效我军,老夫可以在太阁那里保你册封晋州藩,你仔细考虑考虑吧。以后如果我军胜,终究会来扫荡全罗和晋州,到时你最多也就能带家小浮海外逃,所创基业全然成空。如果我军不幸战败,高丽复国,有大明军队给高丽王室撑腰,岂能容你割据晋州?不鸟尽弓藏诛杀你,都算是对得起你了。莫不如附从我军,共抗明军,等灭了高丽,老夫担保你为晋州藩主,世代罔替。”

“哈哈,”秦川笑了两声,他是知道战争结局的,倭军迟早要被赶回老家,投靠倭军,那是找死,再说现在他的眼光,又岂在小小一个晋州,不过为了麻痹小早川隆景,他还是假装犹豫片刻才说道:“我秦川为高丽之官,自然只会效忠高丽大王和朝廷,投靠你军之事,不提也罢,秦某会遗臭万年的。”

小早川隆景见秦川有些动摇,心中一喜,继续劝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处世,当择木而栖,何必苦守枯树朽木。我家太阁殿下,最重有才之人,从不吝封赏。今日两军阵前,老夫也不便再多说,你若有意,可让遣返之将代为通达。”

“这个,我再想想。”秦川继续假装犹豫。

小早川隆景见状,便点到为止不再诱劝,而是与秦川告辞:“你我且回去各自撤兵,希望你能信守承诺,老夫日后也好在太阁面前替你说话。”

“再说吧,老将军回去走好,秦某就不送了。”秦川假模假样的拱拱手。

“呵呵,”小早川隆景笑了两声,调转马头便往回走,那边的立花宗茂却是紧张异常,生怕秦川突然发难,从背后袭击小早川隆景。

秦川也想过从背后偷袭小早川隆景,但最终按捺了下来,他还要靠着小早川隆景回去给他争取时间和空间,免得倭军下狠心来灭自己,于是他也策马回头,向本方军阵走去。

立花宗茂上前几步迎住小早川隆景,问道:“义父大人,如何?”

“此子果然有不臣之心,企图割据自立,回去吾将给宇喜多秀家和太阁大人去信,看他们如何定夺,若秦川能为我军所用,高丽南方可定矣。”

“那眼下我军如何进退?”

“撤回锦山,准备北上。与全州和晋州的高丽军息兵半年,半年后他们放回秀包,到时候再说是战是和。”

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回去后不久,倭军阵中就吹响了法螺号,立花宗茂的近千骑兵缓缓的启动了,朝着北面保民军和光州军的外侧移动,全州城外的倭军大阵跟着也动了,拖在最后压阵的是十时连久的千余骑兵。秦川则派出了骑兵通知了全州军和晋州军,三支高丽军随即尾随倭军一道北移,一直把倭军“送”回了大营。晋州军跟着就在倭军大营南面扎下大营,与北门外的大营互为犄角,一南一西监视着倭军,全州军则回了全州城。

随后,李洸、郭嵘和徐元礼等人都来到北门的大营,秦川和权栗将他们迎进大帐。众人请李洸坐了首座,徐元礼、秦川坐右面,郭嵘、权栗坐左面。众人寒暄几句,李洸就让秦川说说与倭军休战之事。

秦川直起身,对李洸拱拱手,说道:“下官受巡察使大人之命,与倭酋小早川隆景达成了息兵半年的约定,但这只限于全州军、晋州军和小早川隆景所部之间。诸位大人都知道,这次倭寇兵分两路来犯全罗,眼看全罗不保,北路倭寇福岛正则却突然撤离,应该是大明出兵了,倭寇在北方吃紧,而小早川隆景想必不久也会北上,这也是小早川隆景急于和我军休战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自觉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吃掉我军,也只能希望我军在他北上后,不去骚扰他的后路。”

李洸问道:“秦川,我军可否灭掉小早川隆景所部?”

秦川想了想,说道:“大人,下官只有五成把握,但即便能吃掉小早川隆景,我军也会伤亡惨重,如倭寇援军再来,我军将会无力抵抗,不仅全州,就是全罗道都难保。”

权栗说道:“下官和秦大人率六千精兵,火铳弓箭充足,还有秦大人制造的竹筒火药包,却也只能堪堪敌住两千倭寇骑兵,依下官所见,如果倭寇再有两千骑兵,我军这六千精锐就只能守在城中或营中,野战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郭嵘也说:“本官所部在砺山和全州两战,几乎全部打光,这倭寇的战力,确实非同寻常,若要灭掉小早川隆景的万人大军,全州军、光州军和晋州军多半会元气大伤。现在高丽南方只有我三家有兵,一旦折损,高丽南方将不复存。而倭寇若趁此取得湖南,再挟湖南之钱粮人口与大明交战,我国复兴则更难矣。”

