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一骑讨取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四十四章一骑讨取

龟井兹矩最终还是成功的撤退了,由李诚率领的三艘保民军的板屋船,见众多的倭军战船涌过来,自然不敢阻拦,只得先行向南退出了船津湾,放倭军走掉。李诚随后一直跟着倭军舰队走出很长一段距离,估计倭军不会再回来了,才下令转向西面,去追颜九的船队。

驶出船津湾后,龟井兹矩估量着李舜臣有可能会来追他,又怕在巨济岛内侧的海峡中撞上李舜臣,于是摆脱后面跟随的高丽舰队之后,他就下令不去唐浦停靠休整,而是绕向巨济岛外侧的远海,径直奔釜山回去了。

而在丽水的李舜臣得到李惟俭的通报之后,急忙率领舰队赶来,后果然又追到唐浦,却没看见龟井兹矩的舰队,只有原来来岛水军撤退后焚烧的营寨废墟还在那里。李舜臣觉得应该礼尚往来,要给倭寇长点记忆,免得以后倭寇再跑来偷袭,于是他不回丽水,继续朝东边寻找战机去了。

至此,倭军偷袭泗川和晋州的计划彻底失败,除了损失三条船和一百多兵士外,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而远在昌原的胁坂安治还在眼巴巴的等着龟井兹矩的成功,然后再趁机追袭高丽军,获得他的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大捷。

胁坂安治已经和高丽军对峙三天了,然而高丽军既不来攻击他,也不去攻打昌原城,现在他也不知道高丽军到底要干什么了,不过今天是他和城里的筑紫广门约好的进攻日期,因此无论如何也得打上一打了。

他决定下午晚点才开始进攻,这样即便进攻不利,遭到高丽军大规模反击,他也好趁傍晚的天色撤退。于是过了中午的时候,倭军官兵们又吃了第二顿饭,人人吃得肚圆,他们吃了早饭后就一直没有动弹,结果很多人都觉得肚子胀鼓鼓的,很不舒服。但这些倭兵都清楚,这第二顿饭吃下去,就意味着要开战了,搞不好这顿饭是自己的最后一顿饭,所以个个都放开了肚子大吃。

胁坂安治则爬到望楼上,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对面的高丽军营,结果他发现对方的望楼上,也有一个人拿着望远镜在朝这边看。

“又是那个高丽大将,”胁坂安治暗道,那家伙也真沉得住气,手下有一万多两万人,居然不动如山,甚至一大半的军队还分散在乡间,好像在收麦子,这是要学武侯渭水屯田?

对面的望楼上确实是秦川,今天该是胁坂安治进攻的日子了,但倭军居然大半天都没动静,反而在午后吃了起饭,秦川明白,胁坂安治是想把进攻拖在下午才发动了。但倭军该如何来攻打自己的营寨,他还不清楚,难道就像那天早晨一样,靠着十来架粗制滥造的梯子?

秦川也看见了倭军营寨望楼上的胁坂安治,于是他冲着对面挥挥手,结果胁坂安治愣了下,也挥起了手。

不久,倭军营寨就躁动了起来,士兵们纷纷涌出了营门,在营前列成了一个五排的方阵,然后在鼓声中不紧不慢的朝着高丽军营逼过来。胁坂安治穿着华丽的大铠,提着一柄十字文长枪,骑着匹白马走在前面,不过今天他没有带金色的面具,他的身后跟着一排插着背旗的骑马武士和家臣。

秦川有些诧异,倭军今天并没有抬出梯子或是推出冲车,就这样来攻打营寨?难道倭军是想绕过营寨,直扑城下?

但他想错了,倭军逼到保民军营寨前百步之外,就停下了,然后一个武士举着缠着白布的倭刀飞快的骑马跑过来。保民军大营还是一片沉寂,秦川下令不要开枪放箭,看这家伙有什么话说。

那武士一直跑到营寨大门前,大声用高丽话喊道:“我家主公五位下中务少辅淡路守胁坂安治大人,向你家高丽大将发出挑战。我家主公说,我国与你国交兵,杀伤太甚,有违天合,愿与你家大将一决高下,我家主公败,我军自退兵,你家大将败,当撤昌原之围,如此也让无数兵士免遭杀戮之祸。请问你家大将可敢迎战乎?”

周围的人一起把眼睛看向秦川,秦川晃了晃脑袋,以为自己听错了,在这个火枪火炮盛行的年代,还搞大将单挑?“三国演义”的时代不是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了吗?

