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与生俱来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一百九十六章与生俱来

古今中外,经济利益是战争的最大驱动器,就如同一位大英帝国的首相曾经说的:“贸易逆差就是开战的理由。”晋州的官员们刚才还在担心倭寇大军压境,大家一片悲观,现在却又急不可耐的想去倭军占领区抢麦子,却也不想想,这大队人马一压过去,才吃了败仗的昌原倭寇不向后方告急才怪。当然他们也没彻底发昏,最后决定可以去昌原抢麦子,但不能打昌原,免得把倭寇大军招惹过来,特别是要管住金诚一那个老头,绝对不能被他蛊惑着打下昌原,更别说什么光复金海、釜山了。

至于出动的人马,晋州官军和保民军几乎要全体出动,人数会达到惊人的七、八千,另外还要鼓动民众跟着一起去,军民凑个两万人不成问题,加上咸安的近两千人,这样的大军,倭寇肯定会吓得不敢出城来。

徐元礼问道:“金永成何时从宜宁回来?”

秦川道:“走得快的话,明天应该回来了,最迟后天应该到。”

“让人通知他们走快点,明天就要回来,也不要休息了,后天就出发,否则等天下雨了,地里的麦子就泡汤了。”

“是,大人。”

“还有,你不是要去泗川吗?能不能不去?先去咸安、昌原走一趟。”

“大人,山东之事也非常要紧,另外,下官还约得有李舜臣商讨船的事情,还不得不走一趟泗川。大人放心,如有战事,让金永成指挥迎敌,他这次在宜宁就打得很好,昌原的倭寇都是他手下败军。关键是不要被金大人牵着鼻子走,大人您怕是要跟着走一趟,否则金永成不得不听金诚一大人的,那样就麻烦了。至于下官,在泗川办完了事,也会快马过来。”

徐元礼听了,只得同意:“看来为了晋州军民,老夫是得走一趟,也只有老夫才能与那诏谕使大人打打擂台了,呵呵。”

众人也是附和着笑了,这趟大家是去抢麦子、抢钱,不是去打仗,抢完钱就回来办商会、开银行,哪有时间陪着金诚一去光复国土,没人想过分刺激倭寇,让倭寇的大军还是继续呆在其它地方为好。

既然能够从咸安和昌原收来更多的麦子,徐元礼就让秦川安排把一部分官仓的粮食也运去大明贩卖,这就得找李舜臣要更多的船。而在座的几位晋州高层人士,全都想着把粮食运去大明去卖钱换东西,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把粮食运到高丽北边,上缴给已经破产的高丽朝廷,此时逃到义州的高丽朝廷,不仅没有银钱来给大臣们发薪俸,甚至还没有粮草来支撑北方剩下的几支高丽残军。后来大明辽东巡抚衙门见高丽朝廷实在凄惨,连国君李昖招待大明使者吃的都是高粱小米下咸菜,这才拨来两万两银子救急。晋州这帮人,宁肯跨海越洋把粮食运去大明,也不把粮食运给自己的国君,他们距离藩镇割据,也只差半步,就剩下公开扯旗了。其实不止晋州,当时尚在高丽军队控制下的忠清道和全罗道也是如此行事,地方大员们以要囤粮征兵抗击倭寇为由,全把粮食和钱财留下了,没给北方朝廷送去一颗米、一个铜板,最后朝廷也没辙,下了个免税免赋的诏书,把自己的尴尬和无能用张纸来遮上。

现在晋州要卖粮食的问题,就看秦川能不能把李舜臣也忽悠进来,利用国家的海军力量来进行走私,因此秦川必须去一趟泗川,把李舜臣搞定。徐元礼还有些担忧,怕李舜臣不愿意,秦川却信誓旦旦的打了保票,因为昨晚晋州的士绅已经把全罗道水军的老底交给了他,秦川决定把那几个跟水军熟悉的士绅也带起去,如果李舜臣不答应派船,就让士绅们收买他的手下,把他给架空,到时候看他就范不。秦川其实想得更远,已经在考虑挖李舜臣的墙角,建立晋州自己的水军了。

晋州的班子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快完时才结束,众人说了半天的话,居然还是兴致勃勃,丝毫不觉得疲敝,刚开始那种悲观沉闷的气氛早已不见,现在大家被秦川这一蛊惑,似乎全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秦川说得很对,打仗就是打钱粮,只要钱粮足够,自然也就能够与倭寇耗下去,有钱就有人来卖命,大家少贪点,多把士兵们喂饱点,不怕打不过倭寇。实在打不过,大家带着百姓躲到海岛去,秦川则领着人在陆上打游击,等到大明天军一来,大家再来光复国土。

徐元礼要留秦川和众人再接着吃晚宴,秦川拍拍肚皮说:“徐大人啊,下官已经吃了一下午的酒菜了,再吃下去,就上不了马、杀不了敌了,再说还要安排明后日去咸安和泗川的事,另外还有商会和银行,下官必须找人好好商议才成,这酒宴还是等从昌原割了麦子回来再吃吧。”

徐元礼笑道:“这里就你最年轻了,你都吃不动了,我等这些老家伙又能吃得下去?好吧,散了吧,各自去忙,过几日就要紧张了。”

