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宗商品
秦川和王海樱在外面谈情说爱,李雍和颜九、陈升则在屋里讨价还价,最后,士绅(李雍)、商贾(陈升)、海商(颜九)三方达成了协议,出钱、出人、出力,共同支持秦川的保民军,现阶段争取把晋州和泗川保住,至于以后,如果秦川真能做大,那三家也就水涨船高,受益匪浅了。
颜九同意了加入商会,但不对外宣扬,毕竟他还要回平户去,以后晋州这边的生丝将赊给他贩运去倭国或南洋,他则负责采购保民军所需的武器和其他物质,同时还要帮助训练水手。至于王海樱,肯定不能再回平户去了,颜九的船上有李旦的人,王海樱回去后多半再也出不来了,以后王海樱就住在泗川或晋州,如果秦川允许,也可以跟着船队去大明或是南洋。
陈升还要求颜九想方设法去多弄几条西洋船或是大明船,他也想组建远洋船队。李雍则更干脆,说以后保民军要组建西洋战船为主的水军,颜九如果同意,可以来当水军的统制。颜九也被这二人的勃勃野心感染了,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重走王直和李旦的路子,依托陆上的势力,重振九峰船队的辉煌,自然也满口答应合作,当然,当保民军水军统制的事,他还要考虑,毕竟他和手下的家眷都在平户,而且他还要经常跑倭国去贩卖货品。
傍晚时,陈升要留秦川和李雍吃饭,但这个时候,朴银根派人来说,李惟俭到了,而且李舜臣也回来了,希望秦川能够过去。
秦川笑道:“正好,替你陈员外省下饭钱了,我们过去吃泗川县的公帑。”
见王海樱望着自己,秦川又说:“你也同去,不要再做男儿装扮了,就这样子好看些。”
王海樱的脸稍稍有点泛红,秦川暗道,这女海盗也有害羞的时候啊。
李惟俭从晋州过来,只带了两个随员,其中一个还是精通汉语的通译,虽然他自己也懂汉语,但官场上的规矩还是必须遵守,免得被人说成有私通外国的嫌疑。李惟俭正和李舜臣、朴银根在县衙客厅里说话,却见秦川领着一伙人进来,李雍和陈升,他是认识的,颜九却不认识,颜九后面还跟着一个明国装束的女子,李惟俭诧异的看向秦川。
秦川道:“李大人一路辛苦了,这两天就在等你了。下官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颜九颜船主,原来九峰船主王直的手下,现在在李旦的旗下跑海商,不过今日加入我晋州商会了。这位小姐是王直的嫡亲孙女,和颜船主一道的,也算得上是海上巾帼。颜船主和王小姐可是有条西洋战船的,跑南洋不在话下。”
秦川又转头对颜九和王海樱道:“这位是金海郡守李惟俭大人,也是尹家小姐的义父。”
颜九和王海樱赶紧上前见礼,他们虽是布衣,但却是大明人,因此并不行跪拜之礼。
李惟俭看看王海樱,又拿眼看向秦川,秦川介绍他是金海郡守没错,但说他是尹佳慧义父是个什么意思?难道这小子又勾搭上了王直的后人了?
李舜臣却笑道:“想不到海樱姑娘做女儿打扮,却是这般美丽,吾却只有儿子,没有女儿,若海樱姑娘不嫌弃吾老丑,做吾的义女如何?”
王海樱一听,看了看颜九和秦川,二人都微笑着看她,于是赶紧下跪:“女儿拜见义父大人。”
秦川当然知道,这李舜臣是在打西洋战船和红夷大炮的主意,但如此一来,他与高丽水军的关系也将会更上一层楼,自己未过门的媳妇是李舜臣的义女,以后有什么事找李舜臣帮忙,也更好说话了。
秦川跟着凑趣:“适才海樱姑娘已经与我定亲了,以后我也要管李大人叫义父了。”
李舜臣心中顿时百马奔腾,为了搞西洋船和西洋大炮,老子还只是认个干女儿,你小子动作更快,干脆把人搞到手了,顺便以后还可以顶着这个名头,继续找老子要东要西,真不愧是商贾出身的奸商。
李惟俭更是瞪大了眼睛,这秦川才来泗川一两天,又搞了房媳妇,还和李舜臣拐弯抹角攀上了亲家,这小子也太能蹦跶了,回头看他如何去与尹佳慧交待,而且晋州城里还有个翁主在盯着他。
晚宴又在昨日的那个酒楼举行,这回李舜臣没有把他手下的将领和官员带来了,再喝两回酒,他的水军都要变成人家晋州的水军了。而没有了这些豪放的军头,士绅和商贾们也就没有了进攻的目标,酒宴的气氛自然就不如昨日那般热闹了,于是大家干脆就说正事,商议这回去山东登州的事。有水军和颜九舰队的护航,安全问题是基本解决了,泗川的粮食也囤积得很多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说动大明方面开埠登州,以及要进哪些货物,还有相互间如何协调,不要被大明的官员和商人们忽悠了去。
席间,秦川见到了李雍那个去大明的妻兄,这两天他一直在码头和仓库两处忙于调度安排,今晚才有空过来见秦川。这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黝黑的脸上布满饱经风霜的皱纹,但目光却是炯炯有神,据李雍说,正是此人在一直经营李家的海贸。
“属下洪延申拜见大人。”这人却用保民军的军礼向秦川行礼,秦川这才想起他已经成为保民军的一员了,这次还要领着李惟俭和李雍去登州。
秦川道:“上次登州之行,辛苦你了。”
“此乃属下本份。”
“此次随李大人再去登州,望你尽力助李大人促成开埠使命。”
“属下定当不负所托。”
“贩去大明的粮食准备好了吗?”