但实际上,单挑,这一似乎只存在于演义小说中的作战模式,在历史上倒真还有大放光彩的时候,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就是到了明朝,一些勇将也喜欢专找敌方的大将对砍,其中号称“十万扫天下”的常遇春就是个单挑狂,这个“常十万”打起仗来总是喜欢冲在最前面,敌方大将在哪里,他就往哪里冲。但还有比他更厉害的人,朱亮祖,他被徐达和常遇春围困,就拼死突围,常遇春自恃武勇上前阻拦,居然被他给砍伤了,周围的将领一见,没人再敢上前,被他突出重围。后来朱元璋亲自出马,才逮住了他,不仅把他比作自己的尉迟恭,还给了他免死铁券,不过这家伙野性难驯,坐镇广东期间,鱼肉百姓,构陷残害地方官,气得朱元璋亲自动手,把朱亮祖父子活活打死。

而这个时期的倭国,已经不怎么流行单挑——“一骑讨”了,但还是有,胁坂安治就在贱岳之战中讨取了柴田麾下大将佐久间胜政的首级,使得柴田大军军心崩溃。而在倭国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单挑武将,一是德川家的本多忠胜,一是前田家的前田庆次。

本多忠胜在年少时就跟随父亲上阵,并斩获敌方武士首级,成年后为德川家效力拼杀,手持六米长的超级长枪,每战必当先。三方原之战德川军败于武田信玄,二十四岁的本多忠胜率领数百骑兵力抗武田大军的追击,使得德川家康得以逃出升天,被号称“战国第一将”的武田信玄大加赞叹。后战功累累,大受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所赞赏,甚至被丰臣秀吉称为“东国无双”。本多忠胜助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后,就非常识时务的功成身退,放下战刀,拿起了雕刻刀,钟情于木雕,后死于雕刻刀割伤引起的感染,也算是武士死于了刀下。

而前田庆次更是倭国安土时代的一个传说,他是赫赫有名的前田利家的侄子,只是两人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为人忠厚老成的前田利家一直想要庆次老老实实的建功立业,但生性活跃的前田庆次早已习惯了我行我素,他游历京都,遍拜名师,精通了剑道、茶道、文学、艺术,甚至还能歌舞,再加行事乖张异立,被称为战国之“倾奇者”。他在军中屡建战功,却又屡次冒犯前田利家,还经常不辞而别,跑到各处去游历,甚至把前田利家给他的封地也置之不管,气得前田利家说要杀他,还是丰臣秀吉出来圆场,封他为“不杀之人”。

关原之战时,前田庆次迎来了他的人生中最耀眼的传奇。当时前田利家的儿子前田利长加入了德川的阵营,庆次却跑到上杉家帮助上杉对抗德川。德川家康派伊达、最上联军进攻上杉,上杉兵力不济,被迫撤退,遭到联军追击,形势险恶。庆次自告奋勇断后,当夜他带着一十七骑直闯数万人的联军大营,他手持朱枪、胯下松风,如入无人之境,直扑最上家的家督最上义光,冲垮最上义光的本阵,几乎斩杀最上义光,最上义光吓得仓皇逃命,联军大营也随之陷入大乱,最上和伊达的军队连夜溃逃,而庆次和他的十七骑,十八个人居然无一死伤。此役之后,庆次被世人传颂为“花之庆次”。

关原之战后,上杉向德川降服,庆次离开上杉家,此时德川和诸大名都想招揽庆次,但庆次不为所动,遍游各地,探访民风民俗,醉心诗歌文艺,1612年,这位倭国的“倾奇者”善终于一寺院之中。

而此时的胁坂安治向秦川发出挑战,实际上也不指望秦川敢于应战,更多的是想要打击高丽军的士气,一个没有胆量迎战的大将,在士兵们心目中的形象,肯定会受到一些削弱。同时他也并不打算去攻击高丽军的营寨,拿人命去填壕沟,他手下才多少人?单挑获胜了,自然可以鼓舞一下军心士气,也算是给昌原城里的守军一个交待了。败了,不过死个武士而已(他本人自然不会真去“一骑讨”,肯定会有武士自告奋勇出马的),于他兵力无甚影响,回去继续对峙,等待泗川那里的消息。

秦川看见那武士跑回去之后,倭军朝后退出了一百步,表示不会放冷枪冷箭,他正想着是不是要学汉高祖来句“斗智不斗力”,这时尹衡却说道:“大人,士气不可夺,容属下出马,会会那倭将。”

秦川看看尹衡,又看看稻田利吉,稻田说道:“主公,小人步斗剑术还成,但骑斗远不如尹营长。”

秦川想了想,对尹衡说道:“好,多加小心,给尹营长备马!”

尹衡对秦川行了个礼,结过马缰,翻身上马,再从兵士手中取过他那柄长杆的朴刀,营门一开,他纵马疾驰而出。

对面,一员倭将也从胁坂安治身后策马冲出,挺着十字枪,直趋尹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