“谢大人宴。”众人一起对徐元礼行礼致谢,酒宴这才正式结束。参与酒宴的几位,并不知道这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酒宴,决定了晋州今后的发展前路,并将对以后东亚的格局产生意了想不到的影响。后来秦川指使编纂历史书的人,狠狠的把这次会议吹了一通,当然主要吹嘘自己高瞻远瞩、光芒万丈,甚至会议的主持人和召集人也变成了他,而那个时候真正的主持人徐元礼,已经躺在床上半身不遂了,挂着个政府首脑的空衔,当个国宝在养着。

从徐元礼的宅院出来,李雍钦佩的对秦川道:“大人想法,天马行空,职下实在是钦佩之极。如此一来,晋州官、商、绅、军合为一体,不说以后晋州会固若金汤,至少不会再像其它地方那样一触即溃,任倭寇驰骋了。大人能否告之属下,大人师从何处,职下问此并无他意,只是想知道我高丽真还有高人隐于世吗。”

秦川一听,又来了,好在昨天他已经向李惟俭瞎编了王直军师的故事,看来以后这个故事必将发扬光大了,不过也只有这样说,人家才不会把他当妖怪或是诸葛亮来看待,而诸葛亮不也是“多智而近于妖”吗,终究还是个妖怪。

于是秦川便把对李惟俭说的那个传说又对李雍说了一通,李雍果然也如李惟俭那般恍然大悟,说道:“王直能把海商做得那么大,大船上千,水手数万,横跨东海,离不了他背后那些谋士的策划,大人有此奇缘,也是天意。可惜那老谋士死得早了,大人父亲也去得早了些,否则大人就不会沦落去当兵了。不过也对,大人若是还在操持家业,这倭寇一来,怕是大人已遭祸害了,确实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啊。”

秦川瞎编出这个故事,却不想这个故事随即就在晋州的官员绅士和商贾等上流阶层中传开了。从此以后,官员和绅士们不再把秦川看做一个小商贩出身的下贱兵勇了,而是一个出身于他们这个阶级的子弟,开玩笑,能给王直谋士提供庇护的家庭,能让王直谋士倾囊教授子弟的家庭,又岂会是小门小户,只不过那些海商平常都爱低调做人,大家不熟悉而已。他们再联想起历次酒宴上秦川的沉稳举止和涵养风度,这也不是小门小户所能培养得出来的,现在秦川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个起于“贱民”的“幸进之人”和暴发户了,而是一个生来就是他们阶级的人。

当然秦川可没料到这个故事还能起到让他被统治阶级接受的作用,他对李雍说道:“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倭寇会大举入侵,我国兵马又不堪一击呢,我若没从军,留在釜山,十有八九也会和釜山的数万军民一样遭难,者世间的事,确实难说啊。”他也假模假样叹息了一番,心头却在想,如果你们知道我是穿越来的,那你们又会如何对待我呢?把我当神仙供起,还是当妖怪烧烤了?

想多了,秦川暗自笑道,他收住心思,对李雍吩咐道:“对了,明天我就会去泗川,那里的事情耽搁不得。去咸安抢手麦子的事,你等金永成回来了,你们参谋部的三人安排好出兵事宜,还要听听老崔和尹衡的意见,出兵的命令书,我会让尹参谋交给金永成。估计这次出兵麻烦不在倭寇身上,而在金诚一身上,只要徐大人去了,问题就不大,我这边完了也赶过来。你今日就去和士绅们说好,愿意参与此次贸易的,都可以来,与全罗道水军有瓜葛的士绅,他们本人即便不去,也要派得力之人随我前去,卖去大明的粮食也要准备好,往泗川运来。另外,你还要去和李泰大人协商,看城内的商贾愿不愿意也去,我估计他们中也有人和全罗到水师有关系的。最好以此次贸易为契机,把晋州商会给成立起来,还可以把银行的事给他们都说了,就说这银行将会是官商军三家合办,各占三成股份,绝对不会只让他们出股,不让他们监管。”

李雍道:“大人,这商会和银行的章程何时拿给小人?”

秦川笑道:“我哪里来的什么章程,先把这事揽到再说,这样以后就会以我们的建议为本。商会的章程,你可以先与士绅和商贾们商议,等我回来了,我们一起商议定下来。银行的章程,你去找那些了解钱庄的人,还有放贷的,先大致弄个东西出来,也等我回来了再定。我这里确实没有时间了,明天我就要走,必须把李舜臣的谁聚会你事情落实,否则等他出海作战,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了。这次去咸安,让金永成率队,你和老崔留下,你主要是把商会和银行筹备起来,等收了麦子回来要办两件事,一是整军,二是建立商会和银行,然后跟着要出海去山东。去山东,李惟俭大人要去,你那妻兄级别不够,到时候恐怕你也得跟着去一趟。”

“是,大人,职下定会在大军收了麦子回来之前,把一应事情办妥,再与李惟俭大人一同去往山东。”

“商会和银行的事,多与李泰大人商议,他背后可是晋州的商贾们,但我们保民军该争取的就要争取,我们背后可是晋州的士绅们,他们都指望着我们替他们说话呢。”

“职下知晓。”

两人就在路上就分了手,秦川让李雍留在城中,去召集那些晋州的士绅商议,自己则带着亲卫准备出城回大营去。刚走到城门口,一辆马车就引起了他的注意,马车的帘子是放下了的,但秦川却知道里面做的什么人,因为马车旁边正站着郑嬷嬷和郑爽的媳妇。秦川脑袋一大,知道贞慎翁主又想来找他麻烦了,这小妮子才歇了一天,又不安生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