“军粮和官粮已入库房,其余人的粮食他们也自行储存妥当,就等丽水那边的船过来装运。”
“登州那边,除了粮食,还需要什么货品?”
“大人,登州是军港,商家不多,需要的货品和能提供的货品都不多,大明北方的商路都是沿着运河走漕路为主,很少走海路,大明开海禁只限于南方。再则北方本来所产就不甚丰沛,且北方民众较南方民众更为困苦,所需不多,大宗货品还是以粮食为主。大人,大明北方繁华之地,只有京师,而京师附近的港口在天津卫,如果能说动大明开埠天津卫,则远比登州为上。”
秦川当然更想让大明开埠天津,但大明东南的士绅们愿意吗?就是开埠登州,恐怕阻力都会非常巨大,也只有以抗击倭寇为由,才有可能让大明朝廷同意有限度的开埠登州。他想了想,又问道:“大明山东那边,有何特产和矿物?”
“大人,山东本是大明北方的粮产重地,但近几年来一直苦于旱涝蝗灾,倒要向江南购粮,但江南的粮食是走漕路过来,沿途耗费甚大,我们的粮食却是走海路,故而粮价比江南为低,上次在登州一销而空。山东的煤、铁较多,还有硫矿,但全都被地方士绅把持,朝廷虽有矿监,但多为地方所抵触,所得不多。煤、铁、硫都可用于军事,大人可以通过山东官府与山东的士绅交易,只要价格合适,想来他们也不会不卖。”
“此去山东,与大明官府沟通开埠之事有李大人,经营之事,就有劳你了。晋州这里,一是需要大宗的铁、煤和硫磺,二来也要换回一些铜器和铜钱,铜钱可以流通,铜器可以熔了铸造大炮。”
“属下知晓。大人,我们还可以将高丽的生丝贩运至倭国,换取倭国的白银,再运至大明兑换铜钱,当然这得靠颜船主他们。”
“这个没问题,李雍、老朴,这事你们来安排,粮食这生意,估计这趟以后就没有这么大的量了,还是要找到能够持续与大明交易的货品。”
李雍道:“大人,白银怕也不能持久,倭国想必以后定会严加控制。”
秦川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允许金银大量的外流,西洋那边是因为可以在新大陆掠夺金银,同时那些国家又多为小国,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金银,新大陆的天量的金银运回去,除了引起金银贬值、通货膨胀,对国家并无多大的好处,毕竟当时产业革命还没有开始,还不需要那么多的金钱。西班牙倒是利用掠夺的金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四处扩张,但在民族林立的欧洲,最后只能是四处碰壁,最后倒把自己打成了二流国家。新大陆的金银,实际上是作为大宗货物,运到东亚来换取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以满足欧洲上流社会的需求。
秦川手中自然没有多余的金银来作为大宗输入品运到大明,那贩运什么去大明呢?后来的英国人试过纺织品、机器、钟表,但都不能在自给自足的中国市场上打开销路,最后就只有鸦-片,但秦川肯定是不能拿鸦-片去毒害自己的同胞的。秦川想到,小冰河期来了,大明以后肯定缺粮,粮食自然可以成为大宗商品输入大明,但晋州这里却产不了多少粮食,安南(越南)那边水稻倒是多,据说可以年产三季,但这又涉及到必须要控制海路,现在自己的实力不强,只有从长计议了。
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现,这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除了毒品,就是军火和人口,大英帝国不就是做这三样生意才成了日不落帝国的吗?毒品不说了,鸦-片活生生把我大清的血抽干、国抽垮,并一举扭转了几百年来东西方贸易的逆差;军火方面,英国除了满世界欺负第三世界人民外,还在欧洲大玩制衡把戏,挑动欧洲各国打了上百年的仗,实际上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民主兵工厂”,靠着大卖军火牢牢的站稳了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至于人口,非洲的两亿多黑哥黑妹可是拜英国和其它文明的欧洲国家所赐,漂洋过海把新大陆给染黑了一半。
毒品这玩意,以后有可能还是卖给西洋人吧,让洋人们提前几百年成为最大的毒品消费国也不错;人口,还是算了,东亚这边本来人口就不缺,需要低端劳动力的话,不如就近去南洋弄那些猴子过来;最后,秦川觉得搞军火工业才是正道,高丽这里跟着要打很多年的仗,想来交战各方都会缺武器,当然倭国的生意就算了,高丽战争结束后,大明还会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外混战,这军工行业的前途应该是非常光明的。
秦川决定了,晋州以后的产业之路应该是走重工业、军事工业的道路,轻工的纺织、丝绸、茶叶、瓷器什么的,他肯定是竞争不过大明的,而且军工出来的东西,不仅可以外卖,还可以自己用,现在高丽不是正在打仗吗?想想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工厂生产出来的坦克,开出厂门口就投入战斗,多方便。战争年代,军事第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