徐元礼跟着说道:“晋州此次来了万人,但能战之兵只有八千,内中精锐不过四五千,其余人等都是辅兵、民兵和民壮,本官看那倭军,几乎人人着甲,怕是战兵为主,而全州军、光州军还有晋州的官军,将士基本都是布袍,只有保民军有甲,这大战真打起来,我军要吃亏许多。”

“唉,”李洸叹了口气,说道:“老夫愧对大王啊,本想全灭来犯倭寇,以雪龙仁和锦山之耻,最终却只能任倭寇全身而退,老夫尸位素餐,自会向朝廷、向定远君上请罪折,辞去这全罗道巡察使之职。”

众人大惊,纷纷起身劝道:“胜败兵家常事,老大人独力支撑湖南,免于倭寇屠戮,这是有大功于国家。此次虽未获全胜,但击退数万倭寇大军,保住全罗不失一城一地,实乃开战后未曾有之大胜,想必大王、朝廷和定远君皆能洞晓,老大人又何必自咎呢?”

李洸道:“诸位同僚就不必再劝了,老夫去意已定,大王圣明,朝廷自会派遣能臣干将前来替换老夫。”

郭嵘道:“大人,全罗道不能或缺大人。如果朝廷派来一个不谙兵事,也不熟知全罗道之人前来,这不是耽误了湖南的抗倭大计吗?”

李洸说道:“老夫已经向朝廷举荐光州牧权栗全大人为巡察使了,权大人深知兵事,又与倭寇血战数次,皆不落下风,日后定能保湖南之地。”

权栗赶紧起身推辞道:“大人,下官粗鲁,难当重任,还是请大人收回成命,我等都愿力保大人继续执掌湖南。”

徐元礼和秦川飞快的对视一眼,也起身行礼劝道:“巡察使大人劳苦功高,实为南天之柱,大王和朝廷定不会受小人蒙蔽,我等晋州同仁也愿为大人为保,请大人继续主持湖南。”

李洸却坚持要请罪辞职,他有些动了感情,恳切的说道:“诸位大人的心意老夫领了,但国家大事,以法度为重,老夫前败于龙仁,再败于锦山,如若再窃据高位,国人难服,国法难彰。老夫现在只希望湖南能得以保全,故力荐权大人,望诸位大人附之。”

这出戏终于到了高潮,李洸早就和郭嵘、权栗通过气了,今天就是要得到晋州方面的支持,只有得到晋州的支持,权栗才能上位,而李洸也才能继续保持对全罗道的影响。

徐元礼和秦川再次对视一眼,两人不为人知的点了下头,权栗上位,他们也是比较支持的,一来权栗是个真正的将领,他执掌全罗道,徐元礼和秦川可以放下大半的心了,二来全罗道的官场也会基本保持稳定,这对晋州来说非常重要,晋州还必须依靠全罗道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全罗道的水军来充当战略后盾。

徐元礼说道:“权大人老成谋国,实为国之栋梁,巡察使大人举荐权大人,这是为国举贤啊。”

秦川也说:“下官与权大人共抗倭寇,权大人犹如下官长辈,多有提点,让下官受益匪浅,以后还望在权大人麾下,驱逐倭寇、共保社稷。”

李洸满意的捻捻胡须微微一笑,晋州看来和自己彻底站在一起了,那定远君和尹老头,单枪匹马就想来摘果子,想多了他们。

然后李洸又说起徐元礼的事情,估计晋州牧这个位置,徐元礼是很玄了,当然李洸不会说自己原来在背后弹劾了徐元礼,下过烂药,其实现在他也后悔了,只希望朝廷没有收到自己的弹劾奏章。李洸反而隐晦的说是金诚一在弹劾徐元礼,徐元礼当然知道金诚一和自己不对付,不过他也不在乎,朝廷敢在这个档口不明是非、不分轻重的拿下他,那他也就不客气了,现在手头有兵、有地盘,以后还有没有朝廷都是两说,就凭一个钦差、一纸公文想拿下他?这些朝廷的大佬都没睡醒吧。还有李洸,即便辞了巡察使一职,肯定也是不会回朝廷的,多半朝廷会给他降个级,继续留在全罗道,然后照样当全罗道的幕后老大,朝廷大佬要聪明的话,就只能捏着鼻子认,要知道这是在乱世,自有乱世的规则,不懂规则乱来,就是天王老子